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护士节遇上郑州疫情
"忙碌"成了主旋律
此时此刻
向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TA们
说一句“护士节快乐”!
每一份坚守和努力都值得被看见!
王文静
这次疫情,中心手术部护士长王文静作为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总护士长和总协调,从进驻以来一直没有出来过,吃住都在里面。由于封控区、管控区、隔离点群众的就医需求量巨大,加快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留观患者的周转,避免让患者等待时间过长,提升整体救治效率,就成了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从进驻发热门诊、隔离病区以来,王文静就一直忙于梳理流程、整体协调人员、物资等。在她的管理下,病区的医护人员各项信息互通有无,通过合理的调配充分发挥救治作用,提升救治能力和效率,这也让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而达到如今顺畅的管理,离不开王文静和每位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其实大家的压力都比较大,有时候任务比较重,确实会有心理上的负担。如果大家遇到了问题,都可以找我交流。”在大家眼里,王文静在工作上或许是个严励的人,但是私下里,她关心、关注每个人的情绪,工作上有难题、心理
上有压力都可以找她倾诉。刚进驻的前几天,王文静几乎每天到凌晨2点多才能休息,忙了一天嗓子都是沙哑的。休息期间如果有人打电话找她处理问题,她也会第一时间解决。早上6点多,王文静就又投入了新一天的“战斗”中去!
武 晓
武晓是郑州人民医院感染病科的护士长,也是发热门诊的“守门人”。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以来,武晓就一直在这里工作。每一次面对严峻疫情时,武晓都会冲在最前面,规范各项流程、标准,为大家协调各种工作的流程、物资、去一线查看留观的患者……在同事眼中,她是不折不扣的“钢炮”护士长。这次疫情,发热门诊高风险患者多,筛查出来的阳性概率也高,所以无论是消杀工作,还是对接上级安排阳性患者转运工作,武晓都亲力亲为。她说:“每一次疫情,发热门诊相应的处理流程都会有变化,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为了方便随时对接、处理各种繁杂问题,武晓干脆住在了休息室。家里人知道她工作忙,也不敢给她打电话,怕给她添乱。武晓常常忙到深夜,想给家里的孩子视频,可是这个时候孩子们早已睡了。武晓说:“特殊时期,总是对孩子和家人有愧疚,但是他们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把工作做好是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李吉临
李吉临是郑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的一名护士,入职3年来,他一直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此次郑州新冠疫情爆发,隔离病区专门设置了血液透析点,李吉临和同事们驻守隔离病区,为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的封控区、管控区、隔离点群众提供同质化服务。从早上7:30到晚上6:30,近12个小时,李吉临几乎都在不停的奔忙。配液、配药、抽血、上机、下机……很多琐碎、繁杂的工作,在隔离病区内都需要他们自己操作。排到夜班的话,往往凌晨2点才能完成所有患者的透析工作。2021年11月份郑州疫情期间,李吉临也在隔离病区从事血液透析工作,这个90后大男孩儿说:“不停的忙碌确实比较熬人,但能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觉得很自豪。”
马 丹
她是郑医好人,2016年她在一辆公交车上救助了一名晕倒的老人,为老人清理呕吐物,将手指伸到老人嘴里,防止咬舌……经过救治老人终于恢复了意识。她就是郑州人民医院静配中心的护士马丹,这次疫情来,她被安排到发热门诊调度岗。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她曾在医院疫情防控办公室的调度组工作。忙碌的时候,马丹要上7个小时的班,在这期间几乎不停的接听120指派电话,还要和接诊医生对接,安排好高危人群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接诊工作。有一部分高风险地区的群众打来咨询就医情况,马丹也会耐心的为大家解答。戴着N95口罩不停的说话,虽然口干舌燥,也没办法喝上一口水。工作结束后嗓子疼就成了常态。发热门诊的工作风险大,工作量也很大,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奔忙。马丹说:“还有很多人比我更辛苦,在大家的共同配合下,发热门诊的工作才能高效运转。”
胡云霞
胡云霞是郑州人民医院产科的一名助产士,这已经是她第二次进驻隔离病区。由于隔离病区孕产妇数量骤增,她和同事们要超长“待机”12小时,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一名来自封控区的二胎产妇被送到隔离病区时,已经宫口开全,来不及推到产房,胡云霞紧急按照顺产操作流程,在普通病床上为产妇接生。为了方便操作,胡云霞跪地近半个小时,宝宝终于平安降生。考虑到孕产妇数量多,随时可能生产,怕大家忙不过来,胡云霞主动要求住在隔离病区内生活区的值班室待命,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随时进去帮忙。2022年1月第一次进驻隔离病区结束任务回家时,胡云霞的小女儿已经认不出她是妈妈。“当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是想想我们做的工作,是为了在特殊时期能够全力保障孕产妇的健康,就觉得都是值得的“胡云霞说。
张 宾
张宾是中心手术部的一名护士,工作11年的他有着丰富的手术室工作经验。这次进驻隔离病区,已有15年党龄的张宾主动请战。“作为党员,在这个时候就是要冲在前面。”张宾说。在隔离病区的手术室内,张宾需要24小时备班,只要有手术,他随时都要到。最多的一次手术量,他24小时内接了10台手术,手术台的准备、手术器械的准备、与医生协调……往往一台手术跟下来,就要消耗很多精力。有一次从凌晨1点忙到第二天凌晨1点,张宾大部分时间都在手术室内,精神高度集中,术中一直观察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当天晚上工作结束从隔离病区出来的时候,真的感觉很‘酸爽’,说实话是挺累的。”张宾笑着说。但是作为一名老党员,张宾依然积极乐观的坚守一线,全力保障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截至目前
驻守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的护理人员
共有211名
他们分布在每一个角落
在自己的岗位上延续南丁格尔
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
人道主义精神
感谢每一个默默坚守的“你”
筑成最坚强的抗疫防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