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发布啦 0 0

古人云:“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写出了皇帝打下江山背后的故事。

作为古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 . 们不仅影响着王朝的命运,同时他们本身留下的故事也让后人在千年之后津津乐道。而今天这位故事的主角却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踪人口”建文帝——朱允炆。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朱允炆这个皇帝做的是轻松自在,他的爷爷朱元璋已经为他能坐稳皇位做足了万全准备,朱元璋做皇帝后,就把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元老”,送到了到阴曹地府当差。

而且朱元璋为了自己最宠爱的孙子能坐稳江山也是煞费苦心,经过深思熟虑给他留下四位辅佐他的大臣将军,分别是耿炳文、宋晟、瞿能、郭英。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可以说朱允炆只要什么不动,他的皇位就稳如泰山。那为什么朱允炆还是守不住他的江山?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只在位几年就“消失”不见了?朱元璋留给他的重臣为什么不重用?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耿炳文

朱允炆上台,抬头一看是一堆手握权力的叔叔们。朱允炆是急脾气,刚上台龙椅还没坐热,就开始进行削藩,想把权力尽数握到自己的手里。

作为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一看走投无路了,索性来个鱼死网破,还给自己找个正气凛然的口号以“靖难”之名起事。在这次事变当中,朱允炆也启用了第一员大将耿炳文对战朱棣。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耿炳文是个人物,作为明朝开国功臣,此人非常善于防守,《明史》说他擅长“以寡敌众,大小十几次战争,战无不胜”。明朝立国封侯时,耿炳文因功获封“长兴侯”。

这位大臣最大的特点便是善守不善攻,就犹如守护江山的坚盾。他既不会对孙子的江山构成威胁,又能为建文帝保驾护航。从这个角度出发,耿炳文算是朱元璋留给孙子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但当时擂台对面站着的是能征善战的燕王朱棣,在他手下更是有明朝作战最骁勇的燕军,面对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事实证明坚固的盾无法抵御更锋利的矛,很快耿炳文便败下阵了,开始发挥自己的老本行守城。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面对固若金汤的城池朱棣的军队苦攻十日依然无可奈何,朱棣深知耿炳文的厉害之处,并未将其逼到绝路最终主动撤军。

其实站在后来者角度来看假如耿炳文继续守城备战,再加上耿炳文的操演和他强悍的统兵才能,朱棣迟早会被拖垮。

这次造反师出无名加上舆论不利,朱棣内心其实非常希望赶快结束战争,当上皇帝。所以面对难啃的耿炳文,他也一筹莫展,正当朱棣如热锅上的蚂蚁寝食难安时,上天给他派了个”大救星”——朱允炆。

此时同样希望速战速决平叛的朱允炆却听了黄子澄的建议,换帅李景隆。朱允炆的这波操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猪队友”。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连《明史》都坐不住了出来鄙视到:炳文归,景隆代将,竟至于败。将真正的失败归于李景隆,因为他的失误不但喂饱了缺兵少粮的朱棣,还造就“燕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

属实涨了舅舅威风,灭了自己的志气,要么说朱允炆是好外甥呢,不枉后来他舅舅派郑和秘密地找了侄儿那么久呢。

调侃归调侃,耿炳文之所以被取代,无非是不被信任。作为朱元璋留下的大臣,朱允炆处处用戒心,失利换帅只是借口罢了。

我们来看朱允炆重用的李景隆,后来他在郑村坝输的一败涂地,比耿炳文还不堪,但朱允炆却依然让他手握兵权予以重用。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朱允炆对这位朱元璋留下的先臣的不信任,这就是建文帝在位时朝政的内部矛盾,爷爷为了孙子守住江山给他留下许多保江山的人才,而孙子并不领情。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而是不信任排挤这些大臣,这也就为朱允炆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在权力的游戏里一步走错,就会步步错。

所以耿炳文只能算是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位明朝的风云人物留下这么一个结局确实让人唏嘘,所谓伴君如伴虎,不无道理。

