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三朝之前赵长安

发布啦 0 0
长安十三朝之前赵长安

上次我们说到了第四个建都长安的王朝——新朝【详见:长安十三朝之新莽常安】,接下来说说第五个建都长安的列国——前赵,前赵建立时,中国历史正处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的时期,数十个个政权先后立国,形成了多国并存的混乱局面,这也是本文称之为列国、而非王朝的缘由。

“晋室东迁,衣冠南渡,北方中国便陷入长期的纷乱状态中。史称为五胡十六国,先后凡一百三十六年” 【注:本文黑体字部分引用的内容,均摘自:钱穆先生所著《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下同】。

长安十三朝之前赵长安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入华,晋王室被迫东迁,王公贵戚、门阀士族南渡,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汉民族的一次大迁徙。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部落,西晋之末的百余年间,“入华”的少数民族远不止这五个部落,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少数民族部落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少数民族和汉族建立的大小政权亦有数十个之多,因其大小各异,强弱不等,存续时间长短不一,影响力大小不同,其中十六个国家具有强劲的实力,史称:五胡十六国。

长安十三朝之前赵长安

五胡入华,即匈奴、鲜卑、羯、羌、氐大规模进入关中和中原地区,建立地方性的政权,与汉民族形成了共生共赢关系,促成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奠基了胡汉融合的隋唐大一统王朝。“诸胡杂居内地,均受汉族相当之教育,此其一。北方世家大族未获南迁者,率与胡人合作,此其二。诸胡以客居汉地而自相团结,此其三”。

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十六国较早时期列国之一,由匈奴贵族刘氏建立的政权,“诸胡中匈奴得汉化最早,如刘渊、聪曜父子兄弟一门皆染汉学,故匈奴最先起”

长安十三朝之前赵长安

“前赵,刘豹居晋阳,刘渊居离石,后迁平阳。刘聪居平阳,刘曜居长安”。刘豹、刘渊父子为匈奴冒顿单于后裔,公元304年,刘渊在离石(山西省离石县)起兵反晋,同年在左国城(山西省方山县)称王,以复汉为名义,定国号为汉,史称:匈奴汉国;公元308年,刘渊(公元304年—公元310年在位)在左国城正式称帝,年号永凤,迁都平阳(山西省临汾市)。

公元310年,刘聪(刘渊庶子,公元310年—公元318年在位)即位,公元313年,攻陷洛阳,杀晋怀帝;316年,攻占长安,西晋灭亡。

长安十三朝之前赵长安

西晋王朝灭亡后,刘曜(刘渊从子,公元318年—公元329年在位)平定关西,镇守长安。公元318年,刘聪病亡,刘曜登上帝位,改元光初,以长安为国都,以西汉未央宫为皇宫,以匈奴单于为祖,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下图拍摄于西汉未央宫遗址,属未央宫宫殿群遗址局部。

长安十三朝之前赵长安

史学界将匈奴刘氏建立的政权统称为——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将羯族石氏建立的政权称为——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51年)。刘曜登上帝位的同年,前赵大将军石勒(羯族首领,后赵开国皇帝)起兵反刘,自立为“大赵天王”,次年(公元319年)建社稷、立宗庙、营宫殿。

此后,前赵与后赵相互攻伐,两赵之间连年征战,前赵刘曜治国无方,一味征战,国势渐微。公元329年,与后赵的战争中被杀,后赵军队攻长安、克上邽(甘肃省天水市),前赵灭亡。

匈奴刘氏建立的前赵政权,共历五帝,国祚二十六年。

长安十三朝之前赵长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