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张学良最钦佩的老师,为什么落得凄惨结局

发布啦 0 0


郭松龄,1883年生于沈阳,1905年进入奉天陆军小学堂,1906年进入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他在这里接触了先进的革命思想。

他在参加奉天秘密促进会起义时,被清军逮捕,在即将被杀死的途中,被韩淑秀拦住,冒死力保,说郭松龄是他的丈夫,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起义。

郭松龄被释放,便与韩淑秀结为夫妇。


他是张学良最钦佩的老师,为什么落得凄惨结局


他在东北陆军讲武堂时,与张学良相识,张学良对郭松龄的为人和学识十分崇拜,二人关系亲厚,亦师亦友,后经张学良力荐,张作霖任命他为参谋长和二团团长。

他治军严谨,以身示范,与士兵同甘共苦,他生活简朴,一年四季衣着整洁,他从不克扣军饷,不嫖不赌。

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他和张学良任第三军正副军长,比他年轻的张学良是他的上级,他一向十分尊重张学良,凡事都要先听取张学良的意见,张学良也对郭松龄的学识和人品非常敬重,凡事也要先征求郭松龄的意见,之后再做决定。

郭松龄指挥部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深得士兵爱戴。

郭松龄因为对姜登选的一句揶揄话产生恼恨,战前负气率部出走,张学良骑马追赶三十里,郭松龄对张学良对自己的信任感激不已,泪流满面,和张学良返回,在作战中,置生死于度外,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胜利。


他是张学良最钦佩的老师,为什么落得凄惨结局


但此时的郭松龄与杨宇霆、姜登选之间,即已经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遭到杨、姜的排挤打击。

张作霖听信于杨宇霆、姜登选的谗言,对郭松龄产生了反感,致使劳苦功高的郭松龄没有得到应得的奖赏。

张学良劝父亲不要相信杨、姜的挑拨离间,但是张作霖还是更相信杨宇霆等人。

郭松龄看清了自己在奉军中的地位,自己不管有多少功劳,都是徒劳的,张作霖听信于杨宇霆,这使他对张作霖生出不满和失望。

张作霖不听郭松龄劝他退出关内保境安民的建议,而是将大批奉军开进中原,要与国民军作战。

郭松龄了解到张作霖与日本人眉来眼去,暗送秋波。1925年10月,郭松龄夫妇在日本考察,日本参谋本部一位重要人物来见他,以为他是代表张作霖来日本就购买武器一事会谈的,多问了一句,但见他对密约一事毫无所知,方觉后悔冒失。

至此,郭松龄才知道张作霖要从日本人手里购买武器,与关内的国民革命军打仗,具有爱国心的郭松龄十分气愤,遂决定与冯玉祥联合反奉。


他是张学良最钦佩的老师,为什么落得凄惨结局


回国后,郭松龄在天津密谋策划反奉之事。

张作霖也对郭松龄的暗中活动有所察觉,电令郭松龄回来,想采取强行措施,郭松龄不是傻子,怎能听张作霖的命令,张作霖更加确定了郭松龄的反叛之心。

郭松龄已是箭在弦上,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亲率7万大军,向奉天进攻,一开始,进攻很顺利,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连大帅府都收拾细软家眷准备撤离了。但是由于叛军内部将领出现不和,冯玉祥的援兵又迟迟不动。日本人在郭松龄起兵之初来拉拢郭松龄遭到拒绝。

日本人又转向与张作霖勾搭,并且支持张作霖,拦截郭松龄的部队。黑龙江的援军亦被吴俊升阻挡。张学良这边派出飞机播撒传单,反奉士兵看到传单上“老张家人不打老张家人”后,军心涣散,斗志全消。


他是张学良最钦佩的老师,为什么落得凄惨结局


盟友负约,部下内讧,郭松龄部队进退维谷,现出了败势。

1925年12月25日,天气寒冷,郭松龄与妻子韩淑秀兵败逃亡在新民的一条小路上,劳累憔悴的夫妇二人,在一户农家借了一辆马车继续逃亡。

后面追赶的人愈来愈近,他们弃车跑到一个农民的菜窖里躲藏,赶到的士兵查到了他们的蛛丝马迹,在菜窖里俘虏了郭松龄夫妇。

张作霖听说抓住了郭松龄,大为高兴,电令押解郭松龄回奉天,要好好质问郭松龄为什么反叛。但是,一向与郭松龄不睦的杨宇霆,怕张学良救出郭松龄,立即发令王永清将郭松龄就地处决。

12月25日,王永清派士兵押解郭松龄夫妇到老达房后,枪杀了郭氏夫妇,待张学良得知消息后已经迟了。


他是张学良最钦佩的老师,为什么落得凄惨结局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具有先进的革命思想的郭松龄,不与日本人同流合污,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之下,他以民族利益为重,不为所动,但是他凄惨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他是张学良最钦佩的老师,为什么落得凄惨结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