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魅力的多少,与有多优秀无关。
现实生活中,时常有人觉得,一个人的魅力,大多取决于他是否足够优秀,似乎只要一个人足够优秀,便不乏魅力。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和生活中的很多现实情况有关。
好比相亲的过程中,往往是那个事业有成,收入较高的人,比那些玩性甚大,不求上进的人更受欢迎。
两者相比起来,自然是事业有成的人更加优秀,似乎自己的魅力值,也会随着优秀的程度上升。
但是,这种情况的产生,只是基本情况而已。
一个人魅力能有多少,能维持多久,是要在相处过程中进行判断的,而不是一开始的魅力值,就代表能够一直维持下去。
试想,若是相对于而言比较优秀的人在与别人接触时,有无法隐藏的优越感,或者总想高人一头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他们的魅力值往往会直线下降,到了最后,甚至不如那个不够优秀的人。
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优秀与否,真的能够影响自身的魅力值,但是否优秀,却不是魅力值的决定因素。
到了最后,只有那个足够优秀,还善于隐藏锋芒的人,会更加具有魅力,原因很简单。
01.
善于隐藏锋芒,才能让人觉得相处不累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喜欢听别人说他们比自己有多优秀,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人,越是优秀,越会让人心生烦闷。
正如《奇葩说》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乞丐不会羡慕百万富翁变成了千万富翁,只会嫉妒比他要得多的乞丐。”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付出了努力的,他们不希望自己在努力之后,比起身边人还是不如对方,哪怕这就是事实。
而一个不善于隐藏锋芒的人,似乎是在告诉别人自己有多优秀,如此的行为,自然会引发别人的不满。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过一个类似的例子。
一位女士喜欢交朋友,但她发现身边的人总是不喜欢她,尤其是在她谈论起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业绩有多好时,别人会显得更加没有耐心,甚至还会出言讽刺几句。
她不明白的是,自己所说的话全部是事实,自己升了职,自己工作效率高等等,都是自己的开心事,为什么不能分享。
但她忘记了,其实没有人喜欢自己不如别人,真正会因为一个人的成就,替对方开心的人也是少数。
《人性的弱点》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和人打交道时,请牢记这一点——人并非理性生物,他们由情感趋势,被偏见支配,傲慢与虚荣是他们的动力之源。”
每个人都想听自己喜欢听的话,都喜欢自己被承认,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的感觉,当一个人能给对方如此的感觉时,被认为相处不累,才有长久相处的可能,这是提升自己魅力的一种方式。
因此,善藏锋芒的人,往往更会让人觉得有魅力。
02.
越是愿意隐藏锋芒的人,越会显得成熟
若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个爱炫耀才能的人,其实他们之所以会如此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耀的人,其实想要的,就是别人的羡慕,这能给她们极大的满足感。
但就像美国教授鲍尔莱因曾说: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
自己就算取得的成就再大,对于别人来说,本身就没有多少价值。
而别人的承认对于一个人来讲,除了能够满足某些人内心的虚荣心之外,也毫无任何实际意义。
至于那个善于隐藏锋芒的人,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才不愿意把自己的价值,过分显露给别人,他们更愿意做的,是在需要的时候,拿出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当成足够成熟的人,魅力自然不言而喻。
正如《实习生》里的本·惠科特,自从去了一家新公司之后,迅速成为众人最为欢迎的一位同事。
本·惠科特所做的事只有一件——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他不会每天告诉别人,自己曾经在工作岗位上多么出众,也不会告诉别人,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强,更不会告诉别人,他受到过怎样的褒奖。
他之所以会如此,因为他很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就算自己真的优于普通人,也不代表能比过所有人,而他自己,本身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正是因为本·惠科特的这种优点,让他在别人真正需要他的时候,觉得他可靠,也让他在与人来往的过程中显得成熟。
毕竟,有能力的人真的不少,但有能力还懂得收敛锋芒,怀揣一颗平常心的人并不多。
但只有在一个人能有一颗平常心的时候,才能显得自己成熟,这种心态带来的成熟和稳重,不是随便一个优点可以比拟的。
03.
很喜欢笛安写过的一句话:
“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从一开始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到明白自己的天赋其实只够自己做一个不错的普通人。然后,人就长大了。”
每个人对待世界的心态,刚开始都是稚嫩的。
会天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只要自己想去做一件事,愿意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成功。
后来经历过失败才明白,原来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哪怕优于别人,和某些人相比起来,自己还是一个普通人。
于是,曾经想要绽放的心,想要被世界认可的心慢慢改变,逐渐学会和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和解。
也只有一个人到了这一步,才是真正地长大,尤其是懂得隐藏自己锋芒的时候,这是看到别人的优点,也是明白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心态,自然会让一个人更有魅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