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字的App隐私协议为什么不合理

发布一下 0 0

每次注册帐号或者安装软件时,面对屏幕弹出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在点击“同意”之前,你会读吗?去年光明日报与武汉大学联合调研组对1036人进行调查访谈的结果显示,77.8%的用户在安装App时“很少或从未”阅读过隐私协议,69.69%的用户会忽略App隐私协议的更新提示。

理论上说,协议越详尽,双方权利责任越明晰。但在手机屏幕方寸之间,手机里几十个上百App,让用户每次下载安装时都读一篇“硕士论文”,怕也有些强人所难。而这就有些矛盾,企业为保证用户知情权提供细致的条款,但用户却因为过于细致导致冗长而“少有人读”,如此知情权也就无从谈起。

除了篇幅过长,几乎所有App隐私协议都是“同意就使用、不同意就ByeBye”,从用户角度,这份协议怎么看都带着些许强制的意味,难说是双方的公平对话。更有一些协议在专业复杂的术语和条款中“夹带私货”,比如地图导航类App必须授权的信息中出现通讯录权限,与第三方或者是关联方共享必要信息却对“第三方”和“必要信息”都不作说明,或者协议中嵌入其它协议,等等。

作为App获取用户信息、双方对话的第一道关口,隐私协议不能仅仅是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服务的“说明书”,更应成为用户利益的“保障线”。用户担心的无非是,平台方将侵权行为从一开始就隐藏在技术壁垒下,自己对此毫不知情,或者即便知情为了正常使用也只能被迫同意,被侵权后还投诉无门。

上万字的App隐私协议为什么不合理

来源: 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