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全国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
这一天,我们的一代伟人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
左大玢拿出毛主席抽过的半支烟,哭了很久,早已泪流满面。
相信很多人都熟知,她就是八六年西游记观音菩萨的扮演者。
那么,她和毛主席之间有着什么往事呢?珍藏的半支烟又是怎么来的?
母亲是戏曲名家,左大玢学戏受阻
1943年,左大玢出生在河南荥阳一户书香门第。
父亲左宗濂毕业于湖南大学,曾担任政府官员。
母亲郑福秋是20世纪30年代湘剧五大名旦之一。
左大玢10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到长沙定居,湖南湘剧团在木楠园开办了一个小演员培训班。
有一次,母亲带左大玢去木楠园办事。
她看到一群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穿着漂亮统一的服装,
在草坪在练功,瞬间被吸引了,她目不转睛的看着,时不时的模仿她们。
这时,木楠园的大管家谭君实路过,正好看到左大芬有模有样的动作,心想,这正是一个唱湘剧的好苗子。
于是走上前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想不想像她们一样学唱戏呀。”
左大玢兴奋地说:“我叫高妹子,我想学唱戏,就是怕妈妈不同意。”
谭君实摸了摸左大玢的头,说:“你放心,只要你想学,你妈妈的工作我来做。”
正巧这个时候郑福秋办事回来,要带女儿离开,谭君实就上前,把左大玢想要学戏的想法告诉郑福秋。
没想到,戏剧出身的郑福秋坚决不同意。
她说:“我学唱戏是因为家里穷,学戏很辛苦的,我不想女儿再遭这份罪。”毅然带着女儿离开了。
本以为这件事会不了了之,在左大玢11岁的时候,湘剧小演员训练班在招收学员。
渴望学戏的她趁着母亲去外地演出,就偷偷跑到木楠园报名。
几天后,母亲回到家中,得知左大玢去报名参加了培训班,非常生气地训斥她:“你虽然有唱戏的天赋,但是现在我有能力供你读书,好好学戏当个医生不好吗,非要做戏子,会被人瞧不起的。”
小小年纪的左大玢反驳道:“你都能唱戏,为什么我不能,我也喜欢唱戏。”
母亲看到左大玢坚决的态度,说:“学戏很辛苦的,妈妈是过来人。”
谁知并没有把左大玢吓退,依然坚定地说:“我不怕。”
妈妈顿时哑口无言,只好默认:“来,你表演一段我看看。让我看看你是不是唱戏的料。”
没想到,左大玢张口即来,从头到脚表演得有模有样。
母亲看后也很惊讶:“你这是跟谁学的。”
左大玢抿嘴一笑,说:“你每天练功,我在一旁看着,学着学着就会了。”
母亲看着左大玢的表演,也不忍心再制止,就告诉她:“只要你能通过考试,我就不阻止你学戏。”
很快,培训班举办招生考试,评委组是由几十个湘剧专家组成,经过层次筛选,左大玢顺利通过考试。
从此,她就加入训练班,每天起早贪黑地练功,从来没喊过一声累,每次考试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
经过三年严格的训练,13岁的左大玢在小演员训练班毕业了。
在毕业前夕,田汉带着湘剧班的小演员去北京表演,一听说这次表演是给毛主席看的,左大玢非常激动,但是这一次并没有左大玢的节目,她只能在幕布后面看着这位仰慕已久的伟人。
在小演员培训班毕业后,因为表现优异,直接被调到湖南湘剧团,正式开启了舞台演艺生涯。
第一次给毛主席唱戏,主席邀请左大玢跳舞
1959年,从艺两年的左大玢在湖南湘剧界小有名气。
有一天,湘剧院收到上级通知,要去湖南省交际处表演生死牌,左大玢在戏中饰演主角王玉环。
来湖南交际处,一定是给什么重大人物表演,果不其然,左大玢刚登上舞台,就在观众席中,她一眼就看到了毛主席,一时紧张起来,差点忘词。
凭借多年的演出经验,左大玢又迅速调整状态,很快,演出完毕。一时紧张的左大玢看到毛主席,差点毁了这场演出。走下舞台,就赶紧去卸妆准备离开。
这个时候,有一位女同志走过来,问道:“你是不是刚才在台上表演王玉环,主席看到你的表演,很喜欢,你一会儿陪主席跳个舞吧。”
一听说要陪主席跳舞,左大玢刚刚平复下来的心情又紧张起来,小声说:“我不会跳舞呀。”
女同志接着说:“那没事,我找人教你一些简单的动作。”
这位女同志是毛主席的专属摄影师候波。
侯波
很快,毛主席的警卫员小封就来到左大玢跟前,教她跳舞。
左大玢用心地学着,十几分钟功夫,候波就牵着左大玢的手走到毛主席面前。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身影,左大玢紧张地不敢抬头,但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缓缓抬起头,偷偷地看了毛主席一眼。
只见毛主席平易近人地笑着说:“小娃娃,跳舞不能一直站着,要动动,这也是一种体育锻炼。”
期间,毛主席边跳舞边聊天,问左大玢多大了,哪里人,在哪里学的戏等一些家常问题。
据左大玢后来回忆:
“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忘了是怎么回答毛主席的话。
虽然有一丝遗憾,但自己能如此近距离接触到毛主席,还是非常荣幸的。”
因戏结缘,与毛主席成为忘年交
一回生,二回熟。毛主席对家乡的湘剧情有独钟,每次回到湖南,点名让为他唱戏。
有一次,毛主席半开玩笑问左大玢:“你和左宗棠都姓左,你和他是什么关系呀?”
面对主席突如其来的问题,左大玢紧张起来。因为年纪小,再加上从小唱戏,历史知识比较匮乏,只好对着主席害羞地摇摇头。
主席为了缓解一时的尴尬,接着问:“左霖苍又是你什么人呢?”
左大玢一惊,“他是我伯伯”。
“你伯伯可了不起呀,是个有名的举人。”
经过和主席几句简单的闲聊,左大玢的心情慢慢地放松下来。
接下来,主席又问:“你为什么叫左大fen?”
左大玢一听,偷偷乐起来,“主席,我的那个字叫bin,不是fen.主席你怎么还念白字眼?”
主席也吃惊:“这个不是多音字吗?你回去翻翻那个《大辞海》,别看《小辞海》,那里面没有。”
回去之后,左大玢便把这个事情告诉父亲左宗濂,父亲赶紧去翻阅《大辞海》。
果然,毛主席说得没错,真的是多音字,父女俩对毛主席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经过毛主席的提点,当时年纪尚小的左大玢不仅在戏曲上有更深的造诣,在学业上更是发愤图强。
从主席手中抢来的半支烟,成了主席留下的唯一纪念品
有一年毛主席在长沙过冬,左大玢受邀来给主席唱戏。
刚走到门口,看到主席坐在沙发上接连不断地抽烟。
看着桌子上烟灰缸里扔满了烟头,左大玢连忙劝主席:“您少抽点烟,对身体不好。”
主席却说:“习惯了,没事。”
看着主席一脸不在乎,再劝也没有用,左大玢顺势从主席手中夺走了半支烟。
没想到,主席不但没有生气,还溺爱地摸了摸左大玢的头,摆摆手,说:“好,好,小丫头,不抽了,不抽了。”
左大玢当时并没有扔掉那半支烟,而是拿回家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主席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左大玢想到和主席之间的往事历历在目,拿起那半支烟,不由得思念起毛主席......
主席最大的魅力,始于平易近人, 宽宏豁达,不拘一格, 伟人精神传承华夏, 造就今日的神速崛起, 中国之幸, 世界和平之幸!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