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彭老总起义的红军军长,多次受伤大难不死,却被车祸夺走性命

发布啦 0 0

在陕北绥德的烈士陵园里,长眠着战功卓著的抗日游击第一路纵队司令员谢嵩同志。

当年和他并肩战斗的甘渭汉将军生前回忆说:“谢嵩同志的一生虽是短暂的,但称得上是戎马一生。他从1928年参加平江暴动,到1938年牺牲,都是在紧张频繁的战斗中度过的。”

跟随彭老总起义的红军军长,多次受伤大难不死,却被车祸夺走性命

甘渭汉将军

是的,他10年征战,5次负伤,是驰骋疆场的一员虎将。

谢嵩又名谢晓云,1903年2月19日出生在湖南宝庆县范家山镇上车桥村(今属邵东县)。

谢嵩父母生有3男2女,全靠父亲种几分薄田和外出帮工为生。由于度日艰难,谢嵩的两个姐姐都被送人做了童养媳。

1911年,谢嵩进入私塾读书。1915年母亲去世,父亲又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谢嵩只得辍学回家,一面侍候父亲,一面跟随叔父习武。

1919年,经大伯介绍,他到新宁县一家染坊学染工。

新宁是一个“武术之乡”,一般年轻人都会武功。谢嵩原来就有功底,到新宁后,又拜一位武林高手为师,武艺更加高超。他膂力过人,是这里闻名的大力士。

他从新宁学徒回来后,在附近一户地主家里染布,尽管他处处小心谨慎.地主对他还是多方刁难和凌辱。他忍无可忍,一气之下,砸烂了地主家的坛坛罐罐。

1924年4月,谢嵩到湘军二师六团一营二连当兵。1926年8月该部编入国民革命军,他在营长彭德怀、连长李灿的指挥下,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初,谢嵩加入了由我党组织的“秘密士兵会”。

1928年5月,彭德怀奉命率独立五师一团开往平江“剿共”,即和其他同志着手进行起义准备工作。平江起义前夕,谢嵩等跟随连长李灿多次到县政府和监狱等处进行侦察,摸清反动派的部署,选好了部队进攻和退却的路线。

7月22日,平江响起起义的枪声,担任班长的谢嵩随起义部队直扑县政府和清乡队,解除警察武装,活捉清乡督察员和警察长,打开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革命者和劳苦人民。

7月24日,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此后,谢嵩随部队转战于湘鄂赣边界--带,历尽艰险,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这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谢嵩随红军投入了保卫井冈山的战斗。

跟随彭老总起义的红军军长,多次受伤大难不死,却被车祸夺走性命

1930年3月,谢嵩担任红五军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率部随军部行动,参加了攻占江西安福、分宜、袁州(今宜春)等县城的战斗。

5月,部队在江西路口镇与国民党朱耀华旅遭遇,谢嵩率领特务大队配合红军主力英勇作战,将朱耀华旅打垮,缴获甚多。

同年6月,红三军团宣告成立。谢嵩率领特务大队随红三军团参加攻占通山、岳阳等地的战斗,接着进入平江、浏阳一带活动。7月27日,红三军团进攻长沙,谢嵩指挥部队攻打小吴门,他以极小的代价,取得战斗的胜利,显示了他出色的指挥才能。

1930年8月23日,谢嵩所部编入红一方面军,随即参加了第二次长沙战役和解放赣西南广大地区的战斗。

1933年6月,谢嵩任红三军团十二团团长。7月9日,他指挥十二团配合十团、十一团入闽作战,在离泉上30里的延祥,伏击敌旅长张兴隆率领的三〇九团,毙敌100余人,俘敌旅长、团长、营长以下30余人。

紧接着又进占清流东北部的嵩溪,切断了清流与泉上之敌的联系,收复了连城。

同年10月,谢嵩率部回江西参加第五次反“围剿”。由于王明推行“左”倾路线,致使战局失利,红军损失严重,谢嵩对此十分痛心。在战斗中,他力争减少损失,取得了局部胜利。

跟随彭老总起义的红军军长,多次受伤大难不死,却被车祸夺走性命

在高虎垴战斗中,谢嵩负责坚守高虎垴以东阵地,抗击众多敌人。他命令部队沿山筑起坚固工事,在战壕上盖起7层大树。敌机轮番轰炸,将工事两端炸塌,敌人乘机占领红军阵地。

在这危急关头,谢嵩一面亲自指挥反击,重创敌人;一面又组织部队转移,保存了有生力量。

1934年3月,谢嵩奉命在泰宁大洋嶂阻击敌军,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他根据大洋嶂的地形和敌人兵力情况,精心谋划作战方案。战斗打响后,他亲临前线,指挥红五连和六连抢占阵地,阻击敌军一个旅的进攻。

