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知道,糖尿病属于代谢类疾病,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患者体内血糖代谢紊乱,无论是空腹或餐后血糖,都超过了正常指标,也就是说患者有明显高血糖症状。
但是,糖尿病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且低血糖的危险性远要比高血糖可怕的多。
就目前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不同病因的患者,其低血糖的发生率也都不相同,临床患者的症状表现都有差异。
轻度低血糖患者,可能只是出现了普通的低血糖症状,比如出冷汗、乏力、饥饿感等。而重度患者则可能会出现意识和行为障碍、低血糖性昏迷,甚至是可能会因此死亡。
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在什么时间段容易出现低血糖呢?
1、午夜时分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也就是患者容易有午夜低血糖、清晨高血糖的表现,临床将其称为“苏木杰反应”。
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但胰岛素一旦使用过量,就会诱发低血糖,在午夜时分低血糖尤为明显,但是受到自身负反馈调节的影响,清晨又会出现高血糖症状;
2、运动时
在非糖尿病的个体中,运动能明显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但身体葡萄糖的利用增加,可以通过肝脏、肾脏等葡萄糖的产生增加来单场,且健康人群有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抑制能力,所以一般不会发生低血糖。
但是,糖尿病患者却不相同,如果患者运动量极大、没有调整用药、饮食没有跟进,就会导致自身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出现低血糖;
3、不当饮食
要知道,人体各种所需的营养物质、葡萄糖等都来自于进食,所以即便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也需要合理搭配饮食。
有相关的研究调查显示,注射胰岛素、服用降糖药物之后,如果患者没有按时进食又或者是进食量减少,就会造成低血糖的出现,这也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患者外出就餐、在外旅行时尤为高发;
4、炎热夏季
随着气温的升高,往往人的食欲也会变得越来越差。从饮食中获取的葡萄糖量减少,且温度也会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过度消耗血糖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低血糖。
另外,注射胰岛素之后,温度过高、洗热水澡等,都会促进胰岛素的吸收。在这种情况下,胰岛素吸收过快,也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5、有其他疾病
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了肾功能不全、胃轻瘫、身体处于应激反应(感染、手术、创伤)、有低皮质醇血症等等,都可能会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到血糖代谢,最终造成低血糖的出现。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用药不当、运动和饮食调节不当。因此,糖友们应当提高对低血糖的警惕性。在确诊疾病之后,需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进行用药和生活的双重调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