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铁齿铜牙”,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纪晓岚。剧中的纪晓岚风流倜傥,才华横溢。
纪晓岚
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都知道,纪晓岚和和珅作为乾隆的左膀右臂,同时两人也是相爱相杀的死对头,常常使得观众哭笑不得。于是,大家都说要和纪晓岚学为人处世之道,与和珅学从官之道。
和珅
剧中的纪晓岚,留给大家的印象便是一表人才,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但是,一些影视剧情的篡改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那么真实的纪晓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乾隆时期不被重用,但在后来又被封为礼部尚书,他与乾隆之间有什么样的渊源呢? 反观,和珅留给我们的形象并不好,那他又为什么能得到乾隆的恩宠呢?点个赞,我们接着往下看。
乾隆皇帝
纪晓岚四岁开始阅读书籍,六岁参加童试,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为了考取功名,纪晓岚继续苦读书籍。到了乾隆十五年,纪晓岚的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但这次挫折并没有影响到他对知识的追求。直到乾隆十九年,30岁的纪晓岚守孝期限已满,纪晓岚再次参加科举考试,以第22名的好成绩顺利进入下一关。并且在最后的殿试中超常发挥,获得了乾隆的赏识,从此也一跃成为了乾隆身边的御用文人,深得乾隆赏识
因此,一个完美的形象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其实不然,据说,真实的纪晓岚则是一个无比奇丑的人,他长得又矮又小,还有点近视。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应该对科举制度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之前,是需要检查考生的长相形体,就怕考生长得太丑,玷污了皇上的龙眼。而这纪晓岚也是过了科举考试的人,按理来说本应该不算太丑。
中国古代科举
但是最令人大跌眼镜的便是纪晓岚的三大嗜好。
其一是“烟瘾”。关于这点,和剧情描述相差不大。有史料记载,纪晓岚烟袋不离身,走到哪里带在哪里,因此人称“纪大烟袋”。然而,皇上却不喜欢他抽烟,因为抽烟的事情,闹出不少笑话。有一次,纪晓岚的烟叶朋友到府上赠送烟叶,这时,小月正在招呼着。“各位好,各位好”,“先生,尝尝这上等的烟叶吧”,纪晓岚说:“这一看就是上等的好烟”。小月说:“我们先生说了,这些烟叶全要了”,“不不不,今年,我不要烟了。”纪晓岚小声对小月说:“和珅在皇上面前说我呀,烟都戒不了,不能委以重任,那我就戒给他看”。小月说:“那太好了,平时我觉得和珅特别不顺眼,今儿啊,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你看,这抽烟不仅耗费银两,还使人头昏眼胀的。”纪晓岚说:“不抽了,我就再戒一次”。“诸位,请回吧”!众人带着不解离开了纪府。
酷爱抽烟的纪晓岚
烟不离手的生活总是使纪晓岚静不下心来读书,写字,于是小月便拿来了京城的蜜饯给纪晓岚吃。但是吃了三盘蜜饯的他还是很想抽烟,这时烟叶老板的雪中送炭给了纪晓岚很大的欣慰。
皇上与和珅走在大街上,和珅说:“爷,前面不是纪晓岚的家吗?他平时一贯喜欢搜集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他一定知道京城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咱们去看看,但要悄悄地”。这皇帝一听啊,“你这不是要使什么坏把戏吧?”和珅说:“我和纪晓岚同朝为臣,都是您的奴才,这哪能啊”皇上说“走,咱们去瞧瞧”。
乾隆与和珅
此时,一边抽烟一半津津有味地看着书的纪晓岚对和珅和乾隆的突然拜访吓一身冷汗。“纪晓岚,你又在用什么功呢?”情急之下,他把烟袋顺手插在袖子里。“臣,拜见皇上”。只见,皇上拿起纪晓岚的文章,“好像是这次会考的成文呢,看来这戒了烟也能写出好文章啊,晓岚,戒了烟好多了吗?”“皇上,好,好很多了”。此时的和珅正在不停地煽动纪晓岚的袖子。“晓岚啊,和珅说你戒烟,真的戒了吗,”这时,袖子着火了“皇上,饶了我吧”。和珅则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纪晓岚大声说:“着火了,着火了”。这时,小月赶忙拿来了水给纪晓岚喝。
第二个嗜好便是吃肉。据史料记载,纪晓岚吃饭的时候,从不吃米面,只吃猪肉,大盘大盘地吃,把肉当主食,一顿吃十盘。这波操作,属实把小编惊呆了。在当时,能吃上肉的大部分都是达官贵人,平民百姓连肉丁都看不见。
酷爱吃肉
而最后一个嗜好,更使人大吃一惊,那便是好色。用“风流”二字来形容,是最贴切的了。历史记载了他一生娶了一妻六妾。有一次,他被皇上召去编纂《四库全书》,几天没近女色的他,两眼爆红,乾隆看到他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便问他缘由,纪晓岚直言说明,皇上大笑,便随即赏赐了他两个宫女。
“风流”的纪晓岚
看到这里,大家都会说,这个纪晓岚身上怎么有这么多的毛病?就这样还会被封为礼部尚书,他与乾隆之间有什么样的渊源呢?
