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发布啦 0 0

1977年,在毛主席逝世一年后,女儿李敏回到了韶山,看望了父亲还在世的亲人们,且拿出一百元特意关照了九堂叔一家。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毛主席在晚年卧床养病时期,曾嘱托李敏:家乡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叔叔,一定要记得回去看看

这二人分别是毛主席的五堂弟毛泽荣和九堂弟毛泽连

有人好奇:身为毛主席的亲戚,怎么会连饭都吃不饱呢?

这是因为毛主席虽时刻心系家乡的亲朋好友,但从未想过利用人民给予的职权去谋私。

面对进京探亲的亲友们,毛主席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以公济私

因此,仅凭毛主席一人之力为亲人们排忧解难属实吃力。

那么,在众多族亲中,毛泽荣和毛泽连为何会被毛主席格外挂念呢?真的仅仅是因为他们连饭都吃不饱吗?

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毛主席)


“吃醋”的宋五老弟

在韶山,毛氏是一个大家族,毛主席在第四代十个孩子中的排行第三。

排行第五的毛泽荣自小便愿意跟在毛主席身后做事,用如今的话来形容可以算得上是毛主席的小迷弟。

毛主席在1925年,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毛泽荣便积极加入农民协会,做了一名通信员。

后来大革命失败,由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席卷到了毛主席的亲属身上。

毛泽荣不得不改名为毛冬青,去往华容、沅江等地做临时工,勉强糊口。

就这样过了十年,直到得知国共即将合作共同抗日,毛泽荣才敢回到韶山。

可是,十年的光阴早已让毛泽荣的房子变成了他人眼中的无主之物,被转卖出去。

无处可去的毛泽荣只好住在姥爷家中,种着几亩田地过活。

当毛主席当选为新中国主席的消息传回韶山的时候,毛泽荣被生活打磨的沉闷性子又活跃了起来。

毛泽荣给毛主席去了一封信,深切表达了思念之情。

毛主席那边也很快给了回应,并为他寄来了一件皮衣料过冬时用。

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毛泽荣)

虽说刚开始毛泽荣并没有向毛主席诉说他的苦难,但心系他的毛主席早已从来京探亲的九弟毛泽连那里得知了毛泽荣的困难。

毛泽荣与妻子李顺芝早年因为劳累磨损了眼睛,身边只有一个养女,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劳动力的家庭连吃饱穿暖都是大问题。

因而,毛主席每年都会从自己赚得的稿费中抽取一部分寄给毛泽荣。对此,毛泽荣一直都很是感激。

但是,有一事让毛泽荣困惑了三四年之久,那就是迟迟不见主席三哥邀请自己进京探亲。

看着一波又一波从北京探亲回来的同乡人,等了又等的毛泽荣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四个年头,开春后不久,毛泽荣又向北京寄出去了一件包裹,里面是一封信和一些家乡的特产。

毛泽荣本以为这次主席三哥十有八九会同意自己进京探亲,然而他收到的回信内容是:

五弟有眼疾,行动恐有不便,似乎不必来京

毛泽荣很是不理解,一丝怨气积攒在心间,他决定不再给主席三哥写信了。

不成想,半年后,毛主席的表侄文九明拿着毛主席十月二十五日写的信来到了毛泽荣的家。

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信里的内容让毛泽荣既欢喜又感动。

欢喜是因为毛主席特意拜托文九明一同进京,方便照顾腿脚不便的自己。

感动是因为毛主席在信中暖心提醒到:天冷,带上棉被。除此之外,还自掏腰包为他们补发路费。

同年十一月上旬,毛泽荣怀着激动的心情在中南海丰泽园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主席三哥。

毛主席的一声“宋五老弟”,让毛泽荣一下子红了眼眶。

久违的见到家乡亲人的毛主席同样感慨万千,拉着毛泽荣问了许多家乡的事情。

随后,毛主席问到了毛泽荣的眼睛状况。

虽然毛泽荣说眼睛因为主席三哥寄来的钱得到了及时医治,但毛主席仍旧不放心。

于是第二天,毛泽荣便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去了北京的一家大医院做复查。

身体健康没有问题后,毛泽荣便在北京待了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中,毛泽荣惊讶地发现:主席三哥的生活出人意料的简朴。

住的房子并不大,吃得也很是清淡,如果不是家里来人,或许连一盘腊肉都没有,身上穿的甚至是掉色的粗布衣服。

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然而,即便如此,毛泽荣也在辞别之时,“被迫”从里到外裁了一身新衣服。

毛主席还塞给了毛泽荣一套棉被、一只皮箱、一箱好酒,还有三百元人民币。

因为知道毛主席很爱借着家人探亲的机会,尽可能地了解真实的家乡的各方面工作实况。

因此,拎着大包小包回到韶山的毛泽荣暗自下了一个决心:

