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发布啦 0 0


追溯共青团创建的历程,最早在1920年8月的上海渔阳里,一群年轻有为的人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青年团体组织,名叫“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正式成立共青团。现在我们回望百余年的风雨路程,共青团带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发图强,为祖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杨明斋是共青团创建过程中的一位重要的创始人,李大钊称赞他“万里拓荒,一身胆气”,他还被评价为“忠厚长者”。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革命先驱,由于长期从事秘密工作并且较早牺牲在异国他乡,他的名字和事迹很长时间以来并不被人们所熟知。那么这位党的“忠厚长者”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他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视频链接:南陈北李搭桥梁,我方创立得牵线人,为何最后去了莫斯科

万里拓荒,一身是胆

杨明斋,本名好德,字明斋,1882年3月出生在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马戈庄村一个农民家庭。他7岁便进入私塾进行学习,生性聪颖、沉思好学,15岁就读完了四书五经,16岁因家道中落辍学务农。在19岁时因生活所迫,千里跋涉闯关东到绥芬河。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绥芬河老火车站

1901年,杨明斋带着弟弟杨好升跟着本地上百名农民开始闯关东。他们在牡丹江二道河子修筑了两年铁路,开山、炸石、筑路基样样都是重体力活。尽管每天劳动10个小时以上,杨明斋晚上照样在工棚里点起油灯读书、写作。很多工友说:读那么多书干啥,还不是和我们一样累死累活吃不饱肚子。而杨明斋却不以为然,他深深觉得做长工、卖苦力世世代代还是受穷,这是黑暗的封建制度造成的,自己一定得为拯救大众出火海寻找真理和道路。

他在这里先是以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后来便开始做些皮货生意。等杨明斋在这个地方站稳脚跟之后,山东老家的许多亲戚都过来投奔他。在牡丹江之后他又来到远东的海参崴,在一家小工厂干了6年小工兼记账员,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俄语。在这期间他除了大量阅读中国书籍,还读了些外国进步书籍。在记账员当得久了之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做同样的工作时,中国人比俄国人挣的钱要少。他看着那些贫苦的人民,替他们感到愤怒、不平。也正是在这时,他作为贫苦工人接触到了布尔什维克的思想。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杨明斋

1908年,杨明斋听说西伯利亚有个叫列宁的人领导穷人闹革命,便毅然徒步万里穿越荒无人烟的高寒地区,深入西伯利亚矿区半工半读。在西伯利亚矿区,因为他积极参加当地的工人运动,经常教华工识字,成为了华工当中较为有影响力的人物,被推举为华工代表。

十月革命前,他加入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并被派到临时政府外交机关当职员。因为被选到共产国际工作。后来投身十月革命,为保卫列宁、保卫苏维埃政权作出了贡献。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杨明斋被党组织送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当中,使他更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列宁

在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正为激烈的时候,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革命之后,俄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1918年的3月,俄国召开的社会主义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决定将布尔什维克党的名称改为了俄国共产党,被人们简称为俄共。

1919年的5月,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十月革命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到了中国,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都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了苏俄。1919年7月25日,俄共代理的外交人员发表了对华的讲话,宣布放弃沙俄时代一切在华特权及损害中国利益的条约。在当时的中国,五四运动所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散,俄国所做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对比那些企图瓜分中国、将中国掏空的强盗般的列强,可真是天壤之别。俄国的这些举动获得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的好感。

在这之后,苏俄一方面派出代表与中国谈判建交,另一方面,在1920年3月,派出以维经斯基(吴廷康)为代表的共产国际工作组到中国开展活动。杨明斋作为维经斯基的翻译兼助手也一同回到了中国。维经斯基这次前来的目的是在考察中国革命目前发展的状况,并且他们想要借此机会联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在他们到达目的地后,杨明斋陪同维经斯基会见了李大钊。他们二人共同商量中国共产党的筹建事宜。杨明斋向李大钊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其中的一些想法与李大钊不谋而合。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维经斯基

李大钊对于他的一些经历进行了了解,给予他高度评价,这是对他的行为及贡献的肯定。后来,经李大钊介绍,共产国际工作组辗转到上海会晤陈独秀,经过多次会谈之后,他们做了个重要的决定:一定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目标明确之后,他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划与准备。杨明斋在之后的一系列的活动中对于党开展工人运动的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等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陈北李”牵线忙,筹建党团铺新路

在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任务的同时,建团工作也在积极地进行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地址是在上海新渔阳里六号,这里也是杨明斋的寓所。“渔阳里”名称的由来大约出自白居易的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渔阳里有老新之分,像当时陈独秀所居住的渔阳里二号,房屋较为老旧,是在1912年建造的,被人们称为“老渔阳里”。

