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贺子珍是毛泽东的夫人,曾陪伴毛泽东度过了人生中最艰苦的十年,对于贺子珍来说,1979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因为她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北京。
贺子珍盼望着去北京,已经盼望了整整30年。
1949年,新中国后成立之初,北京还叫北平,听说新中国要成立了,贺子珍想要去北京观看开国大典,但是在进京的过程中,在石家庄被拒绝,成为了她永远的遗憾。
1966年,贺子珍再次提出想要去北京,那时候李敏刚生完孩子没有多久,贺子珍想要去北京看看,但是因为社会环境问题,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完成。
1979年,贺子珍再一次提出“想去北京”这个想法,她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吐字艰难,行动不便,只能靠着一个轮椅活动,曾经的“井冈山一枝花”已然变成了一个沧桑老人。
此时此刻,毛主席已经逝世3周年,当贺子珍得知自己的请求被党中央同意后,已经70岁的她当着女儿的面落泪了。
这一切,李敏记忆犹新。
李敏订婚,贺子珍给出意见
1947年,贺子珍带着李敏从苏联归来,到达哈尔滨的时候,李富春同志去迎接贺子珍。
在苏联呆了近10年的贺子珍,模样和体态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身上的服装都很西方化,但还是可以看出来,她和女儿李敏的生活并不如意。
李富春看到李敏脚下的鞋子破了一个洞还在穿着,马上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给李敏拿一些生活用品。
李富春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贺子珍和毛主席的故事他也很清楚,他对贺子珍现在的样子感到震惊,还没有提毛主席,贺子珍就率先开口:主席还好吗?
此时的毛主席正打算在西柏坡建立解放战争的指挥所,得知贺子珍回国时,贺子珍的信件已经寄来,他日理万机,根本无暇顾及这些。
不久,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来到西柏坡,声称要向“姐夫”讨个公道。
贺怡是贺子珍的妹妹,也是毛泽覃的夫人,对于毛泽东来说,贺怡的到来让他有点犯难了。
贺怡说:“我姐到底应该怎么办,她说她想去北京,到底行不行。”
毛泽东没有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抽着烟,他沉思许久,举起手来对贺怡说:“那就按照中国的老传统办吧。”
贺怡听完后十分高兴,以为毛泽东同意了贺子珍去北平。但毛泽东话虽如此,却并没有说到底要怎么办,以至于在石家庄,贺子珍吃了一个闭门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贺怡带着贺子珍打算途径天津,经过石家庄进入北平,但是在车站遇到了麻烦。市委的领导表示,贺子珍不准进。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谁也说不上来,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一时间,贺子珍竟然没有了去处。
那几日,李富春同志得知了贺子珍的窘境,特地安排方志纯,在南下的时候把贺子珍带到南方,并给贺子珍安排个工作。
但贺子珍没有想到,这一去,竟然在南方呆着如此之久,甚至都没有参加女儿的婚礼。
贺子珍和毛泽东共有6个孩子,但因为战乱,最后留在身边的只有李敏一个孩子了。
毛泽东向来喜欢孩子,贺子珍回国后,毛泽东曾让贺怡转告过贺子珍,希望把女儿送到北京生活,贺子珍没有思索便同意了。
当年贺子珍离开延安的时候,李敏顶多一岁,尽管父亲一直陪在身边,但因为年幼,李敏根本不记得自己的父亲是谁,以至于在苏联的时候,对自己父亲的印象非常模糊。
毛岸英曾告诉李敏,你们老师发给你们的那张“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的照片,上面的人就是我们的父亲,他叫毛泽东。
李敏不相信:“我只是一个小学学生,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他怎么会是我的父亲呢?”
