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惊变玄武门的唐太宗与卫国公李靖论兵时,对顶尖名将的定义概括为“韩白卫霍”,他们分别是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四人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足可封神。
四人当中,卫青是从奴隶逆袭成战神的励志典范。卫青出身卑微,即使被母亲送到亲生父亲家中,亦不受父兄善待,沦为奴仆一样的存在,受尽苦难。
一次,卫青随侍至甘泉宫,一名囚徒观其形貌,说他将来会成为贵人,官至封侯。对于囚徒的话,卫青却是不以为意,甚至笑称身为奴仆,不求达官显贵,只求免遭笞骂。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曾想卫青这样一个自出生就背负污名的私生子,会成为远征匈奴第一人?
一、匈奴的前世今生
匈奴作为早期的北方游牧民族,经过漫长的变迁和整合,大部落兼并小部落,继而兼并其他的游牧民族,逐渐在我国河套地区形成以单于为首的原始部落联盟。
据有限的史料记载,夏朝覆灭之后,部分夏朝人不愿意归顺商朝,于是纷纷北逃,一路逃至北方草原,开始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融合,这些夏朝遗民就是匈奴人的祖先。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不比中原的农耕生活稳定,如果遇到干旱或大雪,不仅牛羊马吃不上草,匈奴人也会遭遇饥荒。为了生存,匈奴人开始南下抢掠中原百姓的物资。
当时的中原地区正被几大军力强劲的诸侯国割据而治,匈奴想抢东西本就不易,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就更加难如登天了。匈奴的不断袭扰与劫掠成功引起了秦始皇的注意。
秦始皇曾经说,倘若因中原内乱令匈奴得以伺机入侵中原,造成生灵涂炭,那么哪怕自己统一了中原,也终究是愧对百姓,愧对祖先。
公元前215年,中原无敌手的政哥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上痛击匈奴,成功收复河套地区,屯兵上郡并修筑5000里长城。一度狂刷存在感的匈奴被赶往更北方的草原,十余年不敢南下一步。
秦王朝北击匈奴之战历时两年,是对匈奴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正是这一战开启了中原与游牧民族之间的较量。
公元前210年,祖龙崩逝于沙丘。几个月后,匈奴单于之子冒顿弑父夺权,成为匈奴人的新任首领。冒顿统一匈奴,先后征服楼兰、乌孙等20多个国家。
极具军事才能的冒顿不仅横扫北方草原,还趁中原再度陷入内乱之际,出兵重夺河套地区。匈奴人此时统领的地域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号称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万,实力空前强大。
二、龙城飞将扬国威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饱含着诗人对骁勇良将的渴望之情,王昌龄口中“龙城飞将”到底是指谁?
1.怀柔求和,休养生息
公元前202二月初二,汉高祖刘邦君临天下,结束自秦末以来数十年的纷乱。西汉与匈奴两大政权并肩而立,短兵相接在所难免,但西汉初期甫经秦末混乱,国力十分有限。
公元前201年九月,驻守西汉北大门马邑的韩王信遭冒顿引兵围攻,实力不济的韩王信选择投降,并与匈奴联合南下攻汉,刘邦闻讯亲率32万大军迎战。
次年初,刘邦大败叛军,与匈奴几番对战均取胜。在冒顿故意示弱的情况下,轻敌的刘邦无视劝说,执意率领3000骑兵追击穷寇,正中冒顿埋伏。
冒顿以40万精锐骑兵将刘邦围困于白登山,足足七天七夜。最后,刘邦不得不破财消灾,重金贿赂冒顿的嫡妻才得以脱身,令西汉不必提前剧终。
白登之围后,西汉虽然受辱,但以目前国力实不宜轻启国战,遂决定以和亲的方式换取喘息之机,同时给与匈奴人丰厚赏赐。尽管如此,匈奴人抢掠中原百姓的恶行不止,仍不时进犯西汉边境。
