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彻底定性了,用青麦做青储饲料属于违法违规行为。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可见小麦牵扯到的粮食安全问题得有多大。
在2022年的五一期间,各大网络平台都流传着一段一亩小麦当青储饲料卖了一千五百块的视频。小麦还没有完全成熟,竟然比已经成熟的麦子还值钱。而且根本就不用自己收割,收购的人甚至可以直接开机器去田里自己割青麦。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这个视频实在是太让人羡慕了。
小麦,从播种,到施肥,到除草,再到收割等等一系列工作都做完之后,一亩小麦能卖1200块钱左右就不少了。而一亩没有长成熟的青储小麦就能卖1500,这种好事怎么自己就遇不上呢?
特别是2022年,由于美元贬值,输入型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很多进口的化肥价格上涨的也是不少。种地的成本其实是在不断上升的,可种地农户的收入变化并不大。所以这一段小麦青储视频的讨论程度是相当的高。
农民挣点钱不容易,自己种的麦子,如果真的一亩地能多赚个几百块钱,当然是件好事。可是粮食是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毕竟新冠疫情也这么长时间了,俄罗斯跟乌克兰这两个小麦出口大国,因为打仗,粮食也都减产了。很多粮食出口国也都下调了出口的比例。
青储饲料是牛羊等养殖场为了给牲畜增加营养,长肉快,专门收购还没有成熟的玉米。连玉米穗,带玉米杆,带叶子一起打碎,制作成饲料进行存放。青储饲料做好之后保质期大概是1~3年。一亩玉米地就可以收割4吨左右的玉米青储,是青储饲料的首选作物。
然后就是苜蓿,苜蓿是专业的青储草本植物,是专门种给动物和牲畜吃的,种植苜蓿一年就可以有2~4熟,所以用苜蓿制作牲畜饲料也是十分广泛的。
而青麦的亩产量顶多也就是一两吨。所以用小麦当做青储饲料性价比其实不高。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花高价去购买清迈当做青储饲料呢?
这里边有许多可能性,但感觉最合常理的是因为河南在2021年的7月下旬有一大波强降水,导致河南有些地区种植的玉米和苜蓿减产了。而5月份属于养殖场饲料青黄不接的时间段。所以不排除有少量的养殖场,而临时高价的收购了一小部分青麦应急。
毕竟对于养殖牲畜场来说,小麦青储是最不划算的选择。毕竟玉米的产量高,苜蓿长得快。小麦不管是从花费,还是人工,投入都要比玉米和苜蓿大的多。如果做成了青储饲料,同样都是喂牛喂羊吃。小麦青储的性价比自然就是最低的,所以除了饲料应急之外,其实是不会被大面积养殖户采购的。
并且咱们国家农业农村部也正式发文,确定了不允许随意收割未成熟的小麦,要确保夏粮的颗粒归仓。对于毁麦行为,会执行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国家的目的肯定是为了粮食安全考虑,为了咱们全部中国人的饭碗考虑。
可是这次的青储小麦1500块钱一亩,能在全国扩散的这么快,背后的问题确实也值得咱们深思,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到底应该怎么提高才可以?毕竟农民朋友在老家种地是相当不容易的,种地本身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营生。
愿意在老家种主粮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所以在禁止农民卖青麦的同时,能不能够给广大的农民朋友,从其他角度有点特殊照顾。
比如增大粮食补贴,或者合理的提高小麦收购价格,再或者发放一些化肥补助。总之就是让种主粮的农户们,能保证自己的切身利益。
另外也要从青储小麦的收购方解决问题,虽然肉蛋奶也是咱们粮食安全的重点,但是不能因为饲养牲畜,而主动造成人畜争粮。毕竟牲畜可以吃的草本植物有很多,可以吃杆儿,可以吃叶子。而咱们人吃的仅仅只是粮食的精华部分。所以人畜争粮的口在哪儿都不能开,青储小麦或者小麦做干花工艺品,咱们都要主动的避免。
就是怕这些小范围事件,被群体效仿,那带来的影响实在就太大了。所以咱们广大的麦农,还是得悠着点,如果选择了种麦子,就一定要让麦子长到自然成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