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吗?
在这个世界上,最见不得你好的人,可能就是你身边最熟悉的人。
闺蜜小雪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因为心疼她只身在外,父母倾尽一生的积蓄,为她在北京买了一套房。
同时,语重心长地告诉她:
“你一个小姑娘,在北京有一套房,千万别对外声张。”
并反复叮嘱到:
“这个世界,见不得你好的人多的是,尤其和你关系不错的熟人。
他们会因为你过得好,想方设法地破坏,以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
春雪不以为然,不仅激动地和自己的好姐妹分享了这个好消息,而且经常带同事来家里玩。
但很快,她感觉到,昔日的好姐妹话里话外,总带着一股酸酸的味道。同事看她的眼光也开始变得异样,甚至有人直接指出她是被人包养了。
那一刻,她觉得偌大的城市,已没有了容身之所。
《东邪西毒》里有句话很经典:“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了什么叫嫉妒。”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直视的,就是人心。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见不得你好的,都不是外人,恰恰是这4种熟人。
01
两面三刀的同事
前段时间,一个体制内的朋友小桃,在我这里哭得肝肠寸断。
起因是,最信任的同事出卖了她。
她们两个人是一起进单位的,又因为年龄相仿,工作上基本形影不离。
记得有一次,小桃还乐呵呵地跟我炫耀,谁说职场无朋友,那是某些人内心太阴暗,才把别人想得太龌龊。她就有一个好朋友啊!
小桃因为做事勤快,业绩突出,今年领导告诉她,好好干,如果表现得好,年底就提拔她了。
小桃本不是炫耀之人,但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那位所谓的同事朋友分享了一下。
可是没过两个月,小桃便被检举了。检举理由是她办事拖沓,调查方来的时候,直奔主题,具体到人物和事件。
因为只在那位要好的同事面前发过几句牢骚,不用猜,小桃心知肚明。
秘密,本是一个人的囧途,一旦将其泄露,我们便成了它的囚徒。
东野圭吾在《恶意》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我当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
不难理解,领导层的岗位就那么几个,如果小桃上去,别人的机会就没了。
与其没有,不如大家都待在原地,起码以后还有机会。
岗位从不依附于任何人,但很多人就是愿意依附于岗位。
同事间的相处,一定要拿捏好分寸,平时维持好表面关系即可,不必太过当真。
并非我们内心阴暗,而是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微妙的东西,真的不能高估。
02
虚情假意的朋友
心理学家李雪在《走出剧情》中写过一个故事。
她有一位朋友,在服装行业上很有经验。一次,她请对方为她介绍一些服装厂的资源,没想到对方却直接评价起了她的设计。
当她想要进一步咨询一些,关于服装具体改进的细节时,对方却开始变得闪烁其词。
这样的对话,不仅没有给她任何的启示,而且还让她有满满的挫败感,最终她明白了对方言语中的暗示:
我行,你不行,我比你专业,我比你更高明。
有些人,看似在给对方提供帮助,实则每一句话和动作,都在打压和作秀,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优越感。
他们心里最希望的就是,你不能比我好。
还有一种人,更可恶。
一旦发现对方比自己强,他们就会打着为对方好的名义,百般讽刺、极度挖苦,甚至侮辱对方。
最后,还会假意安慰对方:
忠言逆耳利于行。
并为自己的坏认真辩解,“我这人,就这样,刀子嘴豆腐心嘛!”
原本想用真诚换真诚,却不曾想,换来的是满满的沮丧,无尽的负能量和进步的卡点。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去看真相,一个人做一件事,实际上达成了什么效果,就是他潜意识里的真实目的。
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句很有深意的台词:
“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
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生不过3万天,遇到这样的朋友,那就没必要继续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持表面的友谊,及时发现,趁早远离,才是救赎。
03
利欲熏心的亲戚
沈腾的《还不还》,无疑是2022年春晚最大的亮点。
之所以成为亮点,是因为他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我们身边,这类借钱不还的人,实在是太多。
他们有个天经地义的认知——
我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亲戚间的借钱,就是个死循环,无解。
作为家里唯一有出息的强子,因为前期大伯的儿子要做生意,跟他借了5000块。
刚开始的时候,大伯还挺不好意思的,说话也比较客气。
很不幸的是,生意失败了。于是,大伯第二次向他借钱,这一次,一借就是1万。
再后来,大伯只要遇到事,就向他借钱,且从来不还,并越借越多。
强子终于不堪重负,于是跟大伯说,自己最近手头有点紧,希望对方能够谅解。
大伯听后,不仅没感到羞愧和不好意思,还责怪他怎么越来越小气,最后骂骂咧咧地离开。
自此,他在亲戚这个圈,背上了“冷漠凉薄”之人的骂名。
斗米是恩,担米结仇,说的就是这些利欲熏心的亲戚。
一旦你比他好,就开始试探,再后来是理所当然,最后是本来就该如此,结果他们就会形成这样的强盗逻辑:
谁让你的日子,比我滋润,我的不幸,就该你来买单。
亦舒曾在书本里写道:
“唯一比对方亲戚更讨厌的人,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家的亲戚。”
虽不能以偏概全,但却揭露了大部分的人性。
遇到这样的亲戚,如果亲情无法割舍,血缘无法断裂,那就尽量减少往来,保持距离,否则拖垮的,有可能是你的整个人生。
04
虚荣势力的邻居
一个路边的乞丐,不会想着世界首富,今天又多赚了几亿美金,他只会嫉妒隔壁的乞丐,比他多要了几块钱。
同样一个考50分的,不会去嫉妒考100分的,但考100分的,却很可能去嫉妒考101分的。
嫉妒,只存在同层次的身边人之中。
都是街坊邻里,大家相处了几十年,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了解各自的荣耀与不堪。
但有一天,你竟然比我过得好了。
我本羡慕的风景在远方,没想到,远方的风景竟变成了你,那就不再羡慕,而是无边的嫉妒和愤恨。
前两天和我姐聊天,她郁闷地说,真不知道你们这代年轻人是咋想的,好不容易回趟村,却窝在家里不走动。
其实,这代的年轻人,因为接受了高等的教育,大都发生了突围,他们更加了解人性。
与其出去寻找酸溜,碰撞出不快,不如窝在家里落个清闲,有时候,远亲不如近邻的故事,大多存在电视里。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叫“螃蟹效应”:
说渔民如果抓到一只螃蟹,他就需要把篓子盖上,如果多钓几只,就不用盖篓子了,因为没有一只螃蟹能爬上来。
当其中一只螃蟹快要爬出篓子的时候,其他螃蟹会用钳子奋力把它拖下来,直至最底层,甚至不惜弄断他们的钳子。
邻里相处,若想和谐,切记炫耀;
若想安稳,尽早远离,否则于己无益。
写在最后
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酸楚,才把世界看得更清。
就像《聊斋志异》,开始看的是鬼神,后来觉知讲的是人性。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愤怒、嫉妒 、贪婪的一面,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和人性较量。
成年人的关系,从没有“单纯”二字,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但我们却忘了惊人的生存法则:强者互帮,愈来愈强;弱者互撕,愈来愈弱。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认知和格局。
余生,发自己的光,别吹灭别人的灯,远离以上4种人,做自己就好。
-END-
作者:琦子
来源:鱼籽酱文化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