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如何促健康?

发布啦 0 0
“治未病”,如何促健康?

在当下的中医时空里谈健康

“治未病” 促健康

最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家平时经常听到的

体质调理、亚健康

四季养生、辨证施治、标本同治

冬病夏治、膏方进补等

都贯穿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如何管理和促进健康呢?

“治未病”,如何促健康?

本期专家

叶太生


“治未病”,如何促健康?

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中医学理论及实践,涵盖了临床应用学科的四个方面:预防、临床、康复、保健。

治未病好处在于促进健康,最大限度促使人体恢复健康,恢复天人合一的状态,也是管理身体、维护机体、恢复平衡的方法。

治未病可以使抗病力增强,即免疫力提高,促进康复能力提高,自然而然地获得持久的健康。

“治未病”,如何促健康?

亚健康的表现

亚健康是除外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有如下表现:

♦ 躯体方面:

体力不支、懒于运动、头昏、耳鸣、胸闷、食欲不振、易感冒等。

♦ 心理方面:

精神萎靡、心情抑郁、情绪急躁、紧张、焦虑不安、反应迟钝等。

♦ 社交方面:

人际关系不稳定,不和谐,难以融于群体,行为偏激等。

“治未病”,如何促健康?

中医“治未病”

如何对抗亚健康?

体质调理:

中医体质学说对人体的先天和后天影响的综合判断,一般为九种体质:平和型、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湿热型、气郁型、痰湿型、血瘀型、特禀型。

“治未病”的方法有:

情志相胜、起居有常;

中药调理(食疗、药膳、煎药、丸剂);

非药物疗法(针刺、艾灸、推拿、穴位贴敷);

体育锻炼(八段锦、太极拳)。

四季养生:

依据季节交替中人体变化规律来保护机体,总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要。

“治未病”,如何促健康?

什么是湿气?

♦ 何为“湿”:

是观察疾病的逻辑符号,有外感、内生之别。

湿邪一般特点:重浊、趋下、易袭阴位、缠绵、损阳、阻遏气机,取象比类以用之,以津液代谢异常性疾病为主,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新陈代谢性疾病。

♦ 湿气何来:

起于中焦脾、胃,分湿、痰、饮或水。质地轻者多湿,重者为水饮,其余为病多痰。

♦ 湿气生百病:

例如湿疹、关节病、糖尿病、妇科病、肥胖、腹泻、消化不良、便秘、尿路感染等。可按特点归类,方便辨证用药。

“治未病”,如何促健康?

中医“治未病”

如何赶走湿气?

♦ 适当运动:

脾主四肢,多动会排湿,跑步、健走、游泳、太极等都可。

♦ 合理膳食:

避免肥甘厚味食物,选择当令食物、食量适中、多素少荤、素菜色深、荤菜色浅、适龄易化。

♦ 合适环境:

避免常居寒湿之地(包括涉水活动),避免长期接触水湿之物(做好防护)。

另外,不直接睡地板;下雨潮湿天减少外出;不着潮湿衣物,沐浴后吹干头发;开窗透气。

♦ 利用药膳:

在中医师指导下药膳祛湿,比如薏米、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特别提醒的是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辨证施膳。

立夏后这样祛湿

湿气调养在于饮食和生活,锻炼适当,精神内守,情操锻炼;避免湿地久居,应用防湿药物;按揉内关穴。

饮食:宜食草莓、樱桃、桑葚等时令果蔬,少食滋腻、油炸、坚果、辛辣上火食物。可食用葛根粉、藕粉等。

“治未病”,如何促健康?

哪些疾病适合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指在夏季针对虚寒类疾病采用的治疗手段,包括:穴位敷贴、中药汤剂、伏天灸疗、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等,其中穴位贴敷简便易行,应用最广。常见适应症:

♦ 呼吸系统疾病:

体虚易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 五官疾病: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 颈肩腰腿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消化系统疾病:

胃痛胃胀、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 儿科疾病:

反复咳嗽、厌食、腹泻、遗尿、消化不良等;

♦ 妇科疾病:

各种虚寒性妇科病如:月经不良、盆腔炎、卵巢功能萎缩、附件炎。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