执着的李敏又去问贺子珍,贺子珍也告诉李敏:你哥哥说得没有错,你就是毛主席的孩子。
李敏从小特别聪明,对贺子珍的话也深信不疑,但唯有这件事,李敏一直不相信,说是不愿意相信,不如说是不敢相信。
所以回到中国后,李敏迫不及待地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你到底是不是我的爸爸,如果是的话,请赶紧回信给我。
毛主席在回信中幽默地说:我就是你的爸爸,爸爸很想你,快到爸爸的怀里来吧。
从小没有经历过多少父爱的李敏对于去北京是充满期待的,临走的时候,贺子珍嘱咐李敏:去了爸爸那里,要好好学习,好好听话,不要影响了爸爸的生活。
据说当时李敏来到北京的第一天, 毛主席高兴地带着女儿到处“炫耀”,说自己的洋娃娃回来了,无人可以想象,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毛泽东面对自己的女儿表现出怎样的欣喜。
李敏上学前,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还是用的自己的乳名“娇娇”,毛主席从给李讷起名字的灵感上,取论语中的一句,给娇娇起名:李敏。
从1949年开始,李敏在这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父爱,毛泽东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一直是有自己特别的方法,而对李敏,却显得更为特殊。
贺子珍在南方的生活状况,如果不是特地打听根本不知道,为了及时了解贺子珍的情况,毛泽东和李敏约定,每隔几个月就要让她去一趟南方,除了看望贺子珍还要带一些礼物去。
贺子珍的病情忽大忽小,医生开的药她不吃,医生说的话她也不听,但毛泽东的一封信,却可以让贺子珍兴奋好几天。
从1949年到1959年,10年的时间匆匆而过,上学的时候,李敏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现在的李敏越长越高。邓颖超就曾说,李敏现在比我还要高呢。
在李敏心里,她从来都知道,妈妈贺子珍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和爸爸见一面,但是这个心愿,因为各种原因一直不能实现。
对于贺子珍来说,她早已心灰意冷,甚至不再奢求什么了。从1949年到1958年,贺子珍一直是像候鸟一样,从上海到江西,再到浙江,三个地方来回奔走。
1958年夏,贺子珍从上海搬到了南昌,恰巧此时,李敏要和男朋友孔令华订婚,贺子珍给出了宝贵的意见。
李敏结婚,贺子珍没有参加
1958年,毛泽东从监护李敏的王医生那里得知李敏有了对象,便把李敏叫到了办公室,和李敏进行了一场谈话。
毛泽东问:“我听说你有了男朋友,而且进展很快,我只知道他姓孔,你告诉我他的家人是干什么的?他的父亲是哪个?”
毛泽东突如其来的问题把李敏给问住了,李敏和孔令华谈恋爱已经有段时间了,但是她却从来没有问过孔令华。
李敏摇摇头说:“我不知道,我也没有问过。”
向来为儿女婚姻操心的毛泽东马上就严肃起来:“你连人家家里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怎么和人家交往呢?”
李敏一听便委屈了起来:“我和人家谁谈恋爱,你打听人家家里干什么。我们都是八一学校的同学,我想应该是干部子弟吧。”
很显然,毛主席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
面对父亲的严厉,李敏只好乖乖去问孔令华。
实际上,李敏猜得没有错,孔令华的父亲是开国中将孔从洲,孔从洲早期曾参与西安事变,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孔从洲被委以重任。
1948年底,孔从洲出任郑州警备司令,就把夫人钱俭和女儿孔淑静接到了郑州,北平解放后,孔令华的学校迁到了北京,这就是后来的八一学校。
刚回到父亲身边的李敏,也到了这个学校念书,和孔令华成为了同学,毕业后两个人一直保持着来往,但是孔令华起初并不知道李敏就是开国领袖毛主席的孩子。
李敏考上北师大后,和孔令华的关系越来越好,最后发展成了恋爱关系。
对于这一切,当毛主席得知后居然哈哈大笑:“原来是孔从洲啊,我熟悉,我熟悉。”毛主席和孔从洲见过面,他听说过,自然是非常满意的。
李敏也愣住了:这么说,您是同意了?
毛主席笑着点点头,但是对他们的婚姻还是有点担心,觉得太着急了。便说:“光我同意了没有用,你还得去上海请示一下你妈妈的意见。”
此时的贺子珍已经从上海搬到南昌,已经50岁的贺子珍常常坐在院子里的摇椅里晒太阳,当她看到女儿来到,心里自然也是出奇的高兴。
李敏告诉妈妈说,她和小孔已经恋爱了很长时间了,决定在这年夏天就结婚。
当时李敏还没有毕业,正在学习的关键阶段,贺子珍说:你们相爱我是赞成的,但是结婚后的事情太多,你又在学习阶段,以后的事情会很多很多,我建议还是往后推迟一年。
李敏和孔令华综合考虑了妈妈的意见,把婚礼推后一年,定于1959年的夏天。
命运如此,就在李敏结婚的前夕,毛泽东在庐山见到了贺子珍。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这次相见,缘于和曾志的一场谈话,曾志是贺子珍在井冈山时期的战友,她和毛主席见面前,曾去看望过贺子珍。
从曾志口中得知,贺子珍就在南昌,毛主席想起来了这个和自己分别22年的人,他动情地说:我很想见见她。
曾志说:对,您应该见见她。看到毛主席的神情,曾志也暗自伤神起来。随后,毛主席让汪东兴去处理这件事。汪东兴考虑到事情的复杂性,找到了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这才有了水静请贺子珍上庐山的事。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名山,是出了名的避暑山庄,水静借着请贺子珍去庐山避暑为由,把贺子珍带到了庐山,于1959年7月9日晚,带到了毛泽东的住处。
