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前,毛主席拜访了一位老秀才,得到三个建议才顺利渡河

发布啦 0 0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望着眼前这条“拦路虎”不禁也沉默了下来:大渡河对于现在的将士们无疑是一道难题!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就紧急转移,以期寻找新的突破口打开现在的“濒死之局”。 至今为止,战士们已经连续赶路八个月有余,一路上,前有围堵,后有追兵,部队伤亡惨重。毛主席的心头也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

大渡河就在眼前,一定要过去!必须要过去!只有过了大渡河,红军才有继续活下去了希望!毛主席在心里如是想到。他望着茫茫夜色,心也沉在了这无边无际的遥远之中。

飞夺泸定桥前,毛主席拜访了一位老秀才,得到三个建议才顺利渡河

大河拦路,形势急迫

红军昼夜不停地赶路,终于抵达了大渡河,但这对于红军来说,这才是艰难的万里长征的起步。国民党人对中央红军的追捕从未消停,他们才不会给红军留下喘息整顿的时间。

在那铺就恢宏史诗的长征之路上,大渡河勿须浓墨重彩,只消听听那水拍云崖的轰鸣,你就能知道这一段路是多么崎岖。那时中央红军面对的困难是我 . 们难以想象的,不仅仅是要以无数血肉之躯横跨两岸三百多米的天堑,还要时刻防备国民党人的围追堵截。

中央红军没有退路,此时的他们正处在金沙江后,大渡河前的低洼峡谷。一旦在此止步,中央红军就会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渡河,势在必行!

水涛轰鸣,中央红军的心也随之摇荡着。这河到底该怎么渡?再像红军五月初用船载人渡过金沙江是不可行了,一是找不齐船;二是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据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的汇报,国民党料到他们会采用借船渡河的办法,已经提前将船只破坏,而现在他们想尽办法也只能找到四条小船。红军如要全员渡河,最起码得有一个月的时间才行。然而国民党人对中央红军紧追不舍,眼看薛岳的部队已至西昌北部,且杨森的所部军队与红军的距离也不过咫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飞夺泸定桥前,毛主席拜访了一位老秀才,得到三个建议才顺利渡河

毛主席指尖的烟卷在昏暗中明明灭灭,他的眉头揉成一团,面色惆怅。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来人是政治部主任李富春。

李富春脚下生风,脸上有掩不住的喜色——渡河有法子了!甫一站定,李富春就说出了他走访群众得到的收获。他哈哈笑起来:“本地有位叫宋大顺的前清秀才,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这位宋老秀才根在此地,一辈子都算伴着这河过了,说不定他就是渡河的突破口。”毛主席一听,就下定了决心要去拜访这位老秀才。

李富春看主席的意思是要亲自去拜访,心下迟疑,中央红军过了金沙江后,就一直星夜兼程,路上休息的时间很少,毛主席的身体几乎吃不消了,脚底板一片血泡和红肿,每走一步就是火辣辣地疼,于是李富春表示自己可以去请宋老秀才过来。毛主席自然明白李富春对他的关心,但是让一位九十多岁行动不便的老人赶来红军驻扎地未免太强人所难,不近人情了。毛主席摆摆手:“向人请教哪有自己摆架子的道理。 ”

当天晚上,毛主席就在李富春的搀扶下走过了曲折起伏的山路来到了宋老秀才的芦舍。两人相谈了许久,其中的一个细节让人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缜密思维。先前李富春打听到老秀才曾亲眼见过石达开兵败紫打地这一战,所以毛主席并未上来就问渡河良策,而是先与宋老秀才谈起了石达开兵败自大的认识与看法。何解?这是毛主席在试探宋大顺有没有真才实学。

老秀才将那一战细节和兵败原因娓娓道来,毛主席则在心里暗暗点头,宋大顺所述,字字句句切中要害,实非虚言。于是他就开门见山地向老人问询渡河之策。大事面前,这九十多岁高龄的宋秀才却一点也不含糊,当下就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红军人员众多,且时间紧迫,拿出一个多月让全员渡河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绝不可在安顺场渡河。若要渡河则应选取大渡河上游,大渡河往上300里有一处铁索桥,若红军不怕路途辛苦可从此处谋取生机。

三、不可在安顺长久留,如若不然,红军必败。

毛主席听后谢过老秀才,就开始往回赶,敲定渡河的细节。红军坚韧,从不惧困难险阻。很快经过一番细细商讨,从铁索桥渡河的计划被确定下来。大致方针确定下来的同时,毛主席还对红军做了细致的部署。红军此次抵达泸定桥,部队分为左右两路行进,右路大军从安顺场渡河,抢占先机,为左路大军渡河扫清路障。 此外,毛主席对总部与大多数主力也做了细致的规划。

部署之后,就是急行军令。中央红军必须在三日之内,跨越160km 的路程抵达泸定的铁索桥。这支铁血军队之中,没有人喊苦 ,也没有人喊累。他们沉默地奔走在渡河的路上,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共同的目标,不辞劳苦,不畏牺牲!

飞夺泸定桥前,毛主席拜访了一位老秀才,得到三个建议才顺利渡河

说起泸定的铁索桥,确实要给一个特写,这座泸定桥是康熙为了联通川康而建起来的。整座桥长100m,宽2.8m ,共由13条铁索构成,上面铺着木板,下面就是奔腾怒号的河水。桥板未曾腐朽,踏上桥,心中便已惴惴,何况经岁月冲刷,这座大桥的铁锁之上现只留下几块潮朽的木板,我们可以想象“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豪气磅礴的背后凝聚了无数红军的血与泪。

长征的史诗卷轴记载着无数令人叹为奇迹的故事,多夺泸定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从中我们却已经能窥见红军的坚韧与刚强。时光无言,历史有语。致敬长征,致敬毛主席,致敬无数为中国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5745.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