看了袁安碑 才明白三国前期袁绍扛大旗为何一呼百应

发布啦 0 0

前段时间有幸认识一位专门研究拓片的老师,粗浅知晓了袁安和袁安碑的故事。不接触不知道,原来拓片背后的世界如此博大精深。

《后汉书》中有关于袁安传的记载,今天的主题就围绕袁安展开。94年前的夏天,河南偃师一个小乡村,调皮的孩子躺在石案上避暑乘凉,无意中瞧见石案底部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字迹。

小孩迫不及待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大人,大人告诉村长,村长找来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前来观摩。大师得出结论:这个字碑不一般,咱得赶紧上报。名震全国的袁安碑就这么戏剧性地面世了。

如今的袁安碑被珍藏在河南博物院,吸引无数游客驻足观赏。

看了袁安碑 才明白三国前期袁绍扛大旗为何一呼百应

01

汝南袁氏 四世三公

看了袁安碑 才明白三国前期袁绍扛大旗为何一呼百应

袁安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主人公名叫袁安,东汉名臣,“司徒”是他的官衔。袁安碑是一件极为罕见的汉代篆书石碑。碑文共10行,满行存15字,主要记载袁安的生平事迹。

大家可能对袁安这个名字不甚熟悉,但你一定对他的后人袁绍耳熟能详。东汉末年,袁绍举兵讨伐董卓,一度风光无限,后在官渡之战中,遗憾兵败曹操。三国之争的波澜壮阔中,袁绍是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

虎父无犬子,有其子必有其父,有其父必有其爷爷的爷爷。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子孙后代斩获了“四世三公”的流芳美誉名。只有“汝南袁氏”这样的世家大族,才能培养出袁绍如此霸气威武的人物。

看了袁安碑 才明白三国前期袁绍扛大旗为何一呼百应

02

袁安卧雪 古文人的另类风骨

看了袁安碑 才明白三国前期袁绍扛大旗为何一呼百应

袁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简单用“品性至纯,行为至净”来总结形容。

何谓“品性至纯”?袁安,古代汝南人,也就是现在的驻马店人士。他所在的朝代,正是窦太后强权干政时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太后的娘家人到处横行霸道,狗仗人势。满朝大臣要么躲着他们,要么顺着他们。袁安却敢于跟他们当面叫板,硬钢到底。原因无它,在袁安的心里,他坚信大汉天子才是皇权的代表,尔等魑魅魍魉,不过跳梁小丑,速速退去。

袁安难道不知道和窦太后对着干的下场吗?他知道,可在道义面前,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袁安就是这样的勇士,为了心中的皇权和正道而坚守初心,奋斗到底。

何谓“行为至净”?在民间,关于袁安的传说,最著名的莫过于《袁安卧雪》。

话说,有一年冬天,洛阳大雪纷飞十余天,白皑皑一片,道路不堵塞,物资不流通,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成了老大难。许多人不得不走出家门,沿街乞讨,维持温饱。

洛阳县令视察灾情时发现,别人家都开始扫雪清路,袁安家门前却白雪覆盖,别人家男女老少都出门觅食,他家却毫无动静,一片静悄悄。县令赶忙派人撞开他家的门,查看是否有异常。众人推门进去,好家伙,只见袁安躺在床上,窝成一团,虽然盖着被子,依然挡不住瑟瑟发抖。经过询问,才知道,这哥们已经多日未进食了,他一人躺床上,试图用意念对抗饥寒交迫。

洛阳县令问他为何如此,袁安回答说:“大雪下了这么多天,受冻挨饿的人肯定一抓一大把,我 . 怎能去打扰别人。没关系,我还年轻,我能扛。”这可把洛阳县令给感动坏了。如此纯良之人,将来必有大作为。于是推荐他为孝廉,袁安由此开始了入仕为官的人生篇章。

细节见人品。袁安卧雪看似是小事,其实反映了古人“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原则,是古代文人高风亮节的典型代表。都说富不过三代,但正是有了袁安卧雪的家风传承,才有了汝南袁氏名门望族的大家风采。

看了袁安碑 才明白三国前期袁绍扛大旗为何一呼百应


03

袁安碑 为何这般绝绝子

看了袁安碑 才明白三国前期袁绍扛大旗为何一呼百应

了解了袁安这个人,我们再了解一下袁安碑。从汉朝开始,咱们的祖先就有刻碑的传统。袁安碑记录的就是袁安的生平事迹。

石碑那么多,袁安碑为何独得恩宠呢?这无怪乎它有“三绝”。

一绝在于它的绝世极品。袁安碑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用篆书写就的汉代墓碑。汉代以前,小篆体盛行,到了汉代,隶书取而代之,基本上成为正式的通行文字,篆书只能在一些特殊场合才会出现。袁安是汉朝大臣,它的生平事迹却被人以小篆刻写于碑上,流传后世,是不是够特别?

二绝在于它的与时俱进。虽说袁安碑刻的是小篆字体,但却不是常规的小篆,而是带有隶书气质的小篆。我们眼中的小篆,线条柔软妩媚,很像跳动的音符,生动活泼。而袁安碑中的小篆则进行了“微微加方”的改进,多了几分稳重刚健。

以“司徒公汝南”这几个字为例。“公”字给人的感觉就是更像方形,其它几个字也是以“方而偏长”为主,苍劲有形,骨力劲拔。这种柔中带刚的艺术效果,实属汉代小篆中上乘佳作,袁安碑生动反映出汉字文化发展的与时俱进。

三绝在于它的神秘。关于袁安碑的刻立年代,学术界始终存在争议,未下定论;关于袁安碑的作者,目前也是无从考究,只能归为佚名人士。大概艺术总是充满遗憾,恰是这样的争议和未知 ,使得袁安碑愈发神秘。

看了袁安碑 才明白三国前期袁绍扛大旗为何一呼百应

04

艺术不问出处 向古人致敬


小小袁安碑,藏着上下五千年的书法文化精妙;短短数余字,道不尽文人雅士的高风亮节。

英雄不问出处,艺术同样如此!感谢袁安,带给我们袁安卧雪如此生动励志的故事。高手在民间,感谢袁安碑的作者,让后人有机会见识到如此精彩稀缺的艺术之碑。

看了袁安碑 才明白三国前期袁绍扛大旗为何一呼百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3183.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