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敢逼老蒋下野,白崇禧手段毒辣,全面解析淮海后期蒋桂之争

发布啦 0 0

1948年12月8日,老蒋给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发了一封电报,内容写得非常的无奈,全文是:

情势日紧,兵力更见不足,务令第二军用最快方法先调南京,以济燃眉之急,顾全大局为盼。

此时的淮海战场老蒋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黄伯韬兵团已经灰飞烟灭,黄维兵团已经被围,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机动的力量可以使用,唯一可以想办法的,就是坐镇武汉的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此时他的手下还有第3、14兵团、川鄂边区绥靖公署、第5、第13、16绥靖区、 第46军、整编第97师(桂系自己搞的番号)等部队。

其中第3兵团3个军(第7、第48、第58军。),14兵团2个军(第20、第28军),第5绥靖区为地方杂牌,13绥靖区2个军1个旅(第2、第15军、237旅),16绥靖区1个军(52军)、川鄂边区绥靖公署1个旅,2个新编旅。

兵力还算强大,但是由于黄维兵团已经被包围了,所以剩下的部队,就成了白崇禧的底牌,实力少了一大块,白崇禧是万万不舍得把部队再拉到淮海战场去。

桂系敢逼老蒋下野,白崇禧手段毒辣,全面解析淮海后期蒋桂之争

而此时的副总司令宋希濂,更是完全被白崇禧所拿捏,纵使宋希濂是黄埔嫡系,此时此刻面对白崇禧的淫威,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宋希濂其实说白了,还是不想去打仗,相比于同学杜聿明,宋希濂为人比较鸡贼,在1948年10月25日国防部调任宋希濂为徐州“剿总”副司令的时候,他完全表示拒绝,理由也非常的奇葩,第一就是他不了解华东解放军的情况,第二就是徐州“剿总”的四大兵团他表示指挥不动。因为孙元良和邱清泉二人他本来就想离得远远地,他和孙元良关系不好,说他为人很狡诈,另外就是孙元良在南京保卫战之后躲到妓院里也是他在回忆录里揭发的,真假就不知道了;对于邱疯子,宋希濂的原话就是目空一切,狂妄自大,所以他还是觉得离得远一些比较好。

白崇禧落井下石

宋希濂也不是很好说话,所以蒋军背锅大将杜长官再次上马,赴任徐州,宋希濂有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但是他要是去了徐州,估计淮海战役能结束的更快一些,毕竟鹰犬将军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解放战争期间他都是作为封疆大吏在西北帮老蒋看场子。

此时的宋希濂手底下掌握第14兵团,下辖第20、28军,算是嫡系中央军部队,其中第20军川军杨森系统,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中央化,第28军是从抗战时期刘建绪的湘军部队逐渐被夺舍而成的中央军嫡系部队,这两支部队在抗战时期都挺能打,都有战绩,尤其是第20军,川军头牌部队。

但是算来算去,第14兵团到底还是没有那么纯,不然也不能一直留在华中地区。

但是就是这支部队,成了老蒋心中的香饽饽,14兵团有11万人,体量极大,对老蒋来说很重要,对白崇禧来说,更重要。

在11月28日,老蒋就给宋希濂发了电报,让他去南京一趟,内容当然就是校长对于学生的想念了,白崇禧当然很反感这种师生情,在宋希濂动身前,白崇禧找到了他。

桂系敢逼老蒋下野,白崇禧手段毒辣,全面解析淮海后期蒋桂之争

白崇禧自然是知道老蒋叫宋希濂去南京干什么,所以他直接说明了他的理由:你去淮海战场是找死,因为现在东北的战事已经结束了,林彪一入关,平津也就完了。现在徐州附近的部队都被包围了起来,你再一去,华中就没有多少部队了,中原的刘邓和陈毅的部队加起来有100万,你去了有什么用?

宋希濂问白崇禧那怎么办?

白崇禧话说得很漂亮,也充分暴露了桂系的野心:确保武汉再退守西南,国际形势一变化,就有了援助,那么还是有道理可以讲的。

白崇禧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这个时候美国已经对老蒋失去了信心而准备开始所谓的“换马计划”了,毕竟老蒋太不听话。

除了联系美国人,桂系早在四月份的时候也是使足了劲帮李宗仁争取副总统,堪称砸锅卖铁。桂系总算是盼到这个日子了,在历史上,广西地方势力都没有问鼎中原的机会,而在此时此刻,作为和老蒋斗了整整一个时代的桂系,也终于迎来了这个机会,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桂系军阀本身来说,这个诱惑就太大了。

新桂系这个势力在近代史上还是挺独立的,和老蒋在一起也都是看心情说话,总有一种“我只是搭伙和你过日子”的意思,没有那么熟,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感情可以讲。