从1937年到现在,贺子珍已经整整22年没有和毛泽东见过面了,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更何况现在是物是人非。
贺子珍见到毛泽东的第一反应,她在日后回忆的时候这样说道:
我做梦都想不到,会在这里遇到毛泽东,我真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不停地哭。毛泽东问我,当初为什么要走呢!我说,都是我不懂事,都怪我。
据贺子珍回忆,当时毛泽东还问了女儿李敏的婚姻,问对小孔满意不,贺子珍说很满意。
贺子珍和毛泽东的这次相逢,不足两个小时,却成为贺子珍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这年8月底,从庐山回到北京的当晚,毛泽东不顾一路上的风尘仆仆,专门和李敏商量了结婚的时间和准备工作,最后定于两天后,也就是29日。
毛泽东曾问李敏,你打算请哪些人,李敏知道妈妈贺子珍是来不了,便懂事地没有多说。毛泽东看出了李敏的意思,笑着说:你当年出生的时候,你邓妈妈和蔡妈妈都在身边了,如今你结婚了,必须得请她们才行啊。
李敏重重地点点头,毛主席说的“邓妈妈”等人,指的就是邓颖超和蔡畅等,当年贺子珍离开后,她们对李敏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李敏称呼她们为“妈妈”。
8月29日,李敏和孔令华的婚礼在颐年堂举行,婚礼很简单,除了炒的几个菜,基本上没有什么上的了牌面的形式。
毛主席十分高兴,他亲自为女儿主持了婚礼。婚礼上,李敏和孔令华胸前佩戴着红花,毛主席说:
祝福我的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生活幸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毛主席平易近人,谈笑风生,在婚宴上多次握着孔从洲的手,给别人介绍说:“这位就是我的亲家,李敏的公公,孔从洲同志。”
孔从洲被毛主席的亲切感所感动,所见所闻都不禁落泪。
自从李敏结婚后,贺子珍的病情便越加严重,这种相思之苦不知道何时才是个头,随着时间的流逝,自从70年代后,毛主席的身体也每况日下。
贺子珍想要再见毛主席的愿望便一次次落空。
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于北京病逝。消息从下午开始,已传遍全国,最后终于传到了湖南路。
得知毛主席逝世,贺子珍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
多年后,贺子珍的家人这样回忆:
贺子珍的反应出人意料,异常冷静。她只是反复自言自语:主席身体不是很好吗?怎么一下子就走了?
显然李敏没有把毛主席病危的实情告诉她。此时李敏悲痛欲绝,大家从电视上发现她哭得“眼睛都直了”。但她还是想到贺子珍,让孔令华马上赶到上海照料。于是有了下面这张合影。
表面上没有那么悲伤,但是贺子珍心里的痛苦她一个人独自承受着。
那些时日,贺子珍多次向李敏坦言,她想去北京,见毛泽东最后一面。直到1979年。
1979年,贺子珍想去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30年了。毛泽东已与世长辞,他安眠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中。
朱德、陈毅、彭德怀,这些贺子珍井冈山时期的战友也已去世。物在人去,好不伤感。
然而,贺子珍坚持要去北京,尽管高龄而且卧床不起,她刚强的性格一如当年,没有改变。现在看来,北京之于贺子珍,其象征意义应该大于实际意义。贺子珍所坚持的,是一个老党员、老战士和老公民的权利,是一个母亲和妻子的权利。
当时贺子珍提出,想去北京看看,想去天安门,想去瞻仰毛主席遗容。邓小平得知后批示:同意。
贺子珍一生中,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红都瑞金工作、生活过、长征之后在陕北的红都保安工作、生活过,还到苏联红都莫斯科留过学。如果在革命胜利后,却进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显然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至于毛泽东,人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从延安离别的42年、特别是庐山相会以来的20年间,他与贺子珍的精神联系早已超越了物质层次。能够到外公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对贺子珍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这年9月3日,也就是李敏带着孔东梅回北京上学的第三天,中央派专机把贺子珍接到了北京,这个日子距离毛主席逝世三周年还有六天。
在北京机场,贺子珍见到了来机场迎接她的曾志,现在的曾志担任中共组织部副部长,贺子珍倍感欣慰,多少年的等待,现在终于来到了北京。
据李敏说,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 我们全家都会到毛主席纪念堂参观。
据统计:
1979年毛主席纪念堂接待国内外来宾和全国各地的群众有153万人,然而这年还有特殊的一位,那就是曾陪伴了毛泽东艰苦十年的人,贺子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