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营长归队记
来源:解放军报
1948年4月26日9时许,苗书科所在的西北野战军二纵独立第四旅十团攻下并控制了宝鸡城东关。疯狂的敌人不甘失败,他们仗着精良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向阵地扑来,企图夺回城门。苗书科身为尖刀营营长,在阵地的最前沿坚持靠前指挥,精心组织力量迎战,一次又一次打退了进攻的敌人。全营指战员英勇奋战,表现出了惊人的气概。一连指导员、战斗英雄连德合同志负伤不下火线,坚持拼杀直到光荣牺牲。战斗进入白热化,苗书科端起手中发烫的枪从阵地中一跃而出,带领战友们进行反冲锋。近距离激战中,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子
弹穿颈而过,他身负重伤,鲜血染红了上衣……
失掉宝鸡,敌人恼羞成怒,很快组织10多个旅迅速向我军压来,我主力部队随即向陇东转移,避开优势敌人,寻机歼敌。
在进行转移的那段日子里,纵队首长和全旅战友都一直为一营营长苗书科同志担心:负重伤后他住在第三野战医院里,已经与原部队失去了联系。敌人大军压来,他和一批伤员的处境十分危险!10多天过去了,一点也没有他们的消息。
就在这时,纵队王震司令员突然收到了当地游击队用简易发报机发来的一份电报——临时党支部书记苗书科率领第三野战医院全体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安全归队,无一人掉队!一纸电文,迅速在几位首长手上传阅,谁也没有说话,屋子里静若无人。首长们凝视着这短短的电文,觉得沉甸甸的。苗书科,这位抗战初期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九死一生的勇士,从战士、排长、连长,到营长,在宜川、沙家店、榆林、洛川等保卫延安的激烈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身上留有敌人的多个弹片,是个有顽强战斗精神的基层指挥员。现在,他又率领二百名伤病员在敌人重重的包围圈中,日夜穿行十几天,辗转行程数百公里,在前有敌人封锁,后有敌兵追击的困境中,依靠临时成立的以他为书记的党支部的坚强堡垒,依靠战友们的坚强的团结,依靠群众的坚强有力的支持,战胜艰难困苦,无一人伤亡返回部队,这难道不是一个惊人的奇迹吗?
关于这段战场新闻,当时一直跟随二纵独四旅采访的新华社随军记者、著名作家杜鹏程同志,在他的战地日记中这样感慨道:“这就是我们的部队,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战士在敌人的四面包围中,他们千方百计设法‘消灭敌人,回到部队去’。他们在单独活动中组织党支部,建立群众纪律,到处宣传,到处给敌人逃兵做解释工作,在部队打散之后,千方百计地都又回来了。战士们的行为和品质令人感动,令人崇敬。”后来,他还在他的《保卫延安》一书中,把苗书科的感人故事拓展为其中的一个章节,选择了周大勇连和自己部队失去联络而单独跟敌人艰苦作战的情景,写了第五章“长城线上”。
对苗书科一心向党、英勇负责的作风,彭总以及纵队和旅首长都指示通过报纸、电台、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上级政治部门还专门组织人员编写了剧本《苗营长归队》,进行巡演,教育部队,鼓舞斗志,激发战斗精神。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