宋希濂当然还是和老蒋穿一条裤子了,在1948年投奔桂系,这种事也就是四平的陈将军能干得出来,比其他人投奔老蒋还没有前途(当然了,后来还是走向了光明)。

毕竟桂系目前的情况等于考试前学渣疯狂做小抄,企图考个60分,两个学渣宋希濂只能选一个。

所以白崇禧还是没有留住宋希濂,放他去了南京。

宋希濂一去南京,第一件事就是开会,而且这个内容也很奇葩,就是:如何商讨第14兵团东调的问题。

因为14兵团快速进入淮海战场,非常的难。

白崇禧有了兵权,这个就非常的难搞,因为在当时蒋军体系中,国防部部长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在战争前期,白崇禧也是比较郁闷。

就因为这个国防部部长的权力问题,还和参谋总长陈诚干了一架,主要的问题是军权。

军委会改组国防部之后,参谋总长为最高军事幕僚,从体制上说,就是归国防部管辖,但是怎么可能让白崇禧管辖陈诚,所以就得在编制上下功夫,也就是让参谋总长直接由总统领导,国防部和参谋本部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这就让实权的参谋总长直接跳出了国防部的圈子。

国防部主要掌管啥呢:六厅七局没一个能掌握军权的,全是业务指导工作,第一厅涉及到人事和行政,仅此而已。

国防部有点像个议事协调机构,白崇禧也就很郁闷。

而白崇禧平时也不坐镇南京,他在武汉有国防部指挥所,那么在华中地区,就有了武汉行营和国防部指挥所两个机构,武汉行营主任程潜并无实权,而白崇禧有实力加持,就这样,武汉行营名存实亡,对于白崇禧,程潜无能为力。

所以老蒋无奈,只能把武汉行营给撤销了。

从桂系的角度说,桂系其实内部还是很团结的,至少李白二人拼家业很是努力,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能看出来白崇禧为了桂系的发展是多么的用心。

白崇禧任职华中“剿总”,这个职位更是趁手一些。

白崇禧在武汉做完一系列的工作,就是看着解放军怎么揍老蒋,而且顺手还给老蒋使绊子。

在第14兵团准备东调淮海的时候,白崇禧直接给老蒋诠释了什么叫做釜底抽薪。

第28军在抗战后期一直在第三战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是顾祝同,所以现任参谋总长顾祝同说话还是好使的,他给白崇禧打了电话,白崇禧给了顾祝同一个面子,让部队到了汉口。

第20军四川人多,所以白崇禧也是想办法让20军有了乡愁,部队也不太情愿动。

最狠的是,白崇禧撕破了脸皮,直接按住运兵船,要求没他的命令不许装运。

桂系敢逼老蒋下野,白崇禧手段毒辣,全面解析淮海后期蒋桂之争

蒋军的战争哪是打打杀杀啊,都是人情世故,南京调不动兵,只能从白崇禧的身边人入手,国防部第三厅副厅长许朗轩飞到汉口见白崇禧,并经许的老师徐祖贻(华中“剿总”参谋长)从中斡旋,小诸葛才答应让20军调走。

而中央军嫡系,隶属第13绥靖区的第2军,白崇禧就更嚣张了,他派部队把轮船包围了起来,不许靠近。

后来的情况就是:谁打电话,都不好使。

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封电报,这其实也是白崇禧正式叫板老蒋最有魄力的一次,根本就不带含糊的,眼看着老蒋要玩完,对白崇禧肯定是弹压不住了。

老蒋憋不住,直接给白崇禧打电话,说他不服从命令,所以就诞生了白崇禧那句不著名却影响深远的话:合理的命令我服从,不合理的命令我不能接受”

气得老蒋摔了电话回敬一句“娘希匹”。

老蒋彻底被白崇禧灭了火,他对宋希濂说:

你还是回到沙市去,把鄂西、湘西地区好好经营一番,借以屏障四川。可在那边新成立一些部队,你去找顾总长、林次长商谈一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桂系当初是靠乱世起家的,北伐当中所有军阀发得一塌糊涂,桂系自然也是有历史经验的,只是这次看错了形势,觉得自己还是掌握了真理,所以有了幻想。

军阀习性永远都改不了。

面对桂系背后捅刀,老蒋开始杀人诛心,双方撤退路线发生分歧

桂系在没事偷着乐的同时,老蒋就痛苦得多了,一点办法都没有,整日就比较消沉。

12月8日这一天胡琏从双堆集飞出来向老蒋报告黄维兵团的情况,一个好消息都没有,连杜聿明也被包围了,这种心情我能理解,相信股民们看着涨停板也知道那种心情,血亏加没钱。

12月14日宋希濂回到武汉,17日才见到白崇禧,这三天为什么宋希濂没有去找白崇禧汇报工作,相信人们都能猜得出来,显然他俩谁看谁都别扭。

白崇禧对宋希濂也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蒋完了,该回避了,他已经没有本钱了,桂系出山主持大局,和西柏坡谈判,还能依靠长江分庭抗礼。

