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换脸技术因制作成本和门槛低,已经成为一种颇受黑灰产欢迎的新型网络犯罪工具。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有商家售卖将动态视频换脸,以及将静态照片活化的软件和教程。
记者以AI换脸为关键词,在一些视频网站进行搜索,发现大量相关视频,且人气很高,在手机应用商店也能找到很多换脸软件,充值17元成为会员后,上传一张照片就能将视频中的脸换成自己的。
此外,网上还有网友发布AI换脸开放源代码软件的使用教程,还有人售卖自己独立开发的换脸软件,一位卖家向记者介绍,他开发的软件售价2000多元,软件全程自动操作,只需4步就可以完成换脸,相似度可达到97%。
在某电商平台,还有卖家出售照片动态化的服务。通过软件制作,静态照片中的人就可以执行眨眼、点头、摇头、张嘴等操作,记者通过某社交群组联系上一位提供人脸识别软件的卖家,他介绍,人脸动作制作软件和教程售价为1299元,经过试验,验证通过率可达到90%,这位卖家发来的演示视频显示,通过软件,将静态视频处理为动态视频后,点开手机上的识别软件即可进行人脸验证操作。
记者了解到,AI换脸的逻辑是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简化了视频特效的制作成本,从术语上来说,这类技术通常被称作深度伪造,也叫深度合成。这些软件和教程有的是出于技术研究目的,有的是用来消遣娱乐和做商业广告,还有的则是为了违法犯罪。
今年2月份,浙江温州的陈先生在微信上收到了一个好友请求,对方声称是他在国外的朋友“阿诚”,这是她的新微信,简单寒暄过后,“阿诚”说最近自己准备回国,但在购买机票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希望陈先生帮忙支付机票钱,自己稍后会把钱打给他。对方用新号来找陈先生,还涉及钱的问题,陈先生本来是不信的,但“阿诚”打来的视频电话确实是她本人,这就让陈先生不得不信。没过一会儿,“阿诚”说国外网络很卡,挂断了视频,随后发来转账截图,表示已将钱转进陈先生的银行卡,24小时之内就能到账。
陈先生看见电话那头确实是“阿诚”本人,又是多年的朋友,就在她的指导下加了航空公司经理的微信,转账了49000多元钱。
然而,陈先生后来又去找朋友核实,才发现自己上当了。经过警方核实,这是一起利用AI换脸技术进行诈骗的案件。
除了换脸诈骗之外,还有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伪造人脸动态视频,2021年4月份,安徽合肥警方就打掉一个相关的犯罪团伙,据了解,犯罪嫌疑人将被害人静态照片制作为人脸动态视频。由于效果逼真,这些视频可以欺骗审核人员,通过手机卡注册中的人脸识别环节。而这些卡被注册之后,大多数都流入赌博、诈骗等黑灰产业链当中。
一位提供AI换脸相关服务的卖家,在商品介绍中表示,只负责制作视频,不承担买家行为造成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对此,专家表示,所谓的免责声明,不必然具有免除责任的法律效力,而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客观行为和主观意图作出判断。
2022年1月份,国家网信办公布的相关规定指出,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若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的显著编辑功能时,需取得被编辑的个人主体同意。此外,公安机关提醒,涉及钱款时,首先要多方核实,防止陷入AI换脸骗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