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辽宁省扶贫办主任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扶贫工作电视会议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总结“十二五”和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分析扶贫面临的形势,研究“十三五”和2016年扶贫工作部署。承担扶贫任务的14个市县(市、区)扶贫办主任、副主任、项目科(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扶贫办主任李俊作了重要讲话。
李俊在讲话中回顾了“十二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十二五”期间,全省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14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8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3%下降到3.5%,15个重点扶贫开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6376元增加到2015年的6元。
会议指出,2015年,辽宁省扶贫开发工作紧紧围绕落实金平总书记“六个务必”、“五个批次”的总体要求,以实施精准扶贫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落实,努力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取得显著成效:扶贫开发和民生建设全面完成,已建卡贫困人口实际减少25万人,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五大突破:一是政策体系完善取得新突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十七”扶贫文件。即《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是“一个主文件”,其中包括全省扶贫领导小组成立、定点扶贫、扶贫成效评估、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机制、贫困人口准确认定标准、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等“七个配套文件”。二是准确识别有新突破。组织开展全省档案建档卡“回望”,准确认定贫困人口106万人,比2014年底的117万人净减少11万人。三是扶贫取得新突破。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投入4.4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增长16.6%,实现财政扶贫投入平稳高速增长。四是扶贫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有扶贫任务的48个县(市、区)和668个乡镇都设立了专职和兼职扶贫机构,工作人员1925人。第五,社会扶贫取得新突破。新增16名省级领导联系贫困县,总数达到36个。新增63个省(中)部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大型企业帮助贫困县乡,共311个,每年投入扶贫资金19.7亿元。营口市和鞍钢集团帮助建昌县,盘锦市和辽河油田帮助易县。
会议确定的十三五扶贫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贫困人口温饱无忧,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得到保障。15个重点扶贫开发县和1791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脱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明显减少
会议强调,2016年扶贫工作的重点是从六个方面努力:一是努力办卡。2016年完成扶贫目标信息收集。2016年贫困人口和贫困销售人数的贫困村标为“前贫困”。2015年完成25万人脱贫。继续开展立档立卡“回望”工作。二是分类和政策上下功夫。深入分析贫困人口造成贫困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扶贫思路,落实项目措施,制定每户每个人的政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施“五批”扶贫行动计划。三是改革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逐步建立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按照“总量不分结构、任务不分项目、监管不分实施”的原则,全面落实“四到县”的责任、权利、任务和资金。省里把扶贫项目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给各县,各县根据扶贫规划和年度扶贫任务自主确定配套项目。第四,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与金融部门做好对接,争取在工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取得突破,争取更多信贷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就业、创业。第五,努力完善退出机制。制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要留出一段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脱帽政策;应按扶贫标准进行严格评估和验收。第六,抓好监督考核。以年度任务为主线,坚持重点工作监督和专项工作监督相结合,定期监督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要全面开展评估。省里制定了《考核办法》,作为辽宁省委2016年第3号文件下发。评估工作从2016年至2020年每年进行一次,由省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扶贫办牵头,省委组织部等10个省(中)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第七,大力加强扶贫队伍建设。认真落实《辽宁省扶贫办关于加强全省乡镇扶贫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乡镇扶贫队伍建设。第八,大力开展扶贫研究和宣传。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部署和论述,积极构建扶贫开发精神支撑,努力营造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第九,大力加强资金监管。要将扶贫资金监管贯穿于扶贫开发的全过程,严格控制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运营和资金报销四个层次。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辽宁孙晓军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