当时杨明斋所承租的渔阳里六号,就是现在上海的淮海路567弄,这个地方建造于1916年前后,在杨明斋刚搬进来时,这个房屋还是蛮新的,所以在渔阳里前加上了“新”字,被称为“新渔阳里”。新老渔阳里之间是可以相通的,两者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远。由于这条道路同时也连接着陈独秀等与杨明斋,所以新老渔阳里之间的通道又被称为“共产主义通道”。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陈独秀

“新渔阳里6号”,这里是新式的两层石门建筑,在黑色的大门上写着“维德是辅”的眉额。门的右侧立着一块“外国语学社”的木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1920年8月中旬建立,小组后来决定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的事宜交由杨明斋具体负责。在接到任务之后,杨明斋认真对待,马上开展工作。他引导着俞秀松进行工作的开展,还向俞秀松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情况及十月革命当中的那些共青团员的英勇事迹。

在这样紧锣密鼓之后,1920年8月22日,也就是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不到十天的时候,在杨明斋的寓所当中,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也宣告成立。在这一天,除维经斯基、杨明斋之外,陈独秀、李汉俊等8人也来到这里,杨明斋作为新渔阳里6号的主人忙活坏了,热情的招待着他的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在这里兴奋地商量着成立上海社会主义团的问题。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上海社会主义团

在这次会面上,维经斯基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共产国际的情况,他所表述的具体内容由杨明斋进行翻译。俞秀松在这里介绍了筹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情况,经过讨论,确定为俞秀松担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书记。

1920年9月下旬,为了将一些进步积极的青年送到俄国进行深造,同时为了掩盖党组织的某些活动。在上海共产主义的领导之下,外国语学社成立,这个学社是在杨明斋的住宅当中,杨明斋担任外国语学社的校长兼俄语教师。

关于外国语学社的具体表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有段这样的介绍,“外国语学社吸引着北京、湖南等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他们在这里学习俄语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参加革命活动”外国语学社的学生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五六十人,刘少奇、萧劲光、任弼时、罗亦农等都曾在这里听过课。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刘少奇

在这些学生中,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许多团员,并且先后挑选了二十多名团员分批送往苏俄学习。这些学生后来大多数成长为中国革命的生力军,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也正是因为这样,由杨明斋所主持的外国语学社是我党实际意义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被称为“输送中共第一代留俄生的摇篮”,学社为培养党的早期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树起建团的大旗后,杨明斋、俞秀松等仿照上海之法,向其他地方的共产主义者发起了呼吁,建议各地区也进行效仿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效仿的呼声发出,响应的人十分的多,湖南、北京等地区都纷纷开展。

面对着如此广泛的青年团的区域,各地的团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组织,而这个团临时的中央办公的机构就设在了杨明斋的住所。杨明斋的住所成为了年轻人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当时的杨明斋是外国语学院中俄通讯社的社长,俞秀松是秘书,两个人经常进行接触,俞秀松还亲切地称杨明斋为师长,可见杨明斋对于建团起到的重大作用。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社会主义青年团

其他各省建立的团组织实际上都与上海的团组织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实际上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对于之后所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有促进作用。

1925年10月,苏共中央决定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中共中央安排杨明斋负责选派党员、团员和进步青年赴苏俄学习,经过挑选,先后有二十多名团员被分批送往苏俄学习。10月下旬,在送走了第一批学员之后,杨明斋又亲自率领第二批学员从上海乘船前往苏联,并留在了中山大学总务处工作。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杨明斋带领学生赴俄罗斯中山大学

当时的苏联,在经济上还处在非常困难的时期,生活物资奇缺。杨明斋受党中央委托,尽心竭力地照管着这些初次离开祖国的年轻人。根据当时的学生伍修权、李锦蓉、李培之等回忆,杨明斋在中山大学工作期间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尽量改善学生伙食,解决学生住房问题,为培养青年学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多年以后,从当时的中山大学深造归来的很多团员都成为了中共革命的中坚力量,其中刘少奇、任弼时还进入了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

著书育人燃星火,苦心培养党团干部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杨明斋被调回国内工作。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面对当时恐怖的社会环境,杨明斋隐居到了北京景山街,主要进行中国社会的理论研究与探索的研究改造,完成了《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一书。为了更好地隐藏其身份,1928年的冬天,杨明斋被组织秘密地安排到了河北省某个中学进行教学。在这个地方,他积极地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想要借此来培养一批思想先进、乐于投身于革命的青年人才。

我们常说思想与行动统一,即所谓的知行合一,但实际上往往是不相符合的。在杨明斋看来,在组织上入团是一阵子,在思想上入团则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所以,杨明斋在组织教育时,花费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杨明斋

第一个方面便是耳提面命,团结干部。杨明斋是党指派的筹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体的具体的负责人,他自己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团结先进青年,经常耳提面命。引导进步青年认真地学习和讨论团的宗旨、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向他们热情介绍苏俄开展共青团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给他们讲述在俄国十月革命过程当中的英雄事迹,通过这种方式向他们传递思想,储备骨干人才。

