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费县马庄镇联新村村民刁志传的承包地里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的8名专家,他们和刁志传在田间地头拉起了呱。
“你这200多亩地现在主要都种的啥?”“今后除了核桃还想种点啥?”……专家认真倾听刁志传的问题,然后耐心解答,不一会儿,马庄镇种植核桃的历史、当前种植中出现的问题便被一一道来,刁志传今后的发展也有了方向。
刁志传是联新村村民,前些年一直在外经商,随着乡村振兴推进,刁志传看到乡村的大好前景,回老家承包了200多亩地开展种植。就在他为种什么犯愁的时候,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的专家上了门,专家们的到来帮助刁志传打开了思路。
“真的是太及时了!这么多专家给我出主意想办法,接下来发展一定没问题。”刁志传激动地说。
马庄镇核桃产业发达,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核桃,但是近年来由于品种单一、种植密度大等问题,效益下降。专家们围绕这一情况开出“去密+精细管理”的方子:适当开展多样性种植,种植适合青石山区生长的柿子、花椒等经济作物;在核桃种植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在核桃深加工上做文章,助推当地核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费县大田庄乡西安太村。在村委会议室里,10余名种养殖户轮番向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的6名农业专家请教。针对花生小麦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害问题,专家从询问病症、分析原因到如何防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答;针对生猪养殖中遇到的问题,专家分析饲料中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针对大棚蔬菜、果树培育等方面,专家耐心讲解技术要领……
答疑解惑过后,黄桃种植户任广顺还把专家们请到了自家桃园。原来,任广顺种植的黄桃树叶出现了褐斑型穿孔,担心影响黄桃生长,想让专家们给拿个治疗方案。专家们通过实地查看,确认黄桃树的感染为细菌性和真菌性混合感染,一旦扩散,将会危害新梢和果实。针对这一情况,专家在治疗方案、土壤改良、果实成长状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这些建议让任广顺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不住赞叹道:“经过专家们的指导,我这心里就有底了,我们农村就需要这样‘接地气’的农业专家!”
联新村和西安太村的一幕幕正是临沂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进基层的场景。5月16日,围绕“临沂人才日”主题活动,市委人才工作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农科院联合开展了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进基层活动,全面发挥好农技专家“智囊”作用,瞄准农民群众“急难愁盼”,以种植业、畜牧业、蔬菜、果茶、土肥等农业生产领域为重点,组织14位农技专家指导产业项目,推广应用新技术,帮助解决生产难题,把脉乡村产业振兴。
“我们第五批市派第一书记到任以来,按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农民群众特别是种养殖大户对于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有很大的需求。农民有所盼,专家有所应。专家们面对面开展科技服务、手把手解决技术难题,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市农业农村局派驻费县马庄镇联新村第一书记、费县第一书记马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临时党总支书记孙一鸣告诉记者,今后将继续履行好第一书记责任,携手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为任职村提供更多的科技服务,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为做大做强核桃等特色产业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组织专家到基层,就是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市农科院院长张学兵表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是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农科院常设的一个专家“柱子”,旨在把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延伸到三农工作第一线。今年以来,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壮苗”活动12次,组织11名专家开展“稳产保供春季网络大培训”11期,为开展各项生产管理、抓好稳产保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专家和技术支撑。“今后农业专家们将继续发挥特长,做好技术服务,送‘智’下乡,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成果留在农民家里,为破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增添乡村振兴活力提供有效人才支撑。”
来源:临沂日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