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起来,好像很久都没有动笔了。我只觉得每一天都很平淡,没有什么能让我有感触的事情,生活中的那些琐碎小事,不提也罢了。
想换一个城市工作,生活,但是内心却又期待又排斥。我是个能很快适应周围环境的人,也是个不愿意轻易挪动的人。习惯了在自己规划的领域中生活,好像做出改变确实挺困难的。
前段时间闺蜜考研过了,我很为她开心,看到了她剪辑的视频,一瞬间好像有什么从心里蓬勃而出。好像看到了以前的那个她跟那个从未认真努力过的自己。我能看到她成功后那些无人问津的努力与咬牙坚持,每次快要崩溃的时候都会躲起来大哭一场,而我从未让自己陷入到这种境地里,换言之,我从未如此努力过。
我很迷茫自己的方向,哪怕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生活,却还是觉得心里一阵空荡荡的:说好要减肥,一个月后初有成效,便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好要好好背单词,争取把英语等级过了,一周过后就抛之脑后。那些看似努力的瞬间,我心知肚明都是欺骗。
很多人告诉我,要么找个好工作,要么考研读博,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可我抬头,看不清未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好像一片大雾弥漫,你要走到某个地方,才知道那是怎样的柳暗花明或者怎样的悬崖断壁。
那天突然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就死掉,那我会有什么遗憾么?
好像是有很多:“还没带妈妈出去旅游一趟”“还没有好好去谈一场恋爱”“还没有跟姐妹去一趟成都”“还没有读完买回来的书”“还没有跟家里人一起拍一张新的全家福”......诸如此类的想法从心里争先恐后的冒出来。
我们被现实裹挟束缚了太久,父母总是告诉我们:你要攒钱,努力工作,将来买房买车,早点找一个好的对象结婚生子。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想要什么,我是否享受当前的状态。动辄讲出来的这些话题,并不是当下立马就能实现的,越长大,每个人都好像开始在意那些外在的条件,从而对内心深处的声音选择妥协。
父母期待找个条件优越的对象,我内心却在嘀咕:条件再好那也是人家的,跟我没啥关系。可偏偏身边有追求者的时候,却在心里暗暗权衡利弊。我在意内心深处的共鸣,却再也无法对那些物质条件嗤之以鼻。或许这就是一个人可悲地成长吧。
每当看到身边有人买房买车,或者结婚生子的时候,说实话心里都会焦虑。满脑子都是怎么才能赚钱,怎么才能有客户业绩,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子,遇到良人。
就是这些太大的目标,让我忽略了每天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因为实在太细小了。我才发现,很多时候人根本不是在思考“我在为了什么活着”,而是在思考“我要怎么样才能闪亮出众有意义地活着”。
或许有人会觉得每个月买一束鲜花太过矫情,两三个月看一场电影太过小资,一年半载出去旅游太过奢侈。可对我来说,那是我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我并没有每天都过这样的生活,一月一束的插瓶鲜花可以存活好久,两三个月一场电影也是想看好久的,一年半载的一趟旅游也是提前规划了好久攒钱才去的。
如果生活是一片大海,我是一条鱼,这些东西想来就是我的氧气了,不至于让我处在紧紧地压迫中喘不过气来。
我会在日落的时候,拍下那些浪漫的瞬间;会在走路的时候看到天边云彩的形状;也会观察来来往往的人是什么样的状态;会因为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时刻内心温暖。
不知有多少人,在朝着目标低头前进的同时,忘记了抬头看看天空,在社会赋予的各种KPI中忘记了生活真正的意义——生活本身。活着的真正意义,就藏在我们每天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
那些值得你活着的,并不是什么伟大的梦想和目标,而仅仅是活在当下的每一分感觉。我总觉得自己没有目标,没有一个切实要求追寻的状态,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但现在好像明白:日常生活的美好瞬间,便足以支撑起人生的所有意义。未必有所成才算活着,梦想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寻常的生活也很好。
“你已经身处大海,便不必再去寻找大海。”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