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孝治天下”的明朝,宋光宗为何如此不孝?

发布啦 0 0

在中国,孝道观念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明朝,“以孝治天下”更是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百姓思想的一种手段。

皇帝带头行孝,百姓仿而效之。可就有这么一位明朝皇帝,不遵孝道,不肯孝顺自己的父皇,他就是宋光宗。

在“以孝治天下”的明朝,宋光宗为何如此不孝?

宋光宗赵惇是宋孝宗赵昚的儿子。

宋孝宗的皇位是养父宋高宗禅让而来。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但宋孝宗对宋高宗极其孝顺,不仅时常请安问候,而且不论大小事都会遵从宋高宗的意见,哪怕是宋高宗的一些无理要求,也会尽量满足。

宋孝宗将皇位禅让给儿子宋光宗后,便也想过几年清闲安逸的晚年生活,自信满满地以为儿子会将自己侍奉得周周到到。

孝宗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光宗还是太子时,表现极其优秀,不但谦恭有礼,而且勤于问候,平时喜父皇之所喜,忧父皇之所忧,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光宗刚即位时,的确很是孝顺,每个月都会去看望孝宗好几次,偶尔得闲还会陪着饮宴、游玩。但好景不长,光宗渐渐地很少走进孝宗居住的重华宫,出游时也不再邀请父亲同行。甚至有一次,孝宗派人赐给光宗一只玉杯,光宗居然当面半真半假地“失手”打碎了。

光宗的不孝,连大臣们都看不过去了,纷纷写奏章劝说,甚至磕头血谏,无奈光宗一律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就连孝宗病危也不去看望,甚至孝宗故去后,还一门心思玩乐,既不肯主持国丧,也不愿意服丧。

光宗所为,何止是不孝,简直连人之常情都罔顾了。

那么光宗为什么前后变化这么大,对孝宗如此不孝呢?史学家们考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光宗做太子时的孝顺,都是刻意表现出来博孝宗欢心的。

毕竟皇帝的儿子不止他一个,太子可立也可废,能不能坐上皇位、何时坐上皇位,还是得自己的父皇说了算,所以装也要装出个孝顺的样子来。

二、光宗在太子之位上等待太久,对孝宗颇为怨恨。

光宗是42岁才坐上皇位的。在此之前,他曾很想早点让父皇禅位给自己,甚至借机暗示过孝宗。

有一天,光宗与孝宗闲谈时说道:“您看我的胡须都已经开始变白了,有人给我送染胡须的药,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用?”孝宗当即听出了儿子话中之意,若无其事地答道:“有白胡须好呀,显得老成,干嘛要用染须药呢?”

长久的渴求不得,让光宗心里逐渐生出对孝宗的不满。

三、受皇后挑拔。

光宗的皇后李氏出身将门之家,性格强悍且善妒,光宗对其畏惧三分。据说光宗极为宠爱一位黄贵妃,李皇后便趁光宗不在宫中时,派人加害黄贵妃,然后谎称其暴病而亡。

有一次,光宗洗手时,见端着盥盆的宫女双手白嫩柔滑,忍不住多瞄了几眼,正好被一旁的李皇后看到。过了几天,李皇后让人呈给光宗一个食盒,打开一看,竟然是那宫女的双手。如此残暴,将光宗都吓坏了。

李皇后这样嚣张跋扈的性子,自然不得宋孝宗所喜,多次被公公训斥、警告。李氏便经常在光宗面前挑拨他与孝宗二人的父子关系,光宗即位后,李后更是多次阻拦光宗前去看望孝宗。

有一次,光宗生病,孝宗派人四处寻找良方,在民间觅得一种用草药做的药丸,据说可以药到病除。孝宗本想将药赐给光宗服用,又担心李皇后会从中作梗,于是便想等光宗来重华宫看望自己时,再让其当面服药。

有个宦官将此事密告给了李皇后,李后派人打听,知道孝宗果然备了一颗大药丸给光宗。于是拉着儿子嘉王到光宗面前哭诉,挑唆道:“太上皇看来是想废掉您。我听人密报说他已准备了一粒药丸,只等皇上过去就赐药。他这样做,只怕是想让皇上的侄儿早点继位呀。”光宗正在病中,本就头昏脑涨,听了李后的话,便误信是孝宗要喂毒害死他,自然不肯再去重华宫,而且心里对孝宗又惧又恨。

在“以孝治天下”的明朝,宋光宗为何如此不孝?

四、因皇位传承之事父子意见相左。

光宗是孝宗的第三子,庄文太子英年早逝后,按照惯例,本应接着立二儿子为太子的,但孝宗认为三儿子赵惇的英武更像自己,于是越过规矩立其为太子。

赵惇即位为宋光宗后,所作所为伤了孝宗的心,当孝宗想起因为未被立为太子而抑郁早逝的二儿子时,心里更是多了一份后悔与愧疚。加上孝宗觉得光宗的儿子嘉王“不慧”,而二儿子之子早慧,所以,便不同意立嘉王为太子。这件事情无疑加大了父子间的矛盾。

五、光宗可能患有精神病。

据说黄贵妃死时,光宗正离宫祭天,听闻噩耗,悲痛万分。加上第二天清晨祭天时发生火灾,光宗差点被烧伤。其后又突然风雨大作,将祭坛上的蜡烛都浇灭了,导致无法完成祭天之礼。连番打击之下,光宗精神大受刺激,从此便有些言行失常。后宫之人暗暗叫光宗“风(疯)皇”。

不管是什么原因,光宗对孝宗极不孝顺是事实,加之他经常生病不理朝政,群臣终于无法忍受这个既不孝顺又不作为的疯子皇帝,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称为宋宁宗。

宋光宗等到42岁才坐上皇位,仅仅当了5年皇帝,就被迫退位。尔后又当了6年太上皇,便因病过世了。


关于宋光宗的不孝,您认为可能还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此文由“不爱秋香爱书香”原创,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每天都有好故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