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于今年9月开始执行。
劳动课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 “整理与收纳、清洁与卫生、烹饪、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等日常的生活劳动。
消息一出,网上也是炸开了锅~
很多网友表示支持。
网友A:记得我们小时候都有劳动课,要打扫学校卫生,拔草,扫雪。虽然累点,但特别开心。现在小孩太缺乏锻炼了,娇气的什么都不干。
网友B:绝对支持!我就是后悔自己没学做饭,以至于疫情隔离时差点没把自己饿死。
网友C:成年人可以学吗?我想学修理家电。记得小时候家里东西坏了,我爸什么都会修,我现在什么都不懂。
但有些家长和老师却持反对意见。
网友A:不会又要让家长摆拍照片和视频吧?能不能不要增加家长负担?
网友B:我弟的作业一直是我在帮忙做,因为我爸妈不会用手机。我还在上大二,我也很崩溃。
网友C:这些技能本应该是家庭教育,现在又让学校包揽,老师的任务也很重,家长不能什么都甩给学校吧?
究其根本,其实教育部这个课程设置的初衷没错。现在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是成年人的自理能力都一塌糊涂,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所以家长们还是要学会转变观念和心态。
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有些过度保护,这怕碰了,那怕磕了,什么困难和危险都帮孩子隔绝在外。
还有些家长过分追求完美,容不得孩子失败和学习的过程。看孩子一个人折腾半天,没耐心了,便自己上手大包大揽。
现在看来是省时省事了,但孩子的学习成长期错过就不会再回来。估计那时父母又要抱怨“你的房间怎么这么乱,能不能整理下?”“你怎么什么都不会,我还要管你到什么时候?”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自理能力是一个人独立生活的基础,也是个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此外,有些学校和老师也得转变下自己的做法,教育不应该是流于形式的“打卡”和“任务”,也不是老师和家长的互相推脱和折磨。
学校和老师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家庭和学校也要有边界感,各尽其责。
这样才能真正地携手同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