敌旅长亲率大刀队督战,以炮兵掩护步兵拼死向红军阵地猛攻。谢嵩沉着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大刀砍,和敌人展开肉搏。

虽然部队伤亡很大,但指战员们毫不退缩动摇,坚决抗击,与敌人血战到底。战斗进行到白热化,谢嵩果断地指挥五、六连向敌人发起猛烈反击,打得敌军狼狈溃逃。

这次战斗,毙敌4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0多挺,步枪200多支,子弹近10万发,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

第二天,红三军团隆重召开祝捷大会,军团政委杨尚昆说:“这次大洋嶂阻击战打得很漂亮,血战1天,打退了敌人3个团的多次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特别是红五连在正面打得很顽强,为粉碎敌人进攻、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作出重大贡献。红五连这种勇敢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

杨尚昆还代表红三军团授予红五连“以少胜多,顽强防御模范红五连”的锦旗。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还在《红星报》上发表文章,赞扬谢嵩指挥红十二团取得大洋嶂战斗的胜利。

1934年4月中旬,谢嵩指挥十二团坚守东华山一带阵地,激战的第三天,敌人右翼部队以1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烟幕弹的掩护下,向十二团接连发起了4次冲锋,均被十二团勇猛击退。

特别是固守马鞍寨的红五连,打得更为出色。敌军以3个团的兵力,在7架飞机掩护下,发起数次进攻,企图夺取红五连阵地,均未得逞。到黄昏时,在谢嵩的指挥下,全力向敌军发起反击,打得敌军落花流水,并缴获子弹万余发,对整个战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次激战中,谢嵩左肋部中弹,扑倒在血泊中。

由于医药缺乏,谢嵩的伤口仅涂了点药水,缠了几层纱布,就又回到了团队。军团首长杨尚昆、师首长洪超、黄克诚和团政委钟赤兵都很关心他的伤势,劝他多休养几天。

跟随彭老总起义的红军军长,多次受伤大难不死,却被车祸夺走性命

他拍拍胸膛,笑着说:“已经好了。这点伤打不动我的身子!”他以惊人的毅力带伤行军作战,有时还在夜里带领战士从敌人尸体上搜集枪支弹药。

8月1日,他荣获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谢嵩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沿途参加了无数次战斗。1935年2月26日凌晨,在回师遵义、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谢嵩带十二团担任主攻任务。谢嵩率全团趁天色朦胧之际迂回进攻,各营与敌人短兵相接,很快将守关之敌歼灭。接着,配合主力穷追逃回板桥的残敌。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取得全歼敌军王家烈师的重大胜利。

在再克遵义城的战斗中,十二团接受袭击敌吴奇伟增援部队的任务。他率全团向敌右翼突击,切断敌军的退路,使吴奇伟部处于进退不能的困境。

十二团,是一个得力的战斗团,担负了多次阻击敌军和掩护主力撤退的战斗任务。谢嵩也在艰苦频繁的战斗中成长为一个政治上、军事上更加成熟的指挥员。

更令人感动的是.谢嵩一直带着伤痛指挥战斗,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他肋下的伤口还未能治愈,张开着钮扣大小的窟窿,淌着粘糊糊的脓血,一直靠抹点药水,裹点纱布挺着。他长时间忍耐着,隐瞒着,坚持行军打仗,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12月,中央组建陕甘红二十九军,肖劲光任军长,谢嵩任副军长,朱理治任政委。他参与指挥全军参加了东征战斗。

跟随彭老总起义的红军军长,多次受伤大难不死,却被车祸夺走性命

萧劲光大将

1936年3月到5月,谢嵩等指挥红二十九军先后在宜川、韩城等7个县内,打了20多仗,歼敌600余人,建立了县以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盟40多个,筹集抗日经费5万多元。对敌震动很大。

5月下旬,国民党“西北剿总”调集7个师的兵力,企图南北夹击红军,把红二十九军围歼在黄龙山以南地区。谢嵩率领部队把敌人诱入大稍山,时而向东进入林区,时而又出现在平原上,使敌军对红军行动捉摸不清,只好缓缓尾随,深恐陷入红军埋伏之中。