不难想象,剧里面的乾隆对他特别欣赏,两人都特别喜欢对对子,而纪晓岚的对子是格外的出彩,这样一来,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更是形影不离。但是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其实乾隆和纪晓岚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乾隆从心里面就看不起纪晓岚。
据说有一次,乾隆准备去民间微服私访,想着说带上纪晓岚吧,结果,纪晓岚把各朝各代皇帝出巡的过程都说了一遍,最后还说,皇上出巡真心没什么用,只要坐在金銮殿批奏折,管好国事就好了。乾隆一听,那火气瞬间上来了,便说纪晓岚为“娼优”,古代就是说专门献媚取宠的,纪晓岚的这一举措更加使乾隆从心里看不起纪晓岚。
乾隆、和珅与纪晓岚
在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他还被迫惹上一起命案。当时,纪晓岚手下的官员海生,他的妻子自杀了,可是海生的小舅子不相信。这个海生是朝中阿桂的亲戚,要是处理不好,传到皇上的耳朵里就后患无穷了。而阿桂和和珅的关系本身就不好,处处作对。皇帝便下令让纪晓岚去彻查此案,当时的纪晓岚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摊上事情。碍于皇帝的下令,纪晓岚可是左右为难,一边是阿桂,一边是和珅,很显然这两人纪晓岚一个也得罪不起,如果说海生是自杀,就是变相的去帮助阿桂和和珅作对。
四库全书
当时的他一头乱麻,不知所措。无奈,这件事又被告上了朝廷,要求重新审查。皇帝也应下,换了一批人去彻查此事,结果和之前彻查的结果完全不同,海生是他杀。可想而知,知道真相的乾隆,一气之下把之前查案子的官员全部流放,除了纪晓岚。不是说乾隆不喜欢纪晓岚吗?为什么他留下了?乾隆知道纪晓岚本是一介书生,哪里懂得查案的事情,所以没必要去追究他的责任,这样以来,纪晓岚成功地逃过一劫。其实,主要原因是乾隆认为纪晓岚根本就不是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所以才懒得处理。
况且,乾隆是典型的外貌协会者,就凭借纪晓岚的长相,比起和珅就差点意思了。再加上纪晓岚本身的傲慢通病,乾隆更是不会高看纪晓岚一眼。
纪晓岚塑像
有一天,乾隆在御书房看书,看着看着便遇到了难题,要给“色难”,这两个字做对子,乾隆正琢磨着,这时,纪晓岚来了,说“容易”,乾隆这么一听便不高兴了“我都对不上来,你纪晓岚能?那就听听你是怎么对的吧?”“皇上,就是容易啊,您看,这色对容,难对易。”就这样,被纪晓岚轻而易举地就解出来了。而且回答的时候这么嘚瑟。在乾隆面前如此卖弄,更加引起乾隆的反感。
那为什么后来被封为礼部尚书呢?这与他的文笔有很大的关系。“
”,就是由纪晓岚来编纂,他整整花费了13年的时间,才把这部巨作完成。工作完成了,乾隆自然就很高兴,于是开始论功行赏,说纪晓岚修书有功,给他加官进爵,纪晓岚这才当上了一品官。
四库全书
纪晓岚的这一生历经了磨难,反观和珅却深得乾隆的喜爱,与他平起平坐。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和珅这个第一大贪官为何能得到乾隆的恩宠?屏幕前的你知道吗?把你的想法打在下方的评论区里。
和珅这个贪官的身份是妇孺皆知的。但是,在真实的历史面前,和珅真的就是一个无赖小人吗?在和珅的背后,又会有怎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和珅,钮钴禄氏人,三岁时母亲因难产去世,临终前生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的时候去世,幸得一名老家丁的的保护,才免于被逐出家门。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等人的器重。乾隆三十四年,20岁的和珅继承了祖上轻车都尉的职务。第二年,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没有考中。没有功名的和珅,后来却成为众多士子眼中的一座大山。
和珅真实画像
和珅非常有心计,在当时特别学习了乾隆的诗作以及书法,再加上自身的努力,给人以稳重的感觉。最终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
