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恢复战打响:国家这次高级别的座谈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发布一下 0 0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079篇原创文章:


2022年4月份中国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以后,中国国内经济环境的那根弦就明显地绷紧了,关键时刻,国家召开了一次重要的,高级别的座谈会,非常值得关注:

经济恢复战打响:国家这次高级别的座谈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2个省政府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其中10个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十位。(图/新华社)

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12个省政府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其中10个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十位。

这是一场气氛严峻的会议,之所以说有些严峻,是因为座谈会里说到:

头两个月经济运行平稳,但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转弱,一些重点地区更为突出,物流不畅,部分行业和企业困难加剧,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平时我写的内容可能比较偏向于宏观,很多人看完以后会觉得不接地气,但是这一次的会议,不管屏幕前的你,是3000元一个月,还是年入百万的级别,都有着直接而又密切的关联。

这不是一个岁月静好的时代,国家崛起,全球博弈,黑天鹅频飞,而对于每一个中国经济环境中的年轻人来说,有一个观点是非常有共鸣的:

为何现在的年轻人,对祖国前景乐观,对自身却感到迷茫?

说到底,就是就业压力!忙碌治百病!有吃有喝有收入,人生财富和发展有奔头,哪里有迷茫可言?

很明显,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非常关注的高度了。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2022年以来,国家层面对稳就业,稳经济,保民生的一系列行动,对接下来,中国将如何打好2022年这场经济保卫战,进行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把握趋势,抓住本质,挖掘机遇,这和每一个经济个体,都密切相关。值得关注。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经济恢复战打响:国家这次高级别的座谈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千万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经济承压的双重冲击之下,保就业的意义,毋庸置疑


2022年一开年,中央就已经意识到“就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想来站在今天来看,应该也没有预计到,困难会真么大,问题会这么多,局势会这么险。

不然也就不会有“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所说的:

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转弱,一些重点地区更为突出。

经济数据,我有专题文章(最新公布的4月中国主要经济数据,专题解读:底部还是预警?),实际上,相关的内容全网都有很多,数据不好,趋势转弱是不用争辩的现实情况。

认真复盘2022年4月份以来,其实,国家层面关于就业的会议,就明显提高了频次: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经济大盘;部署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决定阶段性免除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并允许延期还本。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确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会议指出,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当前相关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多,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帮扶力度。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听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汇报,要求进一步打通堵点、畅通循环。会议指出,稳就业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采取更有力举措稳就业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措施,确保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确定能源保供增供举措,提升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会议指出,稳就业与稳物价同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主要支撑。,部署进一步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措施,确保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确定能源保供增供举措,提升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会议指出,稳就业与稳物价同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主要支撑。

就业如此重要,已经不是年度重点工作,已经上升到每月,甚至上升到每周重点工作的程度!很明显,在现在中国高层的视野中,“就业”已经不是一个可以“慢慢优化完善”的“政策”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到国家稳定必须“时时放心不下”的“战争”问题。

而5月18日的这场会议,尤为关键,是中国国家层面打响经济恢复战的标志性节点。

统计局的一项数据是这次会议的背景:

  • 疫情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稳定产生的冲击持续加大,今年前4个月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7%,超过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全年目标5.5%的控制水平。
  • 4月份调查失业率的各项指标延续3月份趋势继续上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
  • 备受关注的青年失业率也从3月的16%升至4月的18.2%。
  • 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是近年来最高!高校毕业生1076万,是历年最高!
  • 中国今年,面对的远不止1600万新增城镇劳动力的问题,还有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有一些企业生生死死,有些人要再就业……


一系列重要信息和数据背景梳理下来:稳就业,保就业,成为了中国2022年,甚至未来更长时间经济恢复和发展,毋庸置疑,没有争议的核心课题。

经济恢复战打响:国家这次高级别的座谈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经济恢复战:一个关键和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的三个因素分析


2022年,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叠加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以及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中国经济遭遇了世纪罕见的“三重冲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

当然,疫情是绕不开的重要不确定因素,但是也早已不是关键和决定因素了。

中国经济恢复战,逻辑主线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就业是关键。

比起科技突破,产业链升级,还有大国博弈来说,从经济角度来看,稳定的基石就是就业。

而2022年,中国就业问题的解决,受到了三个因素的遏制,或者说影响:

首先第一个就是疫情,疫情发展什么时候会结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本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战争,这场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并不是由病毒决定的,而是由“面对病毒”的不同态度,不同处理方式某一方获得胜利而结束的。

2022年的疫情反扑,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甚至是国家的预料,当然过程中也暴露出来很多问题和症结,但是很现实的一个结论就是,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对资源要素高度集中,也是中国就业市场最为集中的大城市,非常之大。

年轻人不要被带节奏,保障生命安全的国家抗疫政策不容置疑,没有安全环境就想着经济,有那个命挣钱,不一定有那个命花钱!

