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人有多自律,就决定未来你有多自由。正如稻盛先生所言:“人如果战胜了自己,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将一帆风顺。”本文摘自稻盛先生著作《干法》、《六项精进》、《心与活法》、《活法》、《活法伍》中关于“如何自律”的精彩解读,以供大家可以度过一个真正自律而又精彩的人生:
一、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
同样,“伟大的事业”乃是“朴实、枯燥工作”的积累。
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实际上,几乎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不管多么伟大的理想,都要靠一步一个脚印,孜孜不倦地、持续地努力才能实现。
多年前,在京瓷滋贺县的工厂里,有一位初中学历的工人。他每天双手粘黑,额头流汗,只要是上司布置的工作,总是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认真完成。
在工厂里他毫不显眼,一直默默无闻,但从无牢骚,孜孜不倦地持续从事着单纯而枯燥的工作。
20年后,当我再次与他见面时,我大吃一惊:他居然当上了事业部长。关键是,令我惊奇的不仅是他的职位,而且言谈中我体会到,他已经是一个颇有人格魅力且很有见识的优秀领导。
他看上去毫不起眼,只是认认真真地持续努力工作。但正是这种坚持,使他从“平凡”变成了“非凡”,这就是“持续的力量”,是踏实认真、不骄不躁的结果。
不像豹子那样行动迅猛,而是像牛一样,只是“笨拙”地、持续地专注于一行一业。这样不断努力的结果,不仅会提升个人能力,还会磨炼人格,造就高尚美好的人生。
如果有人哀叹自己没有能耐,只会“认真地做事”,那么,我想对他说,你应该为你的这种“愚拙”感到自豪。
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却能坚韧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基石,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能力。
世上被誉为“天才”“名人”的人们,他们毫无例外,都发挥了这种“持续的力量”。长年坚持这种努力,那么,杰出的技能和优秀的人格也会变成你的特质。
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你从“平凡”变为“非凡”,你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 。
二、凡事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
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
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
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同情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无耻的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
回顾今天一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心活跃,这样的作业就是“反省”。
在人的心里,“自我”与“真我”同在,“自我”是邪恶、贪欲、利己。而高尚的利他心、美丽的慈悲心、温柔的同情心,就是“真我”。
这样来抑制自我,通过这样的反省,我们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磨炼自己的心志。
为了获得美好的人生,通过每天的反省,来磨炼自己的灵魂和心志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与心术不正的人交往,也绝不玩弄权术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不管是在商业方面,还是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可以明言:
凡是依据“让对方受益”这一基准所做的判断,都获得了成功。
但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
“优先思考对方的利益当然很好,但如果对方心术不正,我们应该如何是好呢?只要踏入社会,就会遇到很多心怀恶意的人,你用‘利他之心’待他,他却变着法儿把你当作他的猎物。”
有这种担忧的人恐怕很多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意见可能是对的。但我还是认为,就连心怀恶意的人,也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心灵吸引而来的。
“心不唤物,物不至”这一法则在这里同样适用。身边出现了居心叵测、欺骗别人的人,是因为自己和这种人有同样的心灵。
如果认真磨炼灵魂,心灵变得清澈美好,那么,我们周围人的心灵也同样会变得美好。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必须承认,自己心灵的修行还远远不够。
话虽然这么说,但心术不正的人真的出现了,该怎么办呢?
