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学者的预测结果显示,今年7月走出校园进入职场的毕业生,将会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
虽说同学们内心都期望着自己能在职场中一展宏图,但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面对已经无限趋近于饱和的就业市场,没有教育背景优势、没有人脉资源铺路的普通学生其实很难找到一份对口又具备发展的工作。
更不用说,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完全没有进行规划,投递简历也是模板式的广撒网,最终大家在人才市场中碰了一鼻子灰后,还是听从了家长的意见,打算加入“体制内”,成为了百万考公大军中的一员。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公务员等“铁饭碗”成了香饽饽
每当毕业季来临之时,互联网上总会频繁出现这样一句调侃:宇宙的尽头大概是编制吧!
诚然,在15年以前应届生普遍更倾向于进入私企实现自我价值,毕竟快速地晋升渠道、可观的薪水以及年终奖还是很吸引人的。
特别是互联网以及新媒体行业,由于正处在时代的浪潮之上,很多人都借着这股东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富自由”。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疫情的到来,社会各行各业的经营状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就连原本被大家视为高薪代名词的“互联网大厂”,也开始进行季度裁员。有雄厚“家底”的企业尚且如此,普通小企业一边降薪一边裁人的情况就更多了。
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考虑到经验丰富的“老油条”尚且还要重新寻找机会再就业,所以没有多少“打工人属性”的毕业生考虑到自身情况,就只能将目光投向不太看重工作经历的公务员考试了。
不过话说回来,每年超过百万的考生确实“唬人”,可同学们在报考“铁饭碗”岗位时也要擦亮眼睛。比如看似是公务员,但实则是临时工的这3个岗位,考生就要注意“避坑”才行。
总被当成是公务员的3个岗位,真实身份其实是临时工
“铁饭碗”谁都想端,可如果前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只是跟风报考或者想要顺水摸鱼逃避择业,就会出现“跑偏”的可能。
【岗位一】:三支一扶在服务期通过前都是“临时工”
在许多同学看来,三支一扶不光考试参考书目与国考、省考相似,就连每天的工作内容与基层公务员的重合度非常高,特别是参加扶贫工作的毕业生更是如此。
然而该计划设立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面向基层单位的就业问题,同时促进偏远地区的发展,所以大家都是“聘任”上岗。
而且即便大家顺利度过两年服务期,放弃自主择业选择留在岗位,最终能够获得的也只是事业编制,并非是大家以为的公务员。
【岗位二】:大学生村官不是“官”
乍一听,大学生村官似乎跟“村长”有点相似,特别是名称中还带有个“官”字,就更是让一些局外人误将其当做公务员。
可事实上,这类大学生进入农村后,普遍会担任村党支书记或者主任助理等职务,采取的都是“聘任制”,再加上村级组织的性质与社区类似,所以大学生村官也没有办法被纳入到正规的公务员团队中。
【岗位三】:社区工作人员是实实在在的“打工人”
每年毕业季,总有家长催着学生报考当地社区岗位,认为大家都是为周围的居民服务,应该与公务员性质差不多,而且这类工作人员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风睡不着雨淋不着,是就业的不二之选。
可实际上,社区工作人员与公务员并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属于两个系统。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地区的社区岗位最后是与当地民政局签订就业协议,大家属于实实在在的“打工人”,压根谈不上什么铁饭碗。
有捧起铁饭碗想法的同学,记得做到有的放矢
虽说每年公务员考试网申通道开启后,数据刷新的速度都很客观。
可实际上,在这些报考的人群中不仅经验丰富的“二战生”、“三战生”,做好充足准备的应届毕业生,同样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同学是跟风报考的。
他们不仅在选择岗位上马马虎虎,在复习阶段也是三天摸鱼两天晒网,甚至到头来也没有详细阅读过填报要求。
但这就很容易错将鱼目当成珍珠,最后非但无法捧起自己真正想要的“铁饭碗”,还可能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就得不偿失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