和珅入仕后,一开始也算是个“清官”,也曾立志为国家服务,为百姓服务,但是经过李侍尧的贪污事件之后,和珅的转折点来了。曾经的清官彻底的改变了,看到这么多的财富,他动心了,忍不住揣进了自己的口袋。乾隆认为和珅的办事能力很强,所以赏赐了和珅大量的珠宝,和珅心里那可是美滋滋啊。于是自此之后,他忘了初心,在贪腐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在皇帝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和珅的时候,和珅呢也算是成为了皇族的一份子,因此很多官员,便更加想要讨好和珅,最终,在诸多因素的驱使下,和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贪官。
和珅富可敌国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贪官,他的钱财比国库还多,但他并非是毫无底线的贪,他明白有的东西可以收,有的东西不可以收。那么,和珅不贪的是什么呢?
其一,他不贪科举赶考的钱,和坤也曾寒窗苦读过,所以他清楚,底层的人想要出人头地,只有科举做官这一条路可走,并且这关系到国家的基石,而且国家选出了优秀的人才,对国家保持长久的稳定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一来,和珅才能持续的享受荣华富贵。
其二,赈灾救命的钱,和珅不贪。每当国家发生危难时,朝廷就会播下赈灾款来救急灾民,这是一笔救命钱,贪污了这笔钱,就必然会有许多灾民被饿而形成乱动。作为帝王,最不容忍的就是国家的动乱,和珅当之不会去贪这笔钱。
其三,办不成的事情和珅不会答应,这笔钱,他是不会收的。和珅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就一定会选择他能办成的事情。
由此可见,和珅还是一个讲原则有底线的人。
在乾隆时期,和珅既不触犯原则又把事情做的很完美。他非常有能力办好皇上吩咐的任务,乾隆很是青睐他。乾隆是宁愿要像和珅这样能做好事情的人,都不愿意要那种两袖清风的人。和珅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思,简单来说就是会察言观色。和珅也会常常给乾隆讲一些笑话,使得皇帝龙心大悦,这可不是一般君臣能做得到的,可见和珅的能力不低。历史上有名的乾隆下江南就是和珅鼓舞的。一次,两人说起繁华都市,乾隆说道:“朕好久没有重游江南了,但一直顾虑到南北迢遥,劳民伤财,一直犹豫未决”。和珅道:“圣祖皇帝六次南巡,非但未招民怨,反而被赞扬为圣君。”这一席话,正好迎合了乾隆。于是,乾隆下旨南巡。
乾隆南巡图
为了讨得乾隆的欢心,在原来苦练书法的基础上,极力地模仿乾隆的字迹,以便乾隆在老年时要书写诗词时,他可以助其一臂之力。最让乾隆舒心的是,和珅说话办事总能契合到乾隆的心意,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皇帝的需求。
这样的“贤臣”,乾隆怎能不爱?在有才有貌的和珅的对比之下,放荡孟浪的纪晓岚,自然也就不得乾隆的欢心,也就是因为纪晓岚的的确确是个才子。所以才能在无比内卷的清代官场上,占据一席之位。
和珅的书法
那么,纪晓岚可以与和珅相提并论吗?历史上的纪晓岚最高的官职是礼部尚书,说实在的,这个官职与和珅相比的话真的不算什么。从和珅的履历来看,随便一个都比纪晓岚的履历要高,比如领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个个都是正一品级别。其中,差距最明显的地方一个是军机处,一个是内阁。能进入军机处的个个都是朝中的重要大臣,可纪晓岚从没进去过。可见,和珅的地位要比纪晓岚高很多。
军机处
历史上的纪晓岚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官场老油条,也可以说他是普通人的道德水准和道德觉悟的榜样。他深知官场之道,是不会主动跳到宠臣和珅的对立面。如果纪晓岚私下与和珅有交集,也是微笑示人,甚至可能主动向和珅献媚。从很多方面来看呢。年轻时候的和珅为人处世,外向活泼泼辣,即使年老后的纪晓岚也能从年轻的和珅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而讽刺是在他自己为卢复明的腐败事件通风报信后受到了重大打击!因此,年老了逐渐克制和圆滑的纪晓岚总是善意地提醒,不要犯自己年轻的错误。