把疫情抗争上升到阶级斗争,和国家同气相连,方向一致,才是正确的做法。

很现实,疫情直接冲击第三产业,商务活动,限制经济个体行动,是中国就业问题最大,也是最直接现实的遏制因素。

其次是宏观经济。聚焦的是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低位。

针对中国的经济围堵,不对等限制,包括更长远的以东南亚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来替代中国,其实从2017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量就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而中国当前的经济承压的现实,美国的所作所为,功不可没。

这就是典型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当前的国际冲突,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没有俄乌冲突,也会有其他的冲突。而且大国级别的博弈,会是一个艰难,煎熬,持续的过程。

特别是中国要崛起,而不是认输投降,或者像前苏联那样被忽悠瘸了,自废武功,这个过程就会进一步的难度加大。

而处在收缩期的美国,也乐于在回归“孤立主义”的同时,让世界重新“乱成一锅粥”,只有这样,他才有火中取栗、平稳度过“收缩期”的可能。

这个过程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要做好持续一个十年二十年的过程的心理建设。

最后是经济结构调整到位,产业升级实现,工业革命可能在中国产生。

三种方向,只要有一个方向实现,中国经济的调整周期就能扭转。
实际上,这是国家的责任,普通个体很难发挥什么作用,但是也能从这三个方向里面,看懂中国经济的当下现实情况:

1、经济结构调整,是分配问题,脱离分配谈发展,那就是资本主义的剥削逻辑。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一些财富和阶层的固化问题,在分配层面已经根深蒂固的资本干预,需要解决。

2、产业升级的实现,解决的是创造增量的问题。

整个世界都被卡在上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的存量环境里面,产能早就过剩,存量内卷无处不在,就连中国也不例外,如果实现了产业升级,那么中国才能创造增量环境,也就是产生释放空间,这一点很关键,即使短期无法实现,但是未来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而不陷入衰退和萧条,产业升级哪怕时间再长,过程成本再高,也是国家一定的使劲方向。

3、工业革命,意义更大。

每一次工业革命改变的是生产力关系,是开创一个经济时代的必需条件。

其实美国这个国家的国家责任就是引领工业革命,问题是资本主义的特性已经让这个头号大国早已被过度金融化和资本驱动所掏空,很现实,未来工业革命在哪个国家初心,哪个国家就是未来全球的经济中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开启了英国殖民全球的帝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让美国成为了二战以后的全球霸主。

接下来呢?

中国新旧产能的转换过程中,一定伴随着一系列企业的“生生死死”,而这些企业的“生生死死”,必然会对“就业”带来持续的影响。虽然残酷,但这就是产能过剩,过度内卷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经济恢复战,就业是关键,但是这个核心课题要想解决,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实现的,任重而道远。

经济恢复战打响:国家这次高级别的座谈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预判: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合理!


基于国家的重视态度和以上关于中国经济恢复战的分析,很现实的一个结论,中国经济,遭遇“荒年”阶段。

人生几十载,哪有可能年年是丰年?万物有周期,天道有循环。

理性面对,尊重规律,与其悲观,不如正视。

2022年,解决就业压力,是全国经济一盘棋实现盘活的关键,

年轻人面临的困境,用现在网上很流行的话来说: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老家。

城市的房子,对于80后已经吃力,对于90后已经是挑战,而对于95后和00,特别是没有家庭原始资本支持的前提下,最好的形容词,应该是“奢望”。

留在城市,居无定所,那就是伪命题,房子绑定了太多福利和资源,没有房子就享受不到,仅此而已。逼的生育率都下降了,其实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了,