和亲不过是权宜之计,也总算暂时稳住匈奴。此后,双方虽然一直摩擦不断,但始终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西汉得到宝贵的时间休养生息。
2.初展锋芒,直捣龙城
文景二帝在位期间一边对匈奴继续克制忍让,一边重视农桑,大力发展生产力,百姓逐渐富裕起来。人口也从西汉初年的约1800万,增至汉武帝时期的3700万。
文景之治后,汉武帝接手的西汉粮仓丰满,国库充盈,国力厚实,消灭匈奴成为汉武帝最重要的目标。公元前133年,在马邑谷伏杀军臣单于的计划失败,匈奴与西汉终于撕破脸。
公元前130年,面对匈奴的报复性侵扰,多位近臣劝谏汉武帝恢复与匈奴和亲,但汉武帝坚决不让步,果断提拔卫青任车骑将军,成为出征匈奴的四路将领之一。
西汉此次越过边境主动进攻匈奴,是卫青第一次领兵作战,与他齐头并进的其余三路将领,分别是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以及骑将军公孙敖,每人各率领1万骑兵。
汉朝的将军名号代表着所统率的军队成分,骁骑将军统率的是最精锐的骑兵,骑将军的则是普通骑兵,分给车骑将军和轻车将军其实就是骑兵和车兵的混编。
汉武帝吸取马邑之谋的教训,将战场推进至匈奴境内。此前,西汉军队长期处于防御状态,没有太多进攻作战的经验,更别提深入敌境,将士们对战胜匈奴普遍信心不足,作战意志也并不坚定。
初出茅庐的卫青,就这样率领来自新手村的一万混编骑兵,从上谷郡出发,进攻边境交易市场附近的匈奴人。这一战是战略试探,也是考验将领实战指挥能力。
卫青在进军路上并未遭遇匈奴军队,但他没有像公孙贺那样在草原溜达一圈,发现没有匈奴就原路返回。卫青敏锐地判断出左贤王内部空虚,果断率军越过秦长城,杀入左贤王腹地。
左贤王腹地留守的匈奴兵不足三千人,他们做梦都不曾想过汉军竟然孤军深入。面对仿佛从天而降的汉军,猝不及防的匈奴人溃不成军。
卫青凭借着冷静与果敢,奇袭龙城,一举占领匈奴祭祀天地与祖宗的圣地,随后斩首匈奴士兵700余人,俘虏2000多人,缴获牛羊数百万,卫青亦因此一战封侯。
三、缘何李广难封
龙城之战是西汉第一次放弃以往车骑并用的战术,全部以骑兵对付游牧民族,这也是汉武帝一次大胆的战略试探,试探匈奴是否不可战胜,试探这样的战术是否可行。
四路将领之中,卫青和公孙贺、公孙敖皆是汉武帝近臣出身,卫青初涉沙场就成功宣扬西汉骑兵的神威,大胜而归。李广作为一名沙场宿将,率领的又是最精锐的骑兵,他的战绩又是如何?
骁骑将军李广率领一万骑兵从中路雁门郡出发,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发,两人进攻的地区是匈奴单于本部和左贤王部的结合部,李广和公孙敖所面临的将会是匈奴的强攻。
李广与公孙敖所率领的骑兵,同样是从相对安逸的长期防御,转为主动进攻,士兵们无所适从。面对彪悍的匈奴强军,不少士兵甚至临阵脱逃导致军队崩溃,军心不稳的结果是惨不忍睹的。
公孙敖从代郡出发不久,就遭遇刚刚劫掠回来的匈奴军队。双方交战,公孙敖的部队被斩杀了7000人,公孙敖不得不率领残部退回西汉境内。
李广自汉文帝时期就一直坚守在抗击抵御匈奴的前线,因此他在匈奴当中名声颇响。匈奴单于为谨慎起见,专门调派了四支精锐的主力部队与李广正面刚。
战力悬殊的情况下,陷入匈奴主力包围圈的李广所属部队全军覆没,李广自己亦身受重伤被俘。匈奴单于听闻被俘的是威名赫赫的“飞将军”,便下令将他送往军帐。
匈奴士兵在两匹马之间绑上绳网,将重伤的李广放在网内押送,但他们显然低估了这位沙场老将。在被押送途中,佯装濒死的李广趁隙一跃而起,夺下弓箭与马匹,飞奔而逃。
大惊的匈奴立即派数百骑兵追击,却被负伤在身又箭术超群的李广射退,成功逃脱的李广与残兵汇合退回汉境。除了取得龙城大捷的卫青和无功而返的公孙贺外,公孙敖和李广皆惨败而回。
从李广进攻的方向,到遭遇数十万匈奴主力围攻,再到被俘后逃脱退回汉境,足见李广并未能踏足龙城一步。如果说“龙城飞将”指的是李广而非卫青,未免穿凿附会了。
总结
唐朝诗人王维在《老将行》中说“卫青不败由天幸”,也有人认为若非李广拖住匈奴的主要兵力,卫青根本不可能在龙城之战中取得如此丰硕的战果。
汉武帝命卫青等四人领兵深入敌境,是让他们自行寻找战机,本来就没有具体的战略目标。倘若卫青效仿公孙贺,而非当机立断,哪里来的龙城大捷?又怎能断章取义地归结为天运所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