第二个方面便是走上讲台,深入基层。在建团初期,杨明斋是极少数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老布尔什维克党,而且他还经历过俄国的十月革命。他在自己的寓所创办了外国语学校,主要是负责讲授马克思主义思想,他自己担任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刘少奇、任弼时等人都曾是外国语学社的学生。根据后来人回忆说,当时在学校当中,任课时数最多的老师就是杨明斋。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任弼时

党组织成立了一个教育委员会,目的在于加强对于革命青年的教育,这个教育委员会的副主任是杨明斋,杨明斋的住所成为了上海早期党组织活动的工作部,也是青年活动的中心。除此之外,杨明斋还深入到工人群众当中,并且给他们讲解翻身闹革命的事情。到了1920年10月3日的时候,杨明斋发表演讲,向工人们讲述了他们被剥削的真正原因,号召工人们振作精神,破除迷信,打破旧有观念,探索新的生活。

其次,他还办社办刊,大力进行宣传。在建党建团的初期,杨明斋在自己的公寓当中组织起来了中俄通讯社,由他自己担任社长,这个社团是共产国际工作组所组建的一个公开性的活动机构。这个通讯社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并把在中国报刊上的一些重要文章和重要的信息翻译成俄文然后将其发往俄罗斯。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杨明斋故居

为了加大对信息的宣传,杨明斋还在北京设立了分社据有关消息的统计,从1920年到1921年7月,在上海发表的报刊就有140余篇。杨明斋他们所领导的中俄通讯社态度鲜明且真实地报道了有关苏俄的相关情况。深得中国人民的信赖。

在这段时期之内,杨明斋为了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下旬,杨明斋筹备和出版了《共产党人》月刊,参与《新青年》的改编工作。据后来介绍,国内的第一部以共产党命名的刊物就是《共产党人》。该刊物的发行量很高,被广泛地发到了各地共产主义者和革命者手中。也是在这时,杨明斋还受命参加了一家印刷所,名为“又新”,意思是“日日新又日新”。后来风行全国的《共产党宣言》就是在又新印刷所发表的。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月刊

杨明斋在组织教育的同时也在培养干部,干部是决定的因素。杨明斋培养党员干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为共产国际物色中国革命的引领人物。杨明斋是创建中共的“牵线人”,是筹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关键人物。在1920年的3月,作为列宁派往中国的共产国际组织的翻译和向导,杨明斋在共产国际组织和中国无产阶级之间进行牵线搭桥。

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恶劣,军阀混战,党派纷争。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艰难前进的。杨明斋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代表,出席了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杨明斋他东奔西走,敏锐地发现了中国革命的领军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后来他又为我党的成立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为青年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李大钊

第二个方面就是发现及培养党员干部。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后,杨明斋为了给党培养一批拥有先进思想、团结奋进的新青年,为党储备人才和领导人物。

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对党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先后在《工人周刊》等一系列积极文献上进行发表,成为了当时建党初期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1924年6月,他出版了《评中西文化观》。这部书中批判了那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言论,对于当时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大革命失败后,杨明斋离开中山大学奉命秘密回国,从事教学工作,许多学生在他的启发下投身革命。1930年1月,他与中共中央失联后,再次穿越国境到苏联,先后在俄国的一些学校和报社进行工作。在1931年杨明斋在被逮捕之后惨遭流放,也正是在流放的生涯中,杨明斋开始写他的第三本书。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评中西文化 观

根据当时曾经看望过杨明斋的一位友人说,杨明斋当时的状态不是很好,自己把自己关在屋子当中,脾气也变得古怪。在寒冷的天气,一天只生一次火。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全部在那个一室的房间当中解决,所以他所居住的地方已经变得杂乱不堪了。他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写着他的第三本书。

在1934年8月的时候,他刑满后‘回到了莫斯科,在当时俄罗斯的一家外国友人报社中工作。1936的时候,斯大林发动了肃反运动,杨明斋再次被捕入狱,在黑暗的监狱当中,他将自己的情感全部注入到了写作当中,他对于写作已经偏执到精神错乱的地步。后来在杨明斋出狱之后又被冠以“日本间谍、托派恐怖分子”而被捕,几个月之后,对杨明斋执行了枪决。

南陈北李搭桥梁,中共建党牵线人,竟被当作“叛逃者”

莫斯科中山大学

1989年苏共中央开始为受害者进行平反,杨明斋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1989年,杨明斋被公布为革命烈士。2009年,中共六大的筹备展揭幕,这位为共产国际和中国社会主义牵线搭桥的重要见证者,这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杨明斋,成为牡丹江人的骄傲。2012年是杨明斋同志诞辰130周年,青岛市委组织部拨款为杨明斋重修故居。杨明斋烈士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