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遗事73:北宋取代后周,群臣激烈反对,李璟为何坚持迁都洪州

发布啦 0 0


江南遗事73:北宋取代后周,群臣激烈反对,李璟为何坚持迁都洪州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

南唐设在汴梁的驻京办发回了新年的第一道公文,落款的年号“建隆元年”令金陵群臣一时间有点不适应,前天吃年夜饭时还是显德七年呢,怎么一觉醒来就变建隆元年了。

那是因为中原再一次改朝换代了,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于正月初四出兵抵御契丹入侵,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县陈桥镇)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取代了后周。

赵匡胤称帝后改元建隆,这就是公文里建隆元年的由来。


为了释放善意,赵匡胤即位后便下令释放了34名江南降将回去。对方释放了善意,南唐不回应也不合适,于是李璟于三月遣使朝贺于汴梁,祝贺赵匡胤登基。

到了七月,李璟再次派礼部郎中龚慎仪赴京朝贺,进献了大批江南土特产。


“自是贡献尤数,岁费以万计。”——《南唐书•元宗本纪》



江南遗事73:北宋取代后周,群臣激烈反对,李璟为何坚持迁都洪州


赵匡胤登基后,中原的政局并不稳定,那些忠于后周的藩镇一直不肯归顺,他们趁赵匡胤立足未稳之时,纷纷起兵对抗。先是盘踞河内(今河南西北部)①的昭义军节度使②李筠勾结北汉和契丹起兵讨伐赵匡胤,不久被宋军击败,李筠自焚而死。


河内刚平乱,驻守扬州的周太祖郭威外甥,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也举兵反宋,加入讨伐赵匡胤的行列。


李重进是后周的皇亲国戚,自然不肯屈服于赵匡胤,扬州又紧邻江南,和镇江一江之隔。面对宋军的围攻,李重进派人向李璟求援,看在咱都是老李家的种份上,拉兄弟一把,希望联手对抗赵匡胤。


可惜爱好和平的李璟早已被中原虎狼之师吓破了胆,后周的三次南征至今还令他心有余悸,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再去招惹赵匡胤。当初赵匡胤带兵一马当先一路杀到和州(今安徽和县),逼近金陵,吓得李璟差点跑路。


赵匡胤太可怕了,绝对不能再挑衅他了。李璟一口回绝了李重进的请求,对于扬州的战事作壁上观,保持中立立场。


结局可想而知,宋军攻破扬州,李重进也步了李筠后尘,举火自焚。南北两场叛乱分分钟平定,给李璟又上了一课,潜台词就是:小子,你给我老实点,不要有不该有的想法。


李璟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派人带着酒肉过江前去犒军,弟兄们平叛杀贼辛苦啦,这些酒肉不成敬意,请笑纳。

另外又派蒋国公李从益、户部侍郎冯延鲁前往汴梁朝贺赵匡胤平定南北叛乱,尽量做到令赵老大满意,挑不出毛病来。


江南遗事73:北宋取代后周,群臣激烈反对,李璟为何坚持迁都洪州


金陵离扬州近在咫尺,宋军分分钟攻破扬州让李璟见识了宋军的可怕战斗力,他失眠了。

他在想如果宋军突然渡江,偷袭金陵,金陵能撑几天?他又想到柴荣生前跟他说过的话,看来不跑是不行了,迁都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不行,得马上迁都!


李重进的叛乱是在十一月被平定的,到了建隆二年(961年)二月,李璟就迫不及待公布了迁都计划。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大部分朝臣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强烈反对!


这些人在金陵富贵乡里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置办了豪宅,娶了三妻四妾, 别说遥远的洪州了,就是近在咫尺的润州、常州都不想去。现在麻烦了,李璟提出迁都,文武百官都要跟着去洪州。


不去就是对皇帝......呃,国主不忠。


当李璟在早朝上提出迁都的计划时,居然听到了一片反对声,偌大的朝堂里只有枢密使唐镐一个人赞成迁都。李璟又羞又恼,气急败坏,你们这帮腐儒,关键时刻让我难堪,给我下马威是不是?

好,这个都我还迁定了,你们都要跟我走,不走也要走!


李璟的牛脾气上来了,谁劝都没用,一门心思要去洪州,这可愁怀了文武百官,谁也不愿意离开金陵温柔富贵乡,可又不敢激怒李璟,只能唉声叹气收拾行李。



江南遗事73:北宋取代后周,群臣激烈反对,李璟为何坚持迁都洪州


建隆二年(961年)二月,李璟正式下诏迁都洪州,此前一年他已经把洪州升为南都,就是为迁都做准备。迁都自古以来都是国家大事,牵涉到方方面面,非常繁琐。尤其是朝廷各机关部门的搬迁,人员的迁移调整,都是大工程。

李璟在临行前命太子从嘉担任监国③,留守金陵,自己带领朝廷的大部分机构人员乘坐大船离开金陵,浩浩荡荡的船队沿长江逆流而上,向洪州进发。

史书记载了李璟这次迁都的壮观场面:“国主舟行,旌麾仗卫,六军百司,凡千余里不绝,所过劳问高年疾苦。”④

随行家属太多,前队都进入鄱阳湖了,后队还在金陵码头装船,这派头也是空前绝后了。


三月,李璟终于到达了洪州,结果还没安顿好便接到快报,汴梁来的使节已经渡过长江,不日即将抵达洪州。

这......

李璟君臣面面相觑。


原来,远在汴梁的赵匡胤听说李璟突然迁都洪州去了,心里犯了嘀咕:李璟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迁都这么大的事儿,为何不事先向我通报?不行,我得派人去探探情况。

赵匡胤随即派通事舍人⑤王守贞前往洪州“劳问”,名为慰劳慰问,实为责问为何擅自迁都。

李璟有点晕,这可如何是好。

诸位爱卿,如何应付宋使?咦,你们倒是说话呀......




注释:

①河内:古代地区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河内指黄河中游的河南西北部地区;狭义指河内郡(今河南沁阳)。

②昭义军:唐、五代方镇名,又名泽潞。唐至德元载(756年)置泽潞沁节度使,治潞州。广德元年(763年)置相贝节度使,治相州。大历元年(766年),相贝节度使改昭义军节度使。十二年与泽潞沁节度使合为一镇。进入五代后多次改名,后晋时恢复为昭义军节度使。北宋初平定李筠之乱后废。

③监国:古代君主外出,由太子留守,代理处理国事,称监国。

《左传•闵公二年》:“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

《国语•晋语一》:“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

④出自陆游《南唐书•元宗本纪》

⑤通事舍人:古代官名。始于东晋,主要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等事,负责向皇帝转送大臣递交的奏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6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