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2年8月,陆逊火烧刘备百里连营,一战成名。刘备于不久后托孤诸葛亮于白帝城,自此,蜀汉的颓势便如洪水般袭来。
那么,蜀汉的结果是否是由于关羽的自大失荆州导致的呢?
自刘备反复无常,以攻打凉州为借口赖得荆州,又派关羽看守这座战略重地来看,可以见得荆州的重要性。之后,东吴多次索要无果后,用计骗得长沙和桂阳郡守的投降,让零陵郡守郝普觉得孤立无援,乘机收下零陵。
有人说关羽应该死守不出,但是关羽于荆州练兵多年,正是兵强马壮之时,荆州有缺自然要向外扩张。公元219年7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取樊城,威震华夏,达到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分狼居胥的第二史诗成就。我想,任何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将领居于关羽的位子上都不会甘心于毫无成就吧。只是不曾想,自己遭到主公小舅子孙权的偷袭,败走麦城,最终殒命。
关羽自大吗?有人会以关羽看不起黄忠为例。古时,人到六十古来稀,老不以筋骨为能,廉颇老时也尚不得重用。可能也有人拿“虎女岂能嫁犬子”这句话来说,但这句话也有着另种解释:关羽因为地方方言的原因,发音和语气方面和使者大相径庭,想说的是“吾女岂能嫁权子”,他所表达的是谦卑之意,认为高攀一方霸主了。且即使是按第一种解释,以孙权率兵十万御驾亲征却遭张辽八百人反杀的事迹来看,瞧不起也是正常的。
既然关羽无错,蜀汉的结果该怪刘备一意孤行吗?关羽死后,全军悲痛,蜀地上下正是群情激愤的时候,而且蜀国的地盘多是丘陵山川之地,比之曹操的中原大地,孙权的江南水乡差的不是一丁半点,这也是刘备无论如何不肯放手荆州的原因。长此以往,蜀国的发育速度会被魏,吴两国越拖越远,不如放手一搏:举国之力伐吴。只是造化弄人,张飞在出征前夜被手下暗杀投吴,打了一辈子仗的刘皇叔被一个第一次打仗的儒生击溃......
该怪诸葛亮吗?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上方谷之围...已经掏光了丞相的才能。丞相自比管仲,周亚夫,皆是治世之能人,若要打仗,还是庞统来得好。
整个蜀国,除了刘阿斗,对于复兴蜀国的愿望皆是有心无力,好像才能只在第一代前辈身上,只是这样的蜀国,就足以让人钦佩。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投降!
(以上说法都根据演艺,若聊正史,请留言细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