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聚会还是舍弃为好

发布一下 0 0


有些聚会还是舍弃为好


文/宏宇


行于世间,接纳或拒绝,融入或逃避,却是一件令人纠结的事儿。

 不知是与年龄有关或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越来越不喜欢凑热闹,不愿参加那种毫无意义的聚会。感到最尴尬的是和那些未有深交或不熟悉的人围桌而坐笑举酒杯,没有沟通的话题,却堆出满脸笑意一味附和。心生不悦却难以直言。这种尴尬的中国式社交,令人乏味,渐渐的内心充斥着憎恶之感。

一壶佳酿,约三朋四友,闲情雅致,品味人生,本来是一件愉悦之事。无奈世间复杂,人有善恶,别有用心者将聚会以酒做局请君入瓮,将酒局当成行不轨之行的场地。将糟粕的权利游戏规则冠之以“酒文化”或“酒桌文化”之名,从而使入局者屈服。其实,所谓“酒桌文化”,作为酒的消费环节,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狭义的酒文化,如果宴饮的过程再充斥着利诱与裹挟、试探与征服,那么聚会的价值、品酒的乐趣便遭到进一步践踏,这样的酒桌更与文化搭不上边,只是一场套牢饮者的饭局。

“局”字,《说文解字》析:“促也。从口在尺下,复局之。”指用尺度把口给限制住了,或是在有限空间要求按照规则办事。一旦是“局”,就用一套规则把人限制住了。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局”必然客观存在,好的“局”因其正确的规则故而能给人好的导向,但是坏的“局”就像圈套使人厌恶。比如现在有些令人讨厌的“饭局”就是那种暗含人际交往潜规则的畸形“酒桌文化”。

对于我这样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说,有些聚会真是让我感到头疼,不 去吧,不好,去了吧,觉得浪费时间。甚至有时候还影响心情和身体健康,对于这种毫无意义的聚会,真是有说不出的难受。

仔细想想,许多聚会(婚宴及文友交流聚会除外),基本都是无意义的,在这种聚会上,只要你不是主角,基本就成了个活陪衬。从开场到结束,你只是一个听众,而整场聚会的时间和话题,大部分都被几个主角所包揽。当然,如果你想争取一点关注度,是可以主动制造一些话题,把聚光灯转过来对准自己,不过恕我直言,主角并不一定会就此改变,而即便是换了主角,你也只是把原来的主角变成了配角,这只是一种轮回,不会改变聚会的性质。

现在的许多聚会,无论是同学聚会,还是同事聚会,甚至亲友之间的聚会,都免不了一个“俗”字,大家见了面,无非就是谈收入、谈房子谈权力(隐含着炫耀)或八卦。这样的聚会,不过是炫与耀攀比,毫无深度。你想说的没法说,说了也没人听,而你想听的则听不到,因为没人会说。这样的聚会如果你错过了,你不会因此失去任何东西,相反,如果你把数小时的宝贵时间用在这种聚会上,你会为聚会的无聊无趣而变得焦虑,这才是在浪费人生。

有人会说,去参加各种聚会就是为了多认识些人。想想以前参加过无数次聚会,人是认识了不少,然而事后,不过是点头之交,一旦脱离饭局的环境,该不熟悉还是不熟悉。最终那些人也就成了通讯录里一个个被遗忘的名字,所以,聚会认识的人,大多也不过只是“认识”罢了。想借聚会增加自己的人脉基本是不切实际的。

与其忙着参加各种饭局,赶着结交各种路人,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沉下来,放在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上。到那个时候,你不需要参加聚会,想联系上你的人会很多,想结交的人也更容易搭上话,该来的人脉自然会来。

你更不要指望通过多人聚会能学到什么。人一多,为了让大家都能对话题感兴趣,不至于冷场,最后大都会变成八卦横飞。即便是有主题的交流会,人数只要一多,众生百态就出来了:有故意剑走偏锋想引人注意的;有为了避免冲突说些正确的废话的;有喜欢事事唱反调却没有自己观点的……与其这样,真不如花点钱买本书,静静地阅读,与文字交流,何苦去刻意与人周旋,说着自己都不愿听的假话,浪费自己的时间与感情?看不懂的书多看两遍,也好过努力想跟人交流时言不由衷的尴尬。

只是人生的那个阶段走过了,走马观花总将变成细水长流。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高朋满座不如家常小菜,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最值得。人到了一定年龄,会明白有四样东西是必须抛弃的:没意义的聚会(酒局);不爱你的伴侣;看不起你的亲朋;虚情假意的朋友。

虽说年龄不该成为束缚一个人的牢笼,可人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责任,不同的选择。所以,人到了老年,为有一个好的心境,有些毫无意义的聚会还是早点舍弃为好。

有些聚会还是舍弃为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