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我是因为很努力才获得了成功”。不要把得天独厚当作理所当然,努力得不到回报才是人间常态。
能够十足十获取到结果回馈的努力早已超脱“努力”的范畴,而是运气的具象形式,“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对普通人而言极尽奢侈,甚至可努力的机会也并不按照均值回归的状态执行分配,上帝并不会把“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的口号点石成金,命运并不会因为焚膏继晷的形象如此煽动情绪而垂青于每一个疲惫的个体。
“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努力克服困难”、“再更加努力一些”、“你为什么就是不努力呢”、“之所以这样一定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大多数人乃至我自己都在极长的阶段当然地认可努力的价值,多用些力气、多琢磨些思想、多花些时间和精力似乎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一切成事的基础必然要归功于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这种传统观点的构建里,努力的可贵程度和易获取程度的比对构成了荒谬的矛盾,“努力”最为中和公平,对所有人慷慨以授且不设门槛,我们因为应然获取的努力的能力而平等地拥有打开世界之门的绿色通道——前提只有一个,只要你努力,执行、实施你的努力。
如果你碌碌无为平庸愚蠢,一定是因为没有努力;如果你穷尽努力兀兀发奋而没能成为人中龙凤,必然是努力的方向有问题,努力之前所依赖的路径选择有误差,努力的方法存在漏洞,即所谓“无效努力”。
总之在这个语境下,努力那么有效、那么高贵、那么合理且正当。
于是粉丝群体试图把“你知道我哥哥多么努力吗”作为固若金汤的措辞,普世意义里哥哥并不可贵,但人类大多认可努力的价值。于是拆解这种话术的逻辑就是,证明哥哥并不努力以打破其正当性。
二月份的时候,“成为谷爱凌”成为覆盖面巨大的网络论述题,自由自主、家庭阶级、资源捭阖的话题在各个平台上被轮流挂了几轮,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谷爱凌说“我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我很努力,非常非常努力”,这是谷爱凌对“如何成为谷爱凌”所提交的官方答案。
我在生活里听过无数次这种句子。我不喜欢这种句子。
努力的门槛和所有正向导向成果的因素一样高,可努力的机会、努力的能力、努力的觉悟并非纯粹勤勉习得的后天功能,努力转化为成果的路径中必然伴随着纯值的损耗,十分努力能有七分回报是上苍眷顾,十分努力换一分回报是有始有终;太多人无从努力、不能努力、无望地努力,所期冀的成果是如此巍峨,以至于我们大多数不得不独立地扮演眺望山巅的西西弗斯。
普通人的得天独厚只会越来越下倾,六七岁的小朋友玩打卡片的游戏,只要多买卡目更重的卡片,多多练习,用更大的力气,就能做社区同龄人的卡片小霸王;中学时候似乎只要多做题勤练习好好听讲课后多问,就可以取得进步,日复一日的勤奋是具体的,光明的前途是抽象的,但是所有的细节都充满了说服力,只要好好努力,未来的抽象感和现在的具体努力是琴瑟和鸣佳偶天成。
而问题在于,只要脱离了这种中学化学习-考试的机械规则,我们就必然要面对努力本质的图穷匕见。
必须要承认,上者有人举一反三洋洋洒洒的天赋,面对有人天然的资质富饶环境绝萃,面对有人思路精致觉悟如闪光,他们的努力空间幅员辽阔,努力能力是造化钟神秀,万事俱备时只要你肯努力。
次之,有人有无穷的“努力”以外的事情需要克服,努力是得天独厚者路径和工具,而匮乏者需要竭尽全力求去上路的资格和许可,以钝重的努力和鹅毛一样空白的思绪单打独斗,好在头脑尚可,你知道1+1=2,能推论出10+10=20,才华的缺失可以用规整的秩序性补足,父母为你忧虑付出,每一点进步他们都欢欣鼓舞;总之可以努力已是天赐良机,如果十分努力换一分回报,那尽一百分努力换十分回报也没关系的。
而再次之,努力有回报会成为长足的伪命题,转盘的指针是个朴实的骗局,“中奖”的格子添附了最小的重力,转一百次也难以突破“谢谢参与”的复杂笔画。努力却很难获取成果、无从获取成果对弱势者而言是常态,黎明可能下一秒来,也可能永远不来,疾痛惨怛如此,而他并没有做错什么,环境是天赋,精力是天赋,觉悟也是天赋。
“你们应该都是想着努力就会有回报才来到的这里,请你不要忘记,你以为的努力后得到的回报并不是你们努力的成果,而是环境赋予的。你今天会觉得努力就会有回报,是因为你周围的环境鼓励着你推动着你,手把手拉着你,并为你所做之事进行评估褒奖;这世上有那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回报的、想努力却无从下手的、太努力弄坏身心的人,也有人在努力前意志就被各种挫败。“
“请你只为了超越自己而努力,不要把你们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与生俱来的能力用来贬低那些不受眷顾的人,而是要用你的优势去帮助他们;不要逞强,承认自己的弱点,互相支撑着活下去。”
随着年龄的增大,可以用纯努力换取结果的事情越来越少,对成年人而言,如果一个事情真的只需要惯常的努力就可以做到,那说明这件事的含金量和难度其实并不足够;我在我寡淡的生活中意识到,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我有部分的得天独厚,但是也不得不面临得天独厚的流失,——不是上帝或者玉皇大帝是可以被理解的,而是我自己才是那个被理解的客体。
我会不可避免地时常成为西西弗斯,必须在不断地推石头和被石头滚落碾压二者之间择一处决自己,并非我钟爱反复的历练,而是需要用不断的可能性解决放弃努力的苦痛后果。
你不能对着每一个夸父说太阳就在我肩头,禀赋非常者的“我成功是因为我付出了努力,我十分勤勉刻苦、努力异常”论断实在太过傲慢甚至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残忍。
知乎经常给我推“985学生会瞧不起二本学生吗”之类的问题,如果核心观点是“二本学生之所以是二本,是由于他们不努力”,那么我认为此处需要证明不努力的非难基础。
是以,走入更大的世界的过程里,脆弱的天赋也会转化成常态属性,“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是用神话一样的语气被讲述的,那么高的期待值不适宜被奉为圭臬。
努力并不是一定会有回报,没有回报再正常不过,有回报亦是天分好运。
所以不要为“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成功”而哀怨苦痛,想获得回报必然要消耗大量的努力。
如果付出得以被回馈,也不要自恃勤奋刻苦而高高在上、把禀赋当作凌驾弱势者的优越感的基础,不要颐指气使地将他人的无回报归因于“他不如我努力”。
太少人能够维持永恒的得天独厚,故而具体审视“努力”这个因素的时候多一些人道情怀,不光为了体谅他人,也为了体谅自己。第一个太阳前他是求而不得的夸父,太阳越来越多,你我也会在某个太阳面前成为夸父。
永远不要把得天独厚当做理所当然。
(写的真是太好了,忍不住拿来分享一下)
文章摘自知乎长庚,侵权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