他知道宋希濂是华中地区黄埔系的代言人,让宋希濂领衔身边的黄埔系发个通电,劝老蒋下野。

这怕是宋希濂人生中一个难以抉择的事情,据他自己的形容,他抽了一颗烟。

然后他还是拒绝了。

白崇禧没闲着,他但是也组织了其他的水军开始制造舆论:湖北省参议会、河南省参议会相继发出电文促老蒋下野。当然了,老蒋的压力来自于各方面,不全是桂系,1月21日,老蒋下野了,桂系终于出来“主持大局”。

有意思的是,下了野的老蒋依旧和桂系相互捅来捅去,纵使双方都身受重伤,还是要拼尽全力再扎对方一刀。

老蒋的意思是,只守宁沪杭,再往西他就不管了;而白崇禧准备要防守长江天险了。

但是从历史上看长江从来都没有发挥出天险的作用。其实从老蒋的角度看,长江也守不住,但是白崇禧却有那么些自信。

桂系敢逼老蒋下野,白崇禧手段毒辣,全面解析淮海后期蒋桂之争

南京和上海很快就解放了,随后武汉解放,白崇禧的长江防线也没有什么表现。其实从实际上来说,在南京被解放后,桂系和老蒋其实已经完全分家了,老蒋此时还拥有西南地区,从撤退路线上最终还是要去台湾。

老蒋的意思是:

退守台湾,完全由黄埔军人负责,其余政治渣滓 (应该是CC吧) 让他们跟李、白退往西南,自生自灭好了。

桂系是另外一个脑回路,就是“团结两广,自立门户”,什么老蒋不老蒋的,这个时候说啥都没用了。

这时候的白崇禧达到了权力的巅峰,作为桂系二把手,身份是“华中军政长官”,而且广州绥靖主任余汉谋的部队也归他指挥(但是粤系将领不听白崇禧的)。

与老蒋撤退台湾的想法相比,桂系的想法更是疯狂得多,就是要保住西南五省(川滇黔桂粤)。也就是说,桂系连台湾的地位都不承认,他们认为战时首都在广州,台湾只是个练兵当跳板的地方。

老蒋就有意思了,他说西南不包括广东,不过这个和地理知识没关系,民国那时候的西南地区有时候是个政治概念,还是包括广东的。

老蒋这时候还是这个匪帮里的正统,因为他是匪首战犯嘛,只是桂系现在更是竖起另外一个招牌的乱臣贼子。

所以老蒋也是摆正身份地位,以总裁的身份在台湾办公。

双方还是蛮纠结的,以至于后来就传出了这样的信息:桂系经营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蒋介石经营浙江、福建和广东。

也就是说,桂系不配拥有广东。

而桂系也在搞自己的基地:

不论四川及台湾之情形如何,拟以广东广西之南部为范围, 以雷州半岛为基地, 而以海南岛为后方司令部。

当然了,这是桂系的一厢情愿,老蒋不可能不看重海南岛这些地方,关于撤退路线以及桂系的地位,他还是和桂系有着相当大的分歧。

这时候他们两家还在相互捅,老蒋把青岛的刘安琪兵团撤到海南,除了战略上的考虑之外,就是不想再给桂系基地了。

连顾维钧都说:

想把海南岛作为防卫台湾的外围,而不愿让李宗仁据有海南岛作为桂系东山再起的基地。

其实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台湾的位置很敏感,但是海南岛就差多了,海南岛太近,也不在岛链上,桂系这个基地守不住。所以就能看出来,老蒋和桂系在撤退路线上都有分歧,毕竟去了台湾,桂系就没有什么机会了(这时候桂系还是不服)。

老蒋给桂系来了一个大迂回战术

对于桂系撤回广东,老蒋其实都不愿意,为此他还使用了招数,即不让白崇禧任国防部长,另外就是派兵布防广东;桂系只能在衡阳布防。

这时候的蒋军嫡系宋希濂和胡宗南已经快成了断线的风筝,而白崇禧,还是觉得能够碰一碰,其实从解放战争追击蒋军的战斗情况来看,桂系明显要积极的多。

桂系敢逼老蒋下野,白崇禧手段毒辣,全面解析淮海后期蒋桂之争

而我军与之应对的决策,就是大包围大迂回战略,这里面有重要一条:消灭桂系,包围西南,消灭蒋桂的生存空间。当然了,桂系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没有地方跑了。

因为桂系被解放军大包围大迂回的同时,也被老蒋给迂回包抄了。

以上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绝!

面对老蒋围堵桂系,解放军再南下解放广东,桂系就完全被孤立,老蒋这个招数,也可谓是在自取灭亡的同时,给桂系来了一个杀人诛心。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桂系衡宝一战主力崩溃,后来差不多就成了上山的土匪。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