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各地学校应该把中小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这些年国家都不断调整各种政策,希望能够让学生发展个性,让学生从各方面得到锻炼。
因此,各省的中考改革里面逐渐提高体育科目成绩的比重,同时加强对于美术以及音乐的课程指导,将来这两个科目都有可能成为中考的选修科目。现在教育部又有动作,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
教育部再发通知,中小学增加一门课程
根据教育部最近发布的通知,新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得到落实。这里面有很多看点,值得家长们注意,比如增加体育的学习时间比较,减少英语的学习时长等。还有教育部将会增设一门课程,引起各界的关注。
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面,笔者发现教育部已经将原来的综合实践的活动课程进行剥离,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在许多家长的回忆里面,发现上个世纪80年代似乎有过这样的课程。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劳动课程,主要就是帮助学校进行各种清扫活动,有时候还需要帮助老师种田或者是干农活。学校需要整改或者是修补,学生给能提供相应的劳动。这就是以前的劳动课程。
纵观教育部现在发布的2022年劳动课程,现在独立的劳动课程和以往有很大区别,现在把劳动课程划分为三个模板,即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以及日常生活劳动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课程要求。
这是属于教育部的大纲要求,按照劳动课程的规划情况来看,2022年9月份将会在全国执行劳动课程,各地学生将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劳动内容。对于这个新鲜的课程,许多家长都表示期待。
当然,各地学校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渐调整劳动课程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包含这些全部的劳动课程,但是没有条件的学校,只能够选择相应的内容。比如很多城市的学校的学生,可能都没有具备农业生产劳动的条件。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不仅有父母的疼爱,还有爷爷奶奶的照顾。因此,很多中小学生基本都无需干家务,每天除了学习以外,其余的时间都可以随意玩耍。
这样导致很多中小学生缺乏自理的能力。很多学生直到大学搬到宿舍里面住,依然不会自己洗衣服,连各种做饭的电器都不会使用。这些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会,也曾引发大家对于当代学生的担忧。
设立劳动课程,希望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许多家长都觉得,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将来要面临激烈的中考和高考,学生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方面,至于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行为,都可以由家长帮助完成,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分心。
但是现在大家逐渐发现,如果我们没能够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等要等到学生高考结束以后,再学习各种生活的技能,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学生的惰性已经养成,很难再做出改变。因此,家长都希望能够尽快落实劳动课程。
教育部单独设立劳动课程,主要就是希望能够让学生们学习更多的生活技能,能够让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劳动实践,能够让学生得到到锻炼,避免过度依赖父母,才有可能真正独立出来。
我们的劳动课程应该要以实践为主,除了所谓的家庭日常劳动以外,学校方面应该组织更多的劳动活动,比如对学校进行大扫除、花草树木的种植以及修理等,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
笔者觉得,各地学校要敢于创新。创建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除了传统的劳动课程以外,还可以增加机器人学习、工艺制作、野外劳作等。
最重要的一点,学校的劳动课程要避免给家长增添麻烦。如果老师只是把劳动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家长协助完成,这样的劳动就会失去意义。最好的劳动课程应该是学校组织的,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应该只是起到协助作用。
写在最后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家都变得越来越懒,但是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不能够丢掉。因此,劳动课程很有必要,希望各地都能够认真落实,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