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度执法机构冻结了中国科技公司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下称“小米印度”)约合48亿元人民币资金。印度方面表示,小米及其旗下公司涉嫌违反印度当地的《外汇管理法》。
但小米印度否认存在任何不当行为。其还称,该公司前总经理和首席财务官在接受印度执法机构询问时,曾遭到“身体暴力和胁迫威胁”。
“我是在胁迫下作出这份声明”
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7日披露的一份法庭文件显示,小米印度方面称, 该公司前总经理马努·库马尔·贾因和首席财务官(CFO)萨米尔·拉奥及其家人在接受印度执法机构询问时,曾遭到“身体暴力和胁迫威胁”。环球时报记者就此向小米问询,截至9日凌晨发稿时尚未获得回复。
小米印度在5月4日向法庭提交的材料中表示,印度执法机构调查人员当时说,如果他们不按要求提交相关声明,“将面临可怕后果”。随后,拉奥在“极端胁迫之下”在声明中加上了“我承认,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已按照小米集团某些人的指示支付了版税”。但拉奥提交声明的次日(4月27日)就撤回这份声明并表示“(我)并非在自愿情况而是在胁迫下作出(这份声明)”。
但印度执法机构却否认了调查人员曾“胁迫”小米印度公司员工的指控。据环球时报援引新德里电视台报道,他们称相关指控是“不真实且毫无根据的”。
印度执法机构表示,小米印度公司根据印度外汇管理法并在对其有利的环境和场合下自愿提交了有关陈述,“该陈述与提交给执法机构的书面内容和记录材料相一致”。该执法机构还强调,“本机构极具职业道德且专业,任何时候都不会对涉案企业员工采取胁迫或威胁的手段”。
是否违法各执一词
这起事件要追溯到5月1日,据环球时报援引路透社报道,印度方面表示,小米及其旗下公司涉嫌违反印度当地的《外汇管理法》向外国实体非法汇款,已扣押属于小米印度约48亿人民币(7.25亿美元)的资产。
当日,小米印度对澎湃新闻记者回应称,作为一个致力于印度的品牌,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我们仔细研究了当局的命令。我们相信我们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都是合法且真实的。小米印度公司支付的这些版税均用于我们印度版本产品中所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对小米印度来说,支付此类版税是合法的商业行为。当然,我们将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误会。”
而根据印度金融犯罪打击机构执法局的说法,已发现小米印度将价值555亿卢比(约48.06亿元人民币)的外币以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汇给包括小米集团在内的3个海外实体。
6日,据中新经纬援引外媒报道,印度法院已解除对小米公司7.25亿美元的资产冻结。
今早,环球时报援引印度媒体有关此事件的最新报道,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暂时搁置了执法机构对小米(印度)发布的资金冻结令,下一轮聆讯将在5月12日举行。
印度执法机构“并非心血来潮”
匿名消息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印度执法机构对小米印度公司采取的行动既不是孤立的,也并非心血来潮的突袭。据他透露,印度财政部及下属的税务、财务等调查机构早已将小米印度公司等中资企业纳入“观察视线”,搜集它们的“违法证据”。
早在今年1月5日,印度财政部就在一份声明中称,在调查发现有逃税行为后,已经向小米印度发出通知,要求向该公司追缴65.3亿卢比(约8800万美元)税款。1月27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回应称,中方对此表示关注,并对印度投资环境感到担忧。
而据新德里电视台(NDTV)报道,去年12月21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执法人员向全印度20多个地方查税,小米和OPPO等中资手机企业均被搜查,这些都是在印度较为知名的手机品牌。
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报告,小米以800万台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位居榜首,市占率21%。
上述消息人士认为,小米印度不是第一家被印度当局调查的在印中资企业,短期内大概率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另据一名此前长期在印度从事商贸事务、现已回国的华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那么多在印度淘金的外商,而印度的各类税法又是如此复杂,(我们)很有可能不小心逾矩。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或企业是刻意规避甚至违反印度的法律”。
作为2020年印度政府对在印华商采取执法行动的“受害者”之一,他说:“相信印方此次对小米的行动与此前的类似调查一样,只不过是借法律之名,行政治绑架之实,以便他们在与中方谈判时有更好的筹码。”
来源丨环球时报、环球网、澎湃新闻
图片来源丨小米公司官方微博、小米公司视频截图、小米公司官网、Canalys截图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