而在历史上,人们往往会认为他们两个是死对头,但在暗中压制和珅的其实是刘墉,同和珅搏命的是阿桂。可是这些人做的事情反而被后人安在纪晓岚头上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到最后反而让纪晓岚成了名垂千古的大英雄呢?原来纪晓岚多年担任考官,乾隆年间的文官和才子有一大半是他的门生,这些人写书自然要为老师美言几句,于是在一系列张冠李戴的操作下,纪晓岚就这样在野史中留下美名。所以在野史中,纪晓岚的形象非常完美,是反腐反贪的急先锋。历史中真实的纪晓岚人品一般,虽然自己不贪,但为人圆滑,是不可能和贪官和珅对着干的。历史上的和珅和纪晓岚只是同朝为官但没说过两句话的同僚关系。
历史中的纪晓岚,要比和珅年长20岁,这样的年龄差还是有点大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两人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纪晓岚比和珅年长,而和珅又比纪晓岚官职大。也就是因为纪晓岚年纪大,所以他常常会在很多事情上提醒和珅,而和珅也会出于对老者的尊重,在生活中也十分照顾纪晓岚。再说了,纪晓岚只是一个文人,他在政治能力上是没办法与和珅相比的,所以,两人之间可以说是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利益关系,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斗争发生。纪晓岚对于自己的定位也十分明确,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清朝的“词官”,一切政治事务都与自己无关。所以,纪晓岚对于和珅来说,更像是一位长者级别的助手,而并不是争锋相对的对手。
纪晓岚与和珅
那么,最后,纪晓岚与和珅的结局究竟如何呢?
在乾隆时代,和珅依仗乾隆给予他的权力,变得愈加放肆起来,久而久之,和珅也利用职权为自己攒下了巨额的财富,这一切都被嘉庆看在眼里,但由于乾隆十分宠信和珅,无奈只能作罢。
嘉庆皇帝有事请示乾隆的时候,不光要看乾隆的脸色,还要看和珅的脸色,当时太子的忌惮,以至于和珅利用嘉庆写给其老师的书信,告发嘉庆的老师,搅黄了嘉庆老师的升迁之事,嘉庆本人也被牵扯进去了,本来嘉庆就对和珅贪污的事情有所不满,不免心里对和珅的憎恨又加深了一分。
嘉庆皇帝
在乾隆死后,嘉庆上位。在乾隆去世的第十三天,嘉庆皇帝下令将和珅关入大狱,并赐和珅在狱中自尽,后因为和珅的儿媳妇和孝公主的求情,最后赐和珅在家中自尽,同时还抄了和珅的家。
终究没逃过惩罚
反观纪晓岚,却有着与和珅截然不同的局面,纪晓岚因为在文学方面比较突出,曾被乾隆封为礼部尚书。而嘉庆皇帝执掌朝政以来,又被嘉庆皇帝封为“兵部尚书”。
和珅的死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得到了百姓的支持。而纪晓岚和和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爱护百姓,为人正直,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同时纪晓岚也不拉帮结派,陷害他人等行为,与朝中的其他大臣也没有过节,所以他的结局会比和珅要好很多。
说来也很奇怪,作为四库全书的总编,纪晓岚并没有留下什么私人的遗作,只是写了一部记载鬼怪狐精、魑魅魍魉的奇闻轶事录----阅微草堂笔记。最后呢, 纪晓岚有这么一句诗: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这也算是纪晓岚一生真实的写照。
阅微草堂笔记
纵观纪晓岚与和珅的一生,两人大起大落的人生不经让人感到唏嘘。纪晓岚感情用事,但是时常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所以做人要学纪晓岚,而和珅在于理性思维,所以做事要学和珅。和珅和纪晓岚的这两种思维要保持平衡,互相弥补。
好了,今儿的故事呢,就讲到这儿,希望你们能动动发财的小手,给主编点个关注。下期,我们再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