一定多多向主席三哥汇报韶山的真实情况。

毛泽荣是个没有太多弯弯肠子的人,这么想着也就这么做了。

直爽五弟大胆进言

毛泽荣自从与毛主席于北京见面后,两个人的书信往来较之以往更加频繁起来。

就在毛泽荣第一次进京探亲的第二年,毛主席再次给毛泽荣寄来了进京的路费。

此次见面,毛泽荣是带着心事来的。

饭桌上,毛泽荣看见毛主席颇爱吃红烧肉,便说:等三哥回韶山,天天让你吃红烧肉

毛主席高兴地说:那敢情好。随即又问道:你们能经常吃上红烧肉吗

毛泽荣似乎等的就是毛主席的问话,将手中的筷子放下后,一脸沉重地向毛主席汇报:饭都快吃不饱了,哪里还能吃肉

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一听这话,上一秒还在谈笑风生的毛主席,这一秒便收起了笑脸,面容严肃地问毛泽荣究竟是怎么回事。

毛泽荣这就有的说了:去年秋天,粮食统购统销以保证工业化需要。这样的做法却让下地种地的农民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

毫不夸张地说,韶山近百分之四十的乡亲们都在饿肚子

得知家乡出现如此大的问题,毛主席自省道:我虽没有十成的官僚主义,也得有五成,只有五弟敢讲真话

毛泽荣得到主席三哥的认可后,更加在反映情况、寻找问题这件事情上上心。

六年后,毛泽荣在毛主席不知情的情况下只身一人来到北京。

毛泽荣来的时间点正是国庆节期间,忙着国家事业的毛主席实在抽不出来一丝丝精力放在他这不请自来的五弟身上。

毛泽荣联系不上毛主席本人,只好来到中南海警卫局,请人向毛主席通报一声他的到来。

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就这样等了几天,毛泽荣终于见到了他的主席三哥。

毛泽荣也知道毛主席国事繁忙,一碰面,以最快的速度不拖泥带水的将社队干部虚报产量、不科学种田等情况说给毛主席。

毛主席了解毛泽荣是个不会对他说假话的人,当即便问:现在口粮怎么分

毛泽荣回:小孩子三两,大人一斤

如此严重不公的分配让毛泽荣冲动的对毛主席说:你在北京,天高皇帝远,不知道如今可乱了套了,能饿死个人哩

对于毛泽荣的大胆发言,毛主席心中并不感到意外,或者有被冒犯到。

毛主席知道他的五弟与他一样一心都是为了人民,他很是欣赏五弟的直爽,也很支持毛泽荣“进京告状”。

从受到毛泽荣的问题反映后,毛主席迅速召开会议,在短短一个月之后便调整了相关政策。

毛主席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取毛泽荣的建议,让很多人以为毛泽荣是毛主席最喜欢的弟弟。

但其实不然。最得毛主席中意的弟弟并不是直言直语、热心坦率的毛泽荣,而是坚韧可靠、老实本分的九弟毛泽连,也是主席特意交代的另一位“堂叔”。

第一个进京探亲的主席亲人

毛泽连与毛主席的关系因为亲姐毛泽建被毛主席的母亲收为养女的原因,较之毛泽荣与毛主席的关系还要亲近些。

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毛泽连)

又因为毛泽连比毛主席要小上二十岁,一直以来在毛主席的眼里,毛泽连是一个非常招人疼爱的孩子。

虽然当年毛主席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时候,毛泽连才十三岁。但毛泽连与毛泽荣一样,在毛主席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通讯员。

自毛主席于1927年离开韶山后,毛泽连时常怀念与毛主席“并肩作战”的日子。

尽管毛泽连因为年龄太小的原因不能跟着毛主席出去,但他即便留在韶山,也从没停止过革命的步伐,甚至为此损害了身体。

就在毛主席离开韶山的第三年,毛泽连在去给韶山组织送信的路上与敌人正面相逢。

为了不被暴露,毛泽连匆忙跳到一处土工构筑物下面,左眼却一不小心被树枝戳伤。

如果那时毛泽连没有因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金悬赏而耽误治疗左眼,那么他的右眼也不会被感染,差点造成双目失明。

自从双眼几乎看不见后,毛泽连的新婚妻子因为受不了苦日子而离开了他。

即便生活已经无法再差,毛泽连也没有任何怨言。

甚至还有精力将毛主席的母亲以及其他几位外出革命的堂兄弟无法顾及的家属接来一起照看。

好在毛泽连的付出,一直有被毛主席记在心里。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个面见之人就是毛泽连

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左 毛泽连)

与主席三哥在北京见面后,毛泽连说出了他的一个遗憾,那就是因为眼疾的原因没能为党做更多的贡献,没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对此,毛主席是这样安慰毛泽连的:润发九弟,没有入党不要紧,只要你思想好就行了

毛泽连顿时觉得毛主席说的在理,便回道:听主席三哥的

当兄弟二人快要结束谈话的时候,毛主席问了问毛泽连:你是想看完眼睛住几天呢,还是想尽快回湖南呢

事实上,毛泽连此次进京还抱着另一个想法,那就是想麻烦他的主席三哥为他在北京谋一份工作,能糊口就可以。

但毛主席是这样回复毛泽连的:虽然我现在是国家主席,但我是为人民做事的。

不能像以前一样但凡当上“皇帝”,就有了“皇亲国戚”来沾光享福。

我是共产党,共产党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谋取私人利益,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毛主席的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在毛泽连听来虽然些许晦涩,但他能够明白主席三哥的意思,他也愿意听主席三哥的话。

