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纪委严厉警告,知网被查,给所有平台,敲响警钟

发布一下 0 0

针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一事,今天(5月15日),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称,知网被查,给中国所有的平台敲响了警钟。

今天,中纪委严厉警告,知网被查,给所有平台,敲响警钟

文章说,至于知网是否真的存在垄断行为,是否真涉嫌行业垄断,是否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这个尚且有待实事求是、依法规范调查得出结论。但是这一事件本身,已传给社会递了多重鲜明的政治信号。

文章认为,知网在中文学术文献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市场里不断地开拓,业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学术文献数字化服务平台。

但是,如果店大欺客,利用自身地位施行“霸道”操作,在法律边缘试探,甚至逾越底线,最终只会失去信任、失去市场。

今天,中纪委严厉警告,知网被查,给所有平台,敲响警钟

另据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网站5月13日通报,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随后,知网方面回应称,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创新发展模式,承担起中国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最著名学术平台知网,“绯闻不断”,麻烦不断。

今天,中纪委严厉警告,知网被查,给所有平台,敲响警钟

4月8日,中科院发布《关于即将停用CNKI中国知网的通知》,证实自4月21日起不再续订中国知网。理由是,每年续订费用太高,已经超过1000万人民币。并且考虑,以维普期刊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来替代知网。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通知里的措辞,流露出满满的不满,直指知网续订费高、续订条件“苛刻”。

令人瞩目的是,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六所中国高校发布公告暂停使用知网,停用原因均为知网涨价过高,学校承担不起。

其中,就包括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他们为了采购知网数据库,花费了巨额资金。

以2021年为例,北京理工大学,花了127万8500元;北京语言大学花了65万4500元;清华大学则花了188万零300元。

巨额的购买价格,让中国各大学术科研机构,不堪重负,叫苦不迭。甚至有舆论直言不讳地抨击说,整个中国的科研机构,“苦知网久矣”。

中国批评者说,知网掌握了定价权后,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收费年年增长,高昂的价格,使得中国公共科学知识资源受损,抬高了期刊的受众门槛,阻碍了知识的科学分享与快速传播。

甚至有中国的舆论,严厉地抨击知网,严重阻碍了当前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知网,“是民族的罪人”,是不可饶恕的“吸血鬼”,“要想真正解放中国科技,必须先把知网踢开”。

此外,北京媒体人钟岛涵说,知网并不是真金白银地从学者手上买文章,而是以低廉,甚至免费的价格收录文章,做着“大斗进,小斗出”的剥削买卖。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知网的一切行为,反应了市场经济最黑暗的部分,因此,它从头到脚,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分析人士说,从以上角度来看,中纪委的严厉警告,是不无道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