最好的办法是远离他,不与他发生关系。
如果交往后对他心生疑虑,那就找个理由不再与他见面。如果他想加害于我们,那就坚决断绝关系,一概不再与之交往。
最不应该的是,针对对方的所作所为,我方也考虑这样或那样的对策,为了损害对方而玩弄阴谋诡计。
一旦我们这么做了,我们自己的心灵也会变得与对方一样肮脏,堕落到与他们同样的水准。
经营企业时,有人甜言蜜语,介绍一些似乎可以轻松赚大钱的项目;有人道貌岸然,目的是利用别人,欺骗别人。
这样的人层出不穷。如果我们的内心被欲望蒙蔽,很快就会跌入他们设下的陷阱。
所以,悦耳动听的赚钱建议、投人所好的商业项目,每当有人向我进言,我都视其为“恶魔的耳语”,不理不睬。警惕被这种人玷污自己的心灵。
同样,对于我认真投入的事业,有人无端批判,有人拖后腿。对于这些人,我的态度也一样:不加理睬。
对于那些毫无根据地中伤他人的人,我们只要置之不理,相应的报应自然会落到他们头上。
即使这种人靠近我们,只要我们不去附和他们,也不去对抗他们,他们不久就会静静地离去。
尤其在商战中,对手可能会玩弄权谋......但是我们却不能跟随。
如此,尽管对方是一个坏人,我们也绝不能和他一样,采用相同的方式与之对抗。
假设有个坏人,来到我们这里,花言巧语地想要骗钱。一般来说,大家一见面就会有感觉的。
“这个人有点奇怪吧”,或者是“他好像是想利用我吧”。
如果有这样感觉的话,我们一开始就不要与他交往了,微笑着说:“谢谢,不用了。”不要再继续听他忽悠。
但如果这种时候,我们稍加搭话,对方可是精灵鬼,就会趁机说到轻松赚大钱的话题。
这样的话,我们的投机心理搞不好就会作祟,想要按照他说的试一试。从这里开始,就要出问题了。
因为在这个瞬间,你已经和他一样了。接下来,事情就会不断进展,最后你会哭诉,“我被骗了”。
如果是我的话,一看到这样的人,内心就会大致明白。和这样的人相处,如果我们自己没有防人之心的话,就一定会违反伤害。
为了不被伤害,我们不能不防备。我们可能会中计,为了防备对方,想很多招数。
但是,我们去想这些招数,实际上就是污染自己的内心。
所以,我一定会和这样的人断绝来往,如果对方要求继续见面,我就会说,“不,我很忙,实在抱歉”,最初坚辞。
跟随这种人来往,只会让自己的内心发生动摇,只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污浊。
但是有太多人都会觉得,“我肯定不会上他的当”,希望从中占点便宜。
因为想着,“这家伙不是好人,想要利用我”,于是想着将计就计,事情就会变得越发复杂。
所以,不能和这种人交往,只要坚持不交往,对方就一定会放弃的。
四、拥有一颗克己之心
中国古典中有“唯谦受福”的说法。意思是傲慢的人得不到幸福,只有拥有谦虚之心的人才能拥有幸福。
不管在社会上有多大的声望,或是成为统领众多部下的大企业、大组织的领导人,他们都能够始终保持谦虚,没有一丝傲慢。
同时,总是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优先考虑他人和社会,并付诸行动。这样能够抑制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拥有克己之心的人,才是人格高尚的人。
刚刚开始的时候,小心谨慎、不失谦虚、拼命努力,也因此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甚至事迹都登到了报纸杂志上。
但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之间,放松了克己的意识,萌生了爱己之心,就是利己心开始膨胀,渐渐地开始自夸自赞起来。
就是说,随着成功的到来,随着名气的提升,自己起了骄傲自大之心。
所谓考验,一般认为是苦难的考验,但我认为不仅如此。对于人来说,辉煌的成功是更大的考验。
看到那些事业成功,获得地位、名誉和财产的人,我们往往会投去羡慕的眼神,觉得“那个人真幸福啊!”但是,那也是上天给予他的严酷考验。
有的人事业取得成功,有钱后,就开始过上奢侈的生活。有的人稍稍出名,就开始傲慢。行为脱轨,匪夷所思。不知不觉中走上歧途,堕入谷底。
可以说,以何种态度度过现役时期,将决定其此后的人生。
有的人觉得“靠自己的才能赚到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于是花天酒地,任性挥霍,最终身败名裂。
而有的人,从现役时期起就做什么都认真踏实。退役后,即便成了普通公司的普通员工,也照样兢兢业业,成为一个出色的员工。
看到这样的事例,我甚至会想,神灵赐予某人优越的条件,是为了测试在这种条件下,此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面对这种考验,应对得好,就会有好的结果;应对不好,就会有坏的结果。
不管是喜逢幸运,还是遭遇灾难,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谦虚,不失自我,这才是重要的。
请大家理解这一点,不忘谦虚,时时反省,兢兢业业,诚实地度过人生。只要采取这种人生态度,我们就一定能实现连自己都无法想象到的幸福人生。
五、人最大的自律,是战胜自己的能力
俗话说,“有情人相会,千里不过一里”,“爱好才能变能手”。
只要喜欢、热爱,热情自然涌出,努力也不在话下,就会进步神速。旁人看来你很辛苦,但你自己根本不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