最牵挂的最听话

在北京待了不到一个月后,毛泽连决定启程返回家乡韶山。

得知毛泽连想要离开的意愿后,毛主席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了一部分钱,为他买了一身新衣服,并让自己的卫士长闫长林来安排毛泽连的返乡事宜。

闫长林派了一名叫金武森的警卫战士负责送毛泽连到火车站,并为其买票。

那时买火车票需要现场排队,车票数量也是有限的,卖完则无。

当他们来到火车站时,就看见了乌泱泱的人群令人看不到排队的队伍尽头到底在哪里。

金武森愣是排了两天都没买上票。

毛泽连不愿意一直麻烦年轻的战士,他认为金武森的主要工作是保家卫国,而不应该将时间浪费在为自己排队买票上。

因此,毛泽连决定自己去火车站排队买票,但遭到了闫长林的强烈反对。

在毛泽连还没来得及行动的时候,闫长林又换了一个人来接替金武森。

这个人就是警卫班的班长武象廷。

闫长林很是严肃地对武象廷说:武班长,明天你一定要亲自将毛泽连同志送上火车,把这件事当作一件政治任务去执行

第二天黎明前夕,武象廷就已经收拾好,与毛泽连一同前往火车站。

令武象廷感到意外的事,即便这次他们来得比之前两次还要早,但火车站的情况还是人挤人。

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北平东站)

幸运的是,这一次武象廷用半天的时间排到了售票窗口。但又很不幸的是,车票恰巧已经卖光了。

武象廷急的恳求售票员能不能想办法在卖出两张票来,但遭到了拒绝。

毛泽连也很是无奈的在一旁看着武象廷为自己的事情着急,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想着还是让人回去,自己再接着过夜排队。

一定要把“政治任务”完成的武象廷又怎会同意呢?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武象廷还是找到了火车站办公室主任。

借着毛主席的关系,武象廷终于把火车票交到了毛泽连的手上。这让毛泽连又是感谢又是内疚。

因为毛泽连之前曾答应过主席三哥,不会仗着自己是国家主席的弟弟这一身份谋私利。

同时毛泽连又很担心武象廷因为这件事情被毛主席批评,回到中南海的武象廷也没敢将实情告知毛主席。

但“毛主席堂弟在火车站排队三天也都买不上票”的消息,还是从火车站那里传播了出去。

不过这则消息并没有给毛主席带来负面影响,相反恰恰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有一位从国民党起义归顺过来的人听到这件事情后,感到十分惊讶:想当年孔二小姐离开重庆时连狗都是要带上的。

毛主席临终前叮嘱李敏:韶山还有两个吃不饱饭的堂叔,不要忘记了

(中间 孔二小姐)

回到韶山后的毛泽连,心中一直琢磨着主席三哥对他说的一句话:多打粮食,支援国家

等到与其他乡亲们一样分得土地后,毛泽连不曾空闲一日,几乎每日扎进田地里,为国家贡献着微薄之力,不再想着上京工作。

即使在1952年时,毛泽连的母亲逝世,他自己也跌断了脚,家里的条件一落再落,毛泽连也只是简单在信中向毛主席告知大概情况。

然而,毛主席自始至终都很心疼和关心这个听话的九弟,收到信后便立即寄去了300元。

其实,毛主席自与毛泽连在北京重逢第一面起,便会每年给毛泽连寄去百元的生活补贴,坚持了十年左右的时间。

毛主席心中有大爱,但也会对他最牵挂的弟弟有所偏爱,也正是如此,显得毛主席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平易近人。

结束语

人与人的交往最珍贵之处就是以真心换真心。无论是快人快语的毛泽荣,还是踏实安心的毛泽连。

他们二人的名字之所以能被毛主席念叨了大半辈子,不仅仅是因为毛主席心疼两位堂弟家庭贫困。

更重要的是因为毛泽荣与毛泽连从来都是秉持着真诚待人的做人原则,得到了毛主席的尊敬和认可。

而在拥有浓重血缘情感的同时,也一直保持着清醒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的毛主席,更加令人心生敬佩。

参考文献

  1. 王文玉.毛泽东最牵挂的韶山亲人——毛泽连[J].文史春秋,2019(05):4-9.
  2. 丁晓平.韶山来人[J].海内与海外,2017(07):9-13.
  3. 华宸.毛泽东的亲戚排队三天买不到火车票[J].老同志之友,2015(24):12-13.
  4. 刘胜生.毛泽东和他的堂弟毛泽连[J].党史纵览,1998(04):11-12.
  5. 毛会华.毛泽荣五次进京看望堂兄毛泽东[J].湖北档案,2006(Z1):80-81.
  6. 丁晓平.毛泽东的乡情世界[J].中国作家,2013(24):4-75.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6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