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变要从微习惯的行动开始

发布一下 0 0

改变,你需要从微习惯开始。愿望从来不会改变现实,行动才会改变。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变要从微习惯的行动开始

1、愿望变成行动

明确愿望、探索行为选项、为自己匹配具体行为。

我们经常把情绪点锁在“达不到期望”的那个点上,而忽略了如何行动?你先把这个“点”画在一张A4纸的中央,然后思考有哪些行动可以通向它,越多越好,这就是发散思维。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变要从微习惯的行动开始

上图为焦点地图,收敛,则以实现愿望的效果强弱,以及自己容易做到还是难以做到为思考框架。把发散想出的所有行为填在合适的位置,最终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能开始行动的那个入口。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在家人的呵护下慢慢成长。如今我们外表长大了,内心却还要呵护,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知道,珍珠的形成是因为蚌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然后分泌珍珠质,一层一层地把刺激物包裹起来,即成珍珠。如果诗意地来说,每一颗美丽的珍珠,其实都是蚌包裹好的痛苦与刺激。

在我们的人生中,无数的烦恼和诱惑,没人能躲开,关键就在于你会如何对待它们。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变要从微习惯的行动开始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老子2 000多年前在《道德经》中有句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从小到大,家庭里最重视的教育方法之一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培养的6个步骤:激发动机、明确规范、榜样教育、持久训练、及时评估和环境育人。

那么无论你是想健身,还是希望经营好家庭生活,抑或是想知道如何实现目标,都从微习惯开始。

微习惯的培养,要有养成的方法,需要你先相信有‬结‬果‬的人,才能改变。

第一,要自信,别自责。如果你曾经做出过努力,却没有养成预期的好习惯,千万别自责。这不是因为你毅力不够,而是因为在行为设计上,所使用的方法有问题,行为设计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如果你没有学习,不知道方法,用如何能改变?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只要设计合理和方法得当,养成你所期待的好习惯,才有可能改变。放过自己,温柔以待。停止自我批评,把你的愿望拆解成微行为,将每一次错误当成是一种新发现,并利用它们不断改进。

比如熬夜晚睡,大部分时间并非忙于工作、学习,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别熬夜,别透支生命,人生的长度需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优雅到老!

第二,从小改变入手,简单易做才能促进改变。微习惯策略对培养新习惯极为有效,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做出的行为,把它拆解成微习惯并融入生活,然后把它培养成好习惯。

比如熬夜晚睡,如果你以前11-12点入睡,先从提前半小时开始,直到提前一个小时,充足的睡眠,不仅有利于大脑的记忆,更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不是百米冲刺,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拉长你的规划,才能做出有益身心的改变。

第三,通过行为设计来养成好习惯。人要成为自己的真正主人,就要带着好奇心,保持一定的距离来观察自己的行为,就像科学家观察培养皿内的情况一样,或者把习惯当成食谱一样看待。

你关注的,才是你想改变的,如果你压根儿就没考虑过熬夜的危害,你是不会做出改变的。为什么那么多人秃顶、掉头发?为什么休息天很多人都想睡懒觉、补觉?知道人为什么要睡觉,你就知道熬夜晚睡、睡眠不足对人的健康伤害有多大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变要从微习惯的行动开始

第四,在行为设计中要把握行为改变的三要素,即动机、能力和提示,而行为发生于三要素同时出现的时候。动机是做出行为的欲望,动机不纯,结果就好不到哪去。能力是指去做某个行为的执行能力,可以借助你掌握的工具来实现。而提示则是提醒你做出行为的信号,视觉、听觉等都是可以提醒的,直到你养成习惯为止。

还是以熬夜为例,动机越强,就越有可能做出行为,无知者无畏;行为越容易做到,就越有可能成为习惯,规划好自己的睡眠时间;没有提示,任何行为都不会发生,设置手机闹铃提醒,并做到。因此,在改变行为的时候,需要检查确认三要素是否齐备。

第五,及时鼓励是感受成功并将这种感受融入新习惯的最佳技巧,也是提升某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的一种积极体验。

可以说,鼓励是习惯的养份,每一次鼓励都有助于让自己的习惯牢牢扎根,而坚持鼓励的累积效果会滋养你的生活。鼓励的原则要及时简单,要尽可能选择自己感觉最自然的方式来鼓励。比如熬夜晚睡当晚做到了,明早起床‬后‬可以给自己的早餐加个‬餐鼓励一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变要从微习惯的行动开始

3、行为设计的意义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人生的工具箱中很重要的“一把尺”,就是用来拆解和衡量很多问题的。进而寻找根本的解决方法,并最终形成了强大的习惯与能力。

搭建自己的生活框架,设计自己的行为,养‬成习惯,深‬度‬学习。改变的原动力是‬心智,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与选择。每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部都是从零开始的,所有习性、习惯、模式也要从人性的初始状态开始发展。

如果不出意外,大多数人都会沿着“求学—工作—婚恋”的路线成长,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特别,而是在不断地服从社会规则和应对生活烦恼,开始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小部分人在合适的年纪“睁开了眼睛”,他们跳出了成长的陷阱,然而很快就遇到了瓶颈: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费了,他们仿佛越努力越迷茫。


这些“醒着的睡着的人”,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就‬能‬改‬变‬,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就‬会‬有改变,真正的改变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你若放弃了成长,五年、十年之后你肯定还是老样子,但只要去改变,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改变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我们‬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自己的思路,找到深层的行为动因,进而一点一滴地去改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再大的困难也要从小事做起。这个道理,这就像熬过晚睡,当你听到提示闹铃,放下手头的事情,闭上眼睛,停止胡思乱想,就已经朝着成功迈进了一步,值得鼓励。

如果急躁地要求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睡着,几乎很少有人立即做到。坚持下去,掌握了化繁为简的方法,常年一日继往地坚持,最终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远离疾病的干扰。无论做什么事情,认知影响行‬为‬设‬计的选择,而‬选择将‬会‬改变命运!

在职场上中,我遇到过很多优秀的同事,他们聪明、勤奋,受过良好教育,敢打敢拼,怀揣远大抱负且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经常启发他们,触动他们的渴望,使他们在生活中少走弯路,更好地处理生活、工作、学习的平衡,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教是最好的学。我发现那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为了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会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然后用最简单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尤其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同‬事们就‬会和我凑到一桌,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着他们困‬惑‬的那‬些‬小‬故事。

其中一‬些‬优秀的年轻人,把困惑和迷茫抛出来,然后我就讲相‬对‬应‬的小‬故事,他们从‬故事中找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在‬职场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我会‬尽力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帮助他们摆脱焦虑,人生是一本无字天书,有时不能只用经济学去衡量,而要用行为经济学去解释,选择是每个人的权利,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得做着与之相‬匹配的事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从容。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变要从微习惯的行动开始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7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