实际上,缺乏对工作高度的热爱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成果。无论哪个领域的成功人士都喜爱甚至迷恋自己的工作。
可以说,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的方法。
但是,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怎么也喜欢不起来,那又该怎么办呢?姑且一心不乱、拼命投入工作再说。
在这过程中,痛苦会生出喜悦。“喜欢”和“投入”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之间是因果循环的关系:
因为喜欢就会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喜欢。
所以开始时即使不太情愿,也要在心里反复自我安慰说:“我正在干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从事这项职业是我的幸运”。
这样的话,对工作的看法会自然地发生变化。
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拼命投入就会产生成果,从中会产生快乐和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来干劲,又会产生好的结果。
在这种良性循环过程中,不知不觉你就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
在你讨厌工作,觉得难以忍受时,你还是要多加忍耐,要下决心朝前走,要发奋努力,这将改变你的人生。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战胜自己”,就是抑制利己的欲望,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做不到这一点,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
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不能发挥自己天赋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缺乏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
在人生这个漫长的大舞台上要演出雄壮的戏剧,要取得卓越的成果,所需要的能力不仅仅是脑细胞的多寡,还包括无论何时都极度认真地工作,从正面迎击困难,不惜与困难直接交锋的态度。
这是成功的唯一方法,也是我们每天都要牢记的原理原则。
诚实地、认真地、拼命地工作——这话听起来平凡无奇,但就在这平凡的语言中隐藏着人生的真理。
六、日复一日的读书,养护自己的心灵
买一本书,并认认真真地将它从头读到尾,一个角落也不放过——有这种阅读体验的人或许已经极为稀少了。
我无论工作多忙,都见缝插针,在工作的间隙读书。不管夜里多晚,哪怕是在和客户喝完酒之后,回到家也一定会读书。
我的枕边堆着许多哲学或中国古代经典的书籍,每日睡前必定要读上几页。
许多人觉得没有时间读书。但是,只要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我们会意外地发现能挤出不少读书的时间。哪怕只读上短短几分钟,我们也能体会到心灵被打动的感觉。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获得有别于平日生活所得的经验和知识。
没有去过的国度,没有听过的语言,2000年以前的岁月……从历史书籍中我们能得到各种各样的前车之鉴。
另外,在平日的实践所带来的体验之外,读书还能提供知识补充,有帮助梳理个人经验的效果。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艾伦将人的心灵比喻为庭园。自己的庭园是杂草丛生,还是开满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全部取决于对庭园的呵护与修整。
文化的词源是“耕耘心灵”,那么读书也可以说是养护人类心灵的方法。
每个人所能体验的事情有限,但是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反映了古今东西不同人们的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通过书籍,我们能够体验别人的经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通过读书,我们的确能够反省自身,和过去的伟人们共同创造出自己别样的人生。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为自律意味着你必须有所放弃,放弃自己的偏好,放弃自己的惰性。
人唯做到以上六件事,才是真正的自律,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明境界。
与各位共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