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传来好消息!5月5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一箭八星,将吉林一号宽幅01C卫星,以及搭载的吉林一号高分03D(27~33)等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为什么要说又传来好消息?4月29日,长征二号丙火箭一箭两星;4月30日长征十一号火箭完成海上一箭五星发射任务;卫星发射任务如此密集,此前并不多见。
此次长征二号丁火箭的发射,竟然采用了一箭八星的方式,一箭多星与一箭单星相比,有哪些技术难度和优势?此时进行一箭八星发射,有何深意,与当前的世界变化有联系吗?
用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如果一次发射多颗卫星,其技术难度则会呈指数上升。
一箭八星的难度有多大,不仅仅是增加卫星数量这么简单。
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八星,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单车变成商务车。过去是一支火箭携带一颗卫星上天,而此次的长征二号丁火箭,则是一次性携带八颗卫星。
据公开消息显示,长征二号丁火箭的起飞推力,达到了300吨。可以将1.2吨的飞行器,送入距离地球700公里的太阳同步圆轨道。
强大的火箭推力,是保证一箭多星成功发射的关键。如果火箭推力不够,即便实现一箭多星,也只能选择小型卫星。
是不是只要火箭推力足够大,就具备发射一箭多星的能力呢?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一箭多星不仅要考验火箭的运载能力,而是对整个系统的一次大考验。
就以长征二号丁火箭为例,它不仅运载能力强,而且具备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
什么意思呢?火箭发射升空后,能根据设计需要,在不同的轨道,实现对不同卫星的释放。
这意味着,如果一次发射8颗卫星,这8颗卫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轨道高度,以便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
不过,虽然一箭八星的技术门槛高,但优势也十分明显。
一方面,火箭发射一般都需要提前规划,对发射场地、发射时间等要求严格,准备时间长。一箭多星,可以大大提高发射效率,在短时间内,将更多的卫星送入轨道。
另一方面,一箭多星减少了对火箭使用次数的需求,不仅降低了整体发射成本,而且也大大降低发射风险。
除此以外,相信大家很比较关心另外一个问题。
一箭八星发射升空,这八颗卫星的用途是什么?与当前的世界变化,有什么联系吗?
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完成一箭八星任务后,不少网友都表示了自己的祝贺。但这八颗卫星此时发射,具体的作用是什么呢?
这次发射的八颗卫星,均由长光卫星公司研制,包括7颗吉林一号高分03D卫星,以及一颗吉林一号宽幅01C卫星。
根据已经披露的消息显示,这八颗卫星,将主要为环境、海洋、农行、林业、资源等行业的用户,提供必要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什么意思呢?这八颗卫星属于商业卫星,因此会根据客户的需要,对卫星的功能进行提前设计。卫星发射升空后,也会根据商业卫星协议,为客户提供必要的服务。
因此,此次的一箭八星,更多的是一种商业合作行为,与其他方面不会有太多联系。
对我们而言,并不能完全了解8颗卫星的具体用途,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此次的一箭八星,势必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工作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撑和保障。
不知道你发现没,从4月29日到5月5日,仅一个周的时间,中国共计完成了3次一箭多星发射任务。
不仅如此,三次一箭多星的发射任务还各有区别,既有陆地发射,也有海上发射。这意味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拥有十分成熟的一箭多星发射能力。
在不同场景、利用不同的运载火箭,实现一箭多星,意义深远。
如今,我们的人造卫星,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综合性能上,都已位居世界前列。
一支穿云箭,八颗卫星飞上天。能生活在这样的航天大国,值得骄傲和自豪,为航天科技点赞。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