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楼房倒塌已进入第六天,为何要调整搜救方案?意味着什么?

发布一下 0 0

5月5日是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4.29长沙居民自建楼房倒塌事故”发生的第六天。


长沙楼房倒塌已进入第六天,为何要调整搜救方案?意味着什么?


一种不祥的预感正在强烈地撞击着人们的内心:仍未获解救、被困于废墟之下及失联的人员恐怕凶多吉少,生还的希望愈发渺茫


5月3日下午,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第四次发布会。


现场救援的专家向公众哭告在现场发现了2名受困者遇难。专家们介绍接下来的救援工作将进行重大调整:在防止次生灾害的同时,对倒塌建筑的构建物逐层剥离,同步进行生命体征探测,做到“剥离一层、探测一遍”,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挽救生命的机会

长沙楼房倒塌已进入第六天,为何要调整搜救方案?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要在发生楼房建筑坍塌掩埋事故后的第五天才开始对搜救方案做出调整?这种调整意味着什么?传达出什么样的信息?


我个人认为,搜救方案的调整,表明现场救援向公众委婉地传达以下几层含义:


一、现场已无生命迹象,受困者及失联人员或事实上遇难

前期搜救方案主要是小范围零散式地开凿挖掘,费时费力、谨小慎微以期打通救援通道,就是因为担心动作过大、大开大合式的搜救会导致现场引发次生灾害,对被掩埋人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今五天、120多个小时已经过去,生命的奇迹越来越少,救援用的各种生命探测仪(雷达、红外、视频等等)在现场已经探测不到生命信号,就无需再担心伤到被困人员了,所以才改为最传统的“揭盖剥离”式搜救办法。


搜救方案的改变,也从侧面传递出现场救人的工作已趋于“收尾”的讯息

长沙楼房倒塌已进入第六天,为何要调整搜救方案?意味着什么?


二、前期的搜救方案过于保守,效率低下,耽搁了最佳的时间

前期现场救援方案显得过于谨慎,保护被掩埋人员无疑是对的,但因此束手束脚、畏首畏尾,无法实质性推进救援,导致五天才救出10名被困者,确实难言效率和成功。这点正是被社会批评的比较多的地方。


如果现场救援队能抢在“72小时黄金救援”的机会窗口期内,加大工作力度,尝试更多的搜救办法,完全有可能救出更多的被困人员。

长沙楼房倒塌已进入第六天,为何要调整搜救方案?意味着什么?


三、当地的救援力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现场救援的人员很辛苦,也很卖力,很让人感动。但是救援的结果平心而论难以让人满意。


这固然与现场复杂棘手的建筑构造和环境状况有关,但也从侧面说明当地救援力量和水平还不够,面对特殊的重大的灾害事故现场处置的方法预案不多,亟待加强这方面的专业力量。


我对消防救援队伍一直充满无限的敬意,决没有任何要指责他们的意思。

长沙楼房倒塌已进入第六天,为何要调整搜救方案?意味着什么?


在自然灾难面前,“人”真的很弱小无助,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有时候,遗憾和无力感并不可避免。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当弱小无助的人深陷灾难之中,救援人员就是他们生命的最后希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援人员的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面对未知的风险,他们需要更坚决,懂得更多、做得更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