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5月9日报道,俄罗斯正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7周年的阅兵式,会有什么样的重量级武器在阅兵式上登场?这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此前在彩排仪式上,俄军“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系统、“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以及素有“末日飞机”之称的伊尔-80空中战略指挥机纷纷亮相,外界舆论在惊叹俄罗斯军事实力强劲的同时,又开始猜测中俄正在就购买某种武器展开谈判。
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指出,中俄军工企业正在先进领域的研发上展开密切合作,联合开发“高科技武器”,比如“飞机和直升机”,这也给外界留下了许多遐想的空间。
中俄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军事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原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至于说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方向是否有所调整?中方是否考虑购买俄某种武器且双方是否正就此展开谈判?我大使早已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应。
当地时间5月5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就中俄军事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事项做出了清晰的阐述。首先,张汉晖大使就表明中俄在军事科技领域的相关合作正在稳步推进,并强调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未来还将继续推动两国军事技术合作迈向更广阔的平台。
张汉晖大使既巧妙回应了外界对中俄军事科技合作的种种推测,又有力回击了某些不怀好意的大国对中俄关系的恶意抹黑和污蔑。
中俄两国关系历久弥坚,经历了数十年的雨雪风霜最终形成了坚实且牢固的“不是盟友胜似盟友”的关系。两国在军事科技层面上的合作也是由来已久,双方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研发有关军事装备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的研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现如今的中国在军机战舰等装备领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主化”,不仅可以满足本国的国防需要,还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
现在的我们已经具备足够强大的国防实力,可以确保国家主权安全不受侵犯,中俄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合作,也在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增进着彼此的战略互信。
中俄两国的关系越紧密,美西方国家就愈发坐立不安,过去这段时间以来,美西方国家动辄挥舞制裁大棒,试图干预并阻碍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尤其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已经达到了数千余项。
在制裁俄罗斯的同时,美西方国家还将炮口指向了中国,肆意歪曲中俄两国的正常合作关系,污蔑“中国帮助俄罗斯躲避西方制裁”。这一切动作都是为了达到孤立俄罗斯、离间中俄两国关系的目的,但中俄两国关系是经得起考验的。
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加码制裁的同时,中国毫不动摇地坚持自身立场,对西方国家单方面对别国施加制裁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并强调中俄两国将继续坚定不移的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
中俄合作涵盖广泛的领域,在近日欧洲国家宣布减低对俄能源依赖的各项计划之际,中国是否准备增购俄能源?张汉晖大使也做出了清晰的阐述,表示中俄双方将继续本着互利共赢的理念,不断深化在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
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能源进口国之一,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合作项目也一直是双方最坚实、最具体的合作项目之一,两国在该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即便是在疫情冲击之下,中俄双边贸易额在去年也达到了1400亿美元的目标,两国不仅在传统领域的合作遍地开花,而且还在积极探索非传统领域层面的合作,比如说“人民币-卢布”的结算方式正在中俄双边贸易中发挥着更大的优势。
总而言之,中俄两国的合作历经了时代的考验,在新时期也将焕发新的光彩,美西方试图干扰中俄合作的企图终将沦为一场空。相信中俄两国背靠背深化合作,必将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中俄两国的合作成果不仅会造福两国人民更会为全人类带来福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