而回不去,也很现实,不然国家为什么要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

城市越小,财富和机遇被垄断和特定圈层掌控不是什么秘密,而对于绝大多数通过教育实现城市迁移的群体来说,回家乡,意义不大。

只有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才会觉得农民淳朴,只有在小城市里面具有生活经验的人,才懂得原来在小城市,公务员和体制编是真正的地位和高端收入群体。

又有多少能进入体制呢?不用说参与,去公考培训看看就知道,上到头都秃了的80后,下到各种在职博士硕士,内卷程度,比高考不逞多让。

荒年,存量,内卷,2022年的年轻人就业问题,犹如逆水行舟,进有难,退不得。

但是这个问题很明显,已经成了国家的课题,就算会议内容公开的信息很少,但是频次和主题,已经释放足够的信号了:国家一定要对就业进行管理。


对于接下来的就业问题,谈几点个人的分析和观点,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

1、体制扩大,是必然的趋势,如果国家不能创造足够的市场经济就业岗位,那么就必然需要国家对就业人口进行消化。

哪怕是缓冲和阶段性,也是必然。

2、存量必然内卷,越是高收入的行业越是竞争激烈;

3、对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互联网,房地产,教培等等行业,可能会有针对性的行业纾困和关键调整,这是“救民先救官,解决就业先拯救行业”的底层逻辑。

4、对中国经济未来要有信心,信心比什么都重要,14亿人口基数的就业问题是核心课题,也是中国这个国家实现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攻关对象。

遭遇挫折和内卷在所难免,但是一定要心中有光。这不是鸡汤,伟大的企业往往诞生在经济很差的时期,而乱世才能出英雄。

5、在增量没有出现以前,就业多元化是必然的,学历错位,专业不对口,将成为常态。

6、在就业岗位和市场,包括体制都无法完全消化就业人口的情况下,国家层面必然会放开放松很多限制,鼓励个体创业。


现实形势就是这样,但是完全没有必要悲观和消极,悲观者正确但是注定失败,乐观者成功,这是定律。

经济恢复战打响:国家这次高级别的座谈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对2022年中国就业和经济的几点思考和观点分享:


文章的最后,作为一个同样是身处这个时代的80后,和各位正在面对就业考验的朋友们,掏心掏肺的聊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

1、年轻人,特别是从中小城市通过教育和工作具备了城市选择条件的群体,一定要往大城市去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

不一定是一线,但至少也是省会级别,经济发达的新一线,或者有大量资源和资金扎堆的城市,经济有活力的地区。

卷,也要去机会更多的地方去卷,至少从概率上来说不吃亏。

2、远离“赌一把”的心态,阅历和沉淀没有足够以前不要想着能够一夜暴富。

不要投机,不要赌博,不要透支,拒绝“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思维,更不要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去试探套利,时间会告诉所有人,安全稳定的活着,就一定会有风水轮流转的机会。

3、考公考编,虽然竞争白热激烈,但是在大环境经济下行调整的阶段,依然是一个理性正确的选择,一个家庭,最好至少有一个家庭成员能够进入体制,哪怕是贫困县的岗位都可以。

而这个体制身份,就是家庭实现稳定的顶梁柱。

4、对就业压力和就业环境,在2022年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适合的预期。

5、不要躺平,不要佛系,躺平,其实就是一种不合作的态度。

很多东西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想要再动起来,就难了。

6、懂得两个存量时代的发展思维:

一个是向外卷,跨界赚;

一个是降维杀,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发挥到极致。

7、多关注一下经济基本面不如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机会。

3000元的基本收入,在中国可能活的很辛苦,但是在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可能就是阶层跨越,20年前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洋垃圾,流浪汉能来中国做人上人,今天的中国人,也要有这种认知。

8、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正常的教育轨道和范畴之外,有意识的学习和掌握,并且长期保持对一种技能的掌握和熟悉。

比如炸油条,比如做包子,比如做凉菜,卤料,比如Python,比如一门外语,比如写作能力……只要是有经济转化能力的技能,不分贵贱,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能给人生上保险。


大概就说这么多吧。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全面发力,关键就业问题和压力需要正视。

说到底,还是需要个人的修养和认知的建立,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任何时代都会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传说和故事,也会有对应时代的旋律和节奏。

未来的人如何评价这个时代,其实最终还是要看身处这个时代的你我,如何行动和努力了。

共勉。

经济恢复战打响:国家这次高级别的座谈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