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5月14日报道,瑞士政府日前公布的一份官方数据显示,该国悄悄调整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约有34亿美元临时冻结的俄罗斯资产被解冻。对此,瑞士经济部门官员解释称,因为无法确认被冻结的资金与受制裁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解冻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一理由听起来似乎没错,但瑞士之前可不是这么做的。在美欧宣布对俄实施制裁之后,瑞士也不分青红皂白地掺和这事,全然不顾自己永久中立国的身份,引发舆论哗然,并由此带来不少的争议和批评。
所以,现在他们又出来说明解冻原因,无非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罢了。更何况,瑞士之所以突然做出改变,八成和莫斯科最近挥动的报复大棒有关。
当地时间5月11日,俄罗斯政府一口气对31家能源企业进行制裁,涉及西方多个国家,其中就包括瑞士。而根据普京在本月初签署的一项命令,俄罗斯政府机构、实体、公民,将禁止与被列入制裁名单的组织和个人,签订任何协议,不能对其履行交易义务,同时,被制裁的实体船只,也不能进入俄罗斯港口。
另外,这31家能源企业,大部分都是在俄乌冲突之后,遭德国、波兰、法国等国强行接管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欧洲的子公司。
由于后者对大量欧洲国家的民众提供服务,所以在被制裁之后,其与俄罗斯的能源交易将大受影响,预计欧洲地区的能源价格还将进一步攀升。
正是看到俄罗斯在一群欧洲国家面前没有让步,开始动真格的了,所以瑞士仅时隔一天,便识趣的自己往后退了一步。他们试图在这场博弈中见风使舵,最大程度地捞取利益,但是却不可能如愿。
应该说,自从瑞士加入俄欧金融大战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无法全身而退。瑞士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一点,便是其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都能保持中立身份,从而躲过一战、二战等浩劫。
在长久和平的基础上,瑞士得以打造出金融、精密机械等高价值产业,让本国国民过上了远超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富裕生活。但在俄乌冲突中,瑞士追随美欧,对俄罗斯发起制裁,完全打破了过去一直坚持的原则。
这导致很多人质疑瑞士是否要放弃中立,瑞士当然可以辩解,但大家信不信又是另一回事,至少瑞士的中立国地位确实有被削弱。瑞士加入对俄制裁,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
近些年,美国对瑞士反复打压,导致其成了惊弓之鸟,不得不主动示好,以讨美国欢心。因为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财政出现问题,越来越难以从企业和个人身上征到赋税,于是便盯上世界上几大避税中心。
美国认为这些地方恶意帮助富人和企业隐藏资产。而瑞士在银行业,长期享有盛名,并且以保护客户的匿名存款而被各国不法分子喜爱,自然而然的,便成了美国的重点打击对象。
后者不仅对瑞士银行开出巨额罚款,还强令他们公布客户名单。面对世界霸主的雷霆之怒,瑞士虽然欲哭无泪,却只能乖乖就范。现在,拜登政府又下达制裁俄罗斯的指示,瑞士哪敢落在其他西方国家后面,如此一来,瑞士在全球富人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得罪美国的切身之痛,瑞士已经领教过,得罪俄罗斯的后果,瑞士也正在慢慢品尝。都说瑞士金融立国,其金融能够立国的前提是,有像俄罗斯这样的大客户愿意把巨额海外资产放在这里。
但瑞士对俄罗斯资产下手,必定会引发瑞士银业中其他重要客户的资金外逃。瑞士也许可以通过制裁俄罗斯暂时保平安,但后续后果无法预料。
此外,瑞士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离不开俄罗斯能源,其采购的大都是经德国、法国转手之后的俄罗斯天然气。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刚开始制裁那31家能源公司,瑞士就迅速认怂了。
但瑞士这么做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他们不敢完全放开对俄制裁,不然美国这边无法交代。所以,不怎么操作,俄乌冲突持续得越久,瑞士的国家信誉和金融利益损失就越惨重。事实上,瑞士的遭遇在欧洲绝非个例,有很多国家和个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段时间,不但欧元汇率出现大幅下跌,欧洲内部通胀问题也日益加剧。内外夹击之下,欧洲社会的矛盾必将进一步加剧,至于其将因此面临什么样的命运,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