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最新CPI,依然维持在绝对高位,8.3%的水平远超市场预期。
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美国总统拜登不得不做出让步,打算在近期降低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已达到降低商品平均价格的目的。
拜登是在5月10号发表演讲时作出上述表述的,当然他把锅甩给了特朗普,他认为特朗普执政时实行的一些措施,提高了很多商品的价格。当年,特朗普发起与中国的贸易战争,对中国的商品大幅度增加关税,用来支持美国制造的商品。
拜登还表示,通货膨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新冠疫情的影响,疫情导致了供应链和需求的失控,还影响了全球的经济,还有一个是欧洲的冲突,冲突导致石油价格的上涨。
但是拜登却忘记了,这一场冲突正是美国在添油加火。
02
美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已经非常厉害了,能够直接反映通货膨胀的是物价水平的上涨。
有网友分享了他在美国的日常消费统计,他在2015年平均每周去超市一次需要花费100美元,到了2020年他平均每周去超市购买一次需要花费300美元,但是到了2022年则需要花费500美元,同样是每周去超市购买一次,在今天却要花费七年前五倍的钱。
而且现在买菜需要花费的钱也上涨的,在2015年平均每月买菜需要花费400美元,2020年平均每月需要花费800美元,但是到了2022年平均每月花费买菜的钱就到了1200美元,现在买菜需要花费的钱也是七年前的三倍。
美国CPI的高涨,来自于能源、房价、日用品的上涨,既然能源和房价的涨幅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得到控制,那么通过增加商品供应,降低商品成本价格,先把日用品的价格降下来,显然是拜登的如意算盘。
看起来减免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就可以一举两得。
03
但其实这个坑就是美国自己挖下来的,美国从2018年开始就多次向我国征加关税。
从2018年6月15日开始,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商品清单,对从我国进口的1102项商品,合计500亿美元,加征25%的关税;
在2018年9月9日,美国对我从我国进口的两千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18年9月24日,美国宣布加征关税税率为10%,第二阶段在2019年1月1日将关税税率调高到25%;
除此之外,还在2019年5月9号和8月15号,还有8月24号,分别宣布对从我国进口的商品进行加征关税。
当时增加关税的想法是为了减少来自中国的商品的竞争力,扶持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复苏,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
但是现在来看,以上的目的显然难以达到,反而导致美国的物价越来越高,美国普通家庭在购买时可选范围越来越小。
好,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4
针对美国将取消对中国产品加征的部分关税,中国官方已经表达了关注和欢迎。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我们应该减少对美进行出口,不为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买单。
有更多网友则表示,美国降税是我国的好时机,可以在美国要取消关税的商品上,把价格加上去,不能便宜都让美国佬占了,想加就加,想减就减。
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一次一次的博弈当中,提高自己的定价权。
我觉得这一个建议,非常不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