被忘却的虎将——宋晟

宋晟说起来还是朱元璋的老乡,很小的时候就投靠了朱元璋,在打下明朝的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按理说这是朱元璋留给孙子的锋利长矛,应该在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人意外的是这位虎将压根没登上擂台与朱棣的燕军掰手腕。原因很简单也让人啼笑皆非,他被朱允炆遗忘了。

直到朱棣称帝后,想起了宋晟,才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因为忘却宋晟阴差阳错地跟随了朱棣得到了发光的机会,从这来说也算是命运的眷顾了。

“岳飞式”的悲情先锋——瞿能

瞿能是真正的将门之才,父亲是开国将领瞿通的儿子,妥妥的军二代,从小就是金戈铁马南征北战过来的,是台战争机器。

他也的确在靖难之役中差点取下了朱棣的头颅,而保护下朱棣的这一次还是朱允炆特别信任的李景隆。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靖难之役时,颇受朱允炆信任的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但实在没有那个能力,久攻不下。天降大任与斯人也,在这紧要关头瞿能站了出来。

他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攻下张掖门,马上就要拿下北京城了,就在这紧要关头,主帅李景隆想要出来“抢人头”收割胜利果实,竟让瞿能不要孤军入城。

就这样攻下北平的绝好机会错失了。这就与当年即将收复中原的岳飞被宋徽宗十二道金牌召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瞿能在某一时刻也体会到了这种悲愤的无能为力。

随后在白沟河之战瞿能大放异彩,碾压强悍的燕军。第二天更是打出全场最佳,打的燕军节节败退,随后气势汹汹直扑朱棣而去。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朱棣大惊失色,慌忙逃跑,瞿能紧追不舍。在千钧一发之际。朱棣犹如天助,突然刮起一阵怪风,瞬时间尘土飞扬让瞿能不能睁眼。朱棣借此天助得以缓回来,开始重整旗鼓打反击。

就这样没能抵御住反击的瞿能战死沙场了。悲情成为了这位大将的命运注脚。错就错在跟了一个“傻白甜”的朱允炆了。

“无用武之地“的猛士——郭英

明朝有位朱元璋认证的“尉迟恭”叫郭英,从名号就知道是位猛士狠人。他也的确配得起这样的名号。

郭英长相魁梧,有勇有谋。成了朱元璋的警卫员,后在太原之战中打得元朝的能人王保保丢盔弃甲仓皇而逃。所以朱元璋说郭英比尉迟恭还猛丝毫不夸张。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可这么一把利器到朱允炆手里却不知道怎么使用,全场跟着李景隆和耿炳文折返跑,按着不用或者说根本不会用,但因为靖难之役中无用武之地的郭英,对朱棣没啥威胁,朱棣当皇上时宽宏大量,让他告老还乡,因祸得福得以善终。

到这我们可以发现朱允炆是无人可用吗?答案是否定的,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四位大臣各有特点,都是为其守护江山准备的。但朱允炆要么不信任,要么不会用。

性格决定命运,此话不假。朱允炆从小到大生活在朱元璋的宠爱中,没经历任何大风大浪,且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他的性格过于中庸温和,没有自己的思考判断。

这些性格弊端在战争就会放大,先是根基未稳准备不足进行削藩,面对政变措手不及,其次战争中用人不当。

而他对立面的朱棣从小习武接触军队战争,熟读兵书就是个军事人才,性格果敢坚毅且有城府。舅舅和侄子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如若不是朱元璋留下的几位大臣,朱允炆只会输得更加彻底。

为防朱棣,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时势造英雄适应历史潮流的人哪怕你后期发育也会坐拥天下,并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若不然哪怕坐在了龙椅上也会摇摇欲坠的摔下来。

不知失踪的建文帝午夜梦回有没有想明白自己到底失败在哪里,让本属于他的大明天下让舅舅坐了去。亦或许当他看到永乐盛世的出现,心里释然认定舅舅确实比自己适合这个天下。

所有这些你我不得而知,只是成王败寇,历史终究属于胜利者书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5759.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