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赋予意义时,一切都可以变得鲜活

发布一下 0 0


当被赋予意义时,一切都可以变得鲜活

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过,躺在地上望天空和站在地上望天空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感觉。躺着看会有更广阔的感觉,因为毫不费力地张望比极尽全力地仰望能更让人轻松畅快。但站着看,除了天空的底色,还多了很多别的色彩和灵动。


同样是在望天,一样的天地却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就像那窗外的鸟儿一样,一样在清晨叽叽喳喳,有时候会觉得充满了活力与希望,有时候却感到烦躁不安,扰乱了宁静。也像那生活中的种种事件,有时候觉得生命的戏码安排得紧凑又精彩,每个人作为创造者在给生活添加不同的色彩;有时候又认为一切都归于沉寂与陨落,那么现在的忙忙碌碌,吵吵嚷嚷又有什么意义。

和先生不约而同回家迟的夜晚,大概是女儿等得太无聊了,用蓝色油性笔在桌子上、茶几上、白墙上图画了很多,错落无序的线条、圆圈、不规则的图形让我产生了密集恐惧,拿着湿布拼命地擦,怎么也擦不掉,生气地告诫她以后不许再这样了,她“假装”悔改地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会捣乱了。”我知道她会的。哥哥却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看电视,责怪他为什么不看着妹妹,他说自己管不住,不知道妹妹一时间画了这么多,以后会注意的。我知道他不会。

时隔几日,那些涂鸦还在我的脑子里盘旋,跟一朋友聊起来,她却轻松地说“就把它当成孩子们童年的记忆吧。”我知道,她说的是真的。如果她的孩子这么做了,她定会这么想。那些擦不掉的痕迹瞬间被赋予了意义,在我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当处在局限中时,我们是无法发现那些随之而来的美好的。有时候别人的一句点拨看似那么轻飘飘,却可以把我们带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更不一样的角度。那些平凡的瞬间,那些熟悉的事物都可以被赋予意义,获得不一样的阐释。当事件被赋予意义时,一切就会变得鲜活。


儿子说他做了一个梦,梦到堂听,老师读到“元章”这两个字,他怎么都不会写,因为没学过这个词。第二天语文课上,老师讲诗,说“王冕,字元章”。他恍然大悟,原来元章在这里!他问我他的梦是不是很神奇?梦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我们为什么会做梦?我毫不掩饰惊愕:呀,你的梦怎么还有预言性?!(也许是他预习课文时瞟过,这两个字进入了无意识)但看着他好奇又略带欣喜的神色,我很想让他保持这份纯粹,这种对觉知的探索。



理智是一个角度,感性又是另一个一个角度。面对生活,有时候需要理智地处理,但有时候也需要感性地觉知。当我们总是保持一个维度时,也许看到的不尽然。


疫情中艰难呼吸的人们,有些人看到的是满眼的绝望,而有些人看到的是向内探索的机会。一个生命无法全然地体察另一个生命,但起码可以说“我懂”,然后幽静地倾听那一个个生命故事。故事在时间中延展,而时间也在故事里流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