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也是著名的红军故乡,是红七军的发源地。1929年的那个冬天,百色一阵枪响,红七军诞生了。它的军长后来成为共和国十大将之一,就是张云逸,军政委更厉害,后来成了军委主席,他就是邓小平。
红七军走出了大一批将领,包括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他们从广西百色出发,为革命走向全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今天介绍其中的六位,每一位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传奇。
(张云逸和韦国清)
先说第一位,就是军长张云逸,开国大将。张云逸是十大将中资历最老的一位,也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在新四军中,他是副军长,仅次于陈毅,地位高于粟裕。
建国后,张云逸回到广西任职,一人身兼四大要职,成为广西省绝对的一把手。他是首任广西省委书记,首任省长。1952年之后,年过六旬的张云逸因为身体不好,主动辞去了担任的要职。
到1955年大授衔,他又推辞大将军衔,毛主席说,功勋卓著,受之无愧。张云逸为革命拉出了一个军,必须是大将。
第二位,韦国清,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壮族,红七军走出的两大开国上将之一。解放战争时期,韦国清也和张云逸一样,战斗在华东战场,当过纵队司令员,第十兵团政委。
建国后,韦国清也回到广西任职,也担任过省委书记,还担任过广东省委书记。1977年,韦国清担任了总政治部主任,他是红七军走出的唯一一位总政治部主任。
第三位,李天佑,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汉族,他是红七军走出的另一位开国上将。韦国清上将是做政治工作的,后来当了总政治部主任。李天佑是军事将领,后来担任了大军区代司令员,副总参谋长。
(张云逸和李天佑)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就。相对来说,李天佑的名气更大一些,他是林彪麾下的虎将,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天下最强军,第38军的首任军长。
李天佑戎马一生,受过很多伤,他的身体很不好,晚年主持总参谋部的工作呕心沥血,肾病加重,1970年,一代名将李天佑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时年只有56岁。
第四位,莫文骅,和李天佑一样,战斗在东北战场。莫文骅是中将,他的名气和军衔都不如李天佑,可是他的职务却在李天佑之上。解放战争后期,李天佑是第13兵团副司令员,莫文骅当过第14兵团和第13兵团的政委。
兵团政委是正职,兵团副司令员是副职,莫文骅的地位当然在李天佑之上。可惜,当过两个兵团政委的莫文骅仅授了中将,和上将军衔失之交臂。建国后,担任过装甲兵政委等职。
第五位,冼恒汉,红七军走出的一位壮族开国中将,著名的政工将领。冼恒汉长期战斗在西北战场,是彭德怀第一野战军的将领,当过天下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张云逸和莫文骅)
1955年开始,冼恒汉担任兰州军区政委,前后任职长达20年。这可是一个大军区正职,也是兰州军区的一个任职历史记录。在此期间,兰州军区司令员换了3位,他们分别是首任司令员张达志中将,中原突围的名将皮定均中将,和旋风司令韩先楚上将。
皮定均和韩先楚都是顶尖级战将,冼恒汉不但是他们的搭档,应该说还是他们的领导,因为冼恒汉是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第六位,韦杰,壮族的又一位开国中将。解放战争时期,韦杰是刘邓大军将领,在王近山领导的第六纵队当副司令员。韦杰的名气大,是到了朝鲜战场,他是志愿军第60军的军长。
第60军的180师是朝鲜战场损失最惨重的一个师,一代名将韦杰为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从1957年开始,韦杰在成都军区担任了长达25年的大军区副司令员,从来没有转正。
在此期间,成都军区司令员前后换了7位,其中最后一位尤太忠曾经还是韦杰的下属。下属都成了他的顶头上司。
百色起义走出的这六位名将,为国征战四方,遍布四大野战军,其中冼恒汉在一野,韦杰也算是二野的将领,刘邓大军的一员,张云逸和韦国清在三野,李天佑和莫文骅在四野。每一位都书写了自己的传奇故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