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公元1733年,74岁的宜妃在病榻之上含恨去世。
作为康熙身边最受宠的妃子之一,宜妃的前半生可以说是享受荣华富贵不尽。她的两个儿子都得到重用,如果没有雍正的存在,甚至可以争上一争太后的地位。
但是,到了晚年,这位大清帝国的贵女却是孤零零的去世。她的身边,没有儿孙尽孝的场面,只有陪伴多年的老奴守候在身边。
这位女性经历了什么?为何晚年经历如此之惨?为何一向讲究“以孝治国”的雍正会在继承皇位之后不久,就将其放逐到宫外?
入宫受宠
还在襁褓的时候,宜妃就享受到了普通百姓一辈子都没法过上的生活。她的父亲虽然是汉人,但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路做到了镶黄旗包衣统领的位置,从身份上来说,算是康熙的亲信。
从小的时候,宜妃的父亲就将其往大家闺秀的方向上面培养。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在宜妃长大之后,作为联姻对象,让家族有一个好的前程。
也就是17岁这年,放今天还没成年,放那个年代算晚婚妇女的宜妃入宫了,此时,正是1677年,康熙23岁,正是雄心勃勃,精力旺盛的时期。
凭借着自己的美貌与性格,宜妃在康熙的后宫算是闯出来了一片天,颇受康熙恩宠。在出巡外地的时候,康熙还会专门到老丈人家里居住,以此显示对宜妃家族的信任。
除此之外,康熙对宜妃的兄弟也是以厚赏为主。宜妃的兄弟虽然没有做到什么大官,但是出任的官职都算是金饭碗,至少可以保证家族的富贵无忧。
从1677年入宫,到1722年,这45年的时间里面,宜妃可以说是“圣恩不断”。在当时的后妃排名里面,她的位置颇高。即使是外出远征,康熙也会专门让人给宜妃报个平安。
要说起宜妃有什么稳固宠爱的秘诀,倒是可以总结出来两点。
这第一点,就是能生,宜妃一生给康熙生过三个孩子,她的三个儿子也颇为争气,长子胤祺以性格和蔼著称,是有名的老好人。次子胤禟是接待外国使节的一把好手。三子胤禌虽然没啥事迹,但是性格乖巧,颇受康熙宠爱。
除了能生,宜妃的性格也让其在后宫里面脱颖而出。
虽然碍于雍正的关系,史官没有怎么记录宜妃的事迹,但是从其行事风格来看,其人的性格颇有意思。
如今,在海淀区还有一座清代就流传下来的佛寺,这座名叫香岩寺的佛寺,就是由宜妃出资建造的。
在某一段时期,宜妃深受耳鸣影响,遍寻名医无法,最后找到了香岩寺的住持,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报恩,宜妃从自己的小金库里面拿出钱财,特地重新修缮了一番香岩寺。
从这个故事里面,至少可以看出两个特征。第一个,就是宜妃这个人对人还是挺和善的。她可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但是能够将一个僧人的恩情牢记于心。第二,就是宜妃对佛教的态度。至少,这个人是信佛的。
要知道,佛教对康熙一朝的影响颇深。准确说来,清朝皇室都受到佛教文化影响颇深。正好,这个爱好和康熙的爱好碰上了。
卷入朝廷之争
不过,这种备受恩宠的生活,终有一天到头了。
随着康熙的身死,宜妃身后最大的依靠也就没了。可是,宜妃不管怎么样,都是康熙的宠妃,雍正怎么会将其直接逐出宫中呢?
说到这里,又要联系到清朝历史中另外的一个大事了:九子夺嫡。
康熙所立的太子胤礽被废,这让其余的皇子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开始活动,抱团建立了数个政治集团。这其中,当以四阿哥、八阿哥二人的斗争最为激烈。
宜妃的儿子们倒是没有成为头面人物,她的大儿子早早地便脱离了这场政治斗争,旗帜鲜明地宣布谁也不站。其他两个儿子,虽然颇受康熙的宠爱,但因为宜妃是汉人之后,这两个皇子是没有任何资格争夺皇位的。
不过,皇位更替可是个大事情,一旦投机成功,那就代表了八辈子都享受不尽的荣华。宜妃的两个儿子和八阿哥关系较好,因此,两人可以说是八阿哥集团中的铁杆,和老四胤禛之间简直就是死对头。
很可惜,如果是一般的人,八阿哥可能早就凭借自己的优秀表现胜出了。但是,八阿哥的对手是雍正,堪称清朝最厉害的皇帝。面对这样的对手,八阿哥败下阵来。在雍正即位之后,更是连王爵都保不住。
雍正的性格,可不是以慈为主的,在上台之后,雍正开启了大清算活动,对以前的政敌来了一次清洗活动。
宜妃作为胤禟的生母,在夺嫡之战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我们今人是很难知道的。但是,从雍正的行为来看,宜妃一定是做了让其大为光火的事情。
继位之后不久,雍正就找了许多借口,批评宜妃对康熙大不敬,将其移出了追封名单。此后,他更是对宜妃的儿子进行打击。可以说,宜妃长子和次子的死亡,与雍正有脱离不开的关系。
结语
晚年遭到这种打击,即使是男子,心态也很容易出现问题,何况,宜妃只是一个弱女子。
于是,在其长子病死后不久,宜妃也离开了人世,享年74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