5月26日拂晓,谢嵩把部队集结在壶梯山以北,占领有利地形,歼敌100余人,残敌退回冯原。狡猾的敌人每天只前进20里,就构筑工事,埋地雷,设路障,用步步逼近的办法,企图把红二十九军消灭在大稍山里。

一连7天,包围圈越来越小,粮食也已断绝。谢嵩、甘渭汉认为牵制敌人兵力的任务已经完成,必须设法突围返回苏区。

6月1日,夜幕降临,大雨不停,谢嵩命令二五五团的二、四两连向敌人3个营的阵地发起佯攻,一面猛烈射击,一面呐喊,吸引敌人,保证主力部队悄悄地沿着指定路线突围。

两小时后,二、四连撤出战斗,直奔英王镇,一、三两连也抢占了镇外北大山制高点,使主力部队安全顺利通过了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

凌晨3点,所有部队全部到达红泉县根据地,胜利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凯旋归来。

1936年6月3日,军委发来电报,表扬红二十九军,并任命谢嵩为二十九军军长,甘渭汉为政委。

这时。红军主力西征迎接二、四方面军,陕北军阀井岳秀部乘机攻占了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还好中央机关和红军学校已经撤出。

谢嵩和甘渭汉接到紧急命令:要当天出发,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战斗,相机夺回瓦窑堡。他们率领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封锁,连夜通过瓦窑堡以西的山梁小道,到达距城三四里的地带,投入激烈的战斗。

6月24日,红二十九军从瓦窑堡返回途中,又碰上从延水关过黄河寻找红军主力决战的汤恩伯兵团。谢嵩指挥部队采取机动防御,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力量的战术,把气焰嚣张的汤恩伯部队拖得疲惫不堪,并在延川县刘家疙瘩设伏,歼敌一个营,击溃两个团又两个营,迫敌退出30里。这一仗,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开辟了大片苏区。

7月下旬,甘渭汉负伤,繁重的担子全压在谢嵩一人身上。他夜以继日的工作,身体逐渐消瘦,但他仍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

10月22日,谢嵩、甘渭汉率部从安塞向西开拔,配合西征主力红军作战。25日路经党中央所在地——志丹县城,受到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毛主席紧紧地握住谢嵩的手说:“谢嵩同志,你们辛苦了!”谢嵩谦虚地回答:“我们的任务没有完成好,请主席批评指示!”“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周副主席高兴地向大家宣布:“三大红军主力已会师3天了!”部队在欢呼声中离开志丹城,向定边进发。

跟随彭老总起义的红军军长,多次受伤大难不死,却被车祸夺走性命

11月上旬,谢嵩、甘渭汉率领部队到达定边城后,主动同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整治定边,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们与定边十--旅、内蒙鄂托克旗、五星旗的友军保安部队和平友好相处,坚决打击甘肃军阀马鸿逵对盐池的进犯,拒敌于盐池以西百里之外,还歼灭了土匪范玉山的骑兵营,为民除了一大害。

为了阻止胡宗南部的进犯,谢嵩还命令部队全力以赴,在定边、盐池一带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12月初,胡宗南部进犯盐池西南40里红柳沟一带,敌机轰炸频繁。一天夜晚,谢嵩带领二五五团主力向敌出击,追至盐池县牛毛井,利用漆黑的夜晚,给敌人以突然袭击,打散了敌人两个骑兵连,并牵回几匹马。敌人摸不清红军到底有多少人马,未敢出击。

紧接着,谢嵩向部队传达了胡宗南部要向三边发起进攻的消息,要求部队做好一切战斗准备,严阵以待,把三边(定边、靖边、安边)变为埋葬胡军的坟地。

全军各连很快作了政治动员,擦拭好武器,补发了弹药,加强了值班和哨兵岗位的检查,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13日上午,情况突然发生变化,谢嵩召集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西安事变”的消息,蒋介石被活捉,胡宗南单人坐飞机逃跑。顿时,全军上下,一片欢腾。西安事变后,形势进一步好转,实现了以定边为中心的定边、安边、靖边的“三边”统--。

1937年1月,谢嵩与胡耀邦、康克清,何长工、杨得志等同志一起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被任命为山西动员部部长。12月,又调任战地动员总会抗日游击第一路纵队司令员。

跟随彭老总起义的红军军长,多次受伤大难不死,却被车祸夺走性命

可惜的是,日军侵占太原后,谢嵩率部由太原去洪洞县,路经临汾时,因车祸负重伤,送往陕北救治,后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1938年1月逝世于绥德,时年35岁。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