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
前言
回忆起过去艰苦卓绝的岁月,粟裕老战友刘炎的遗孀陈模,在纸上写下:“战友情,深似海!”
短短六个字,将粟裕对他们一家的关心、照顾,以及他们对粟裕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粟裕对下属的严与爱
1939年,陈模第一次见到粟裕。当时,陈模刚刚结束了新四军军部第二期速记班的学习。
随后,她与楚青、罗伊一起,被分配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秘书处担任速记员。
当时,陈毅是司令员,粟裕是副指挥,刘炎是政治部主任。
初见粟裕,陈模觉得他虽然不高,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起来非常有精神。
最重要的是,对于她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新人,粟裕的态度非常亲切,一点首长的架子也没有。
所以,她们三个女兵,和粟裕相处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拘束、紧张。
当时,条件有限,房间不够住,粟裕还亲自教她们建房子。
粟裕告诉她们,可以利用祠堂前宽阔的走廊,以及圆形的大柱子当做骨架。
草屋合影,左 起 : 罗 伊 , 陈 模 , 楚 青
然后找一些竹竿,稻草、草绳,编成一些3尺宽,2尺高的长方形草块。然后,再将这些长块组合在一起,当做墙壁。
完成之后,再在中间开一个小口,当做窗户。最后,再用稻草编一扇门。
在粟裕的指导下,三个女孩最终顺利解决了她们的住房问题,大家都很高兴。粟裕还特地与大家合了一张影,作为纪念。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首长们亲切的态度,让这些年轻的士兵,即便是在那个时刻面临生死考验的残酷时代,也能感受到愉快、轻松、甜蜜。
在光裕祠堂的时候,粟裕住在祠堂的小阁楼上,几个女兵住在小阁楼下面。
当时,粟裕工作非常忙,常常工作到半夜。为了防止粟裕半夜饿肚子办公,公务员就提前买了一些饼干,放到粟裕床后的竹筒里面。
一次,陈模带着几个女兵上楼,悄悄将粟裕竹筒里的饼干吃掉,还非常调皮地在里面放了一张字条:小老鼠吃掉了。
左 起 : 张 茜 、 罗 伊 、 陈 模 、 楚 青
聪明的粟裕,当然知道这样的“好事”是谁干的。
次日,粟裕碰上她们,不但没有因为此事说她们,还笑着对大家说:“欢迎小老鼠再次光临!”
姑娘们哈哈大笑,红着脸快速跑开。
不过,在亲切的态度下,粟裕对大家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毕竟,他们面临的是残酷的战争。如果不严格要求,等于害了他们。
当时,粟裕要求大家,每天起床号吹响10分钟之内,必须跑步到操场上。人员到齐后,粟裕会亲自带领大家一起跑步、列队训练、射击训练。无论严寒酷暑。
刚开始的时候,陈模似乎没有意识到,粟裕对她们严格要求的深层原因。
一次出操的时候,陈模觉得太冷,就戴了一双手套在手上。粟裕看到后,一改往日的亲切态度,对陈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要求她将手套脱下来。
还有就是,女同志们刚开始学习射击的时候,由于臂力不够,耐力差,经常都是还没瞄一会儿,就失去了平衡,手里的枪支斜了下来。
于是,粟裕就在女兵举起的枪支准星上,分别放上一枚铜板,并要求她们举枪三分钟,不允许把铜板掉在地上。
粟裕
在粟裕的严格要求下,女兵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在实弹射击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其中,陈模三发子弹射中29环,获得了优秀奖。粟裕得知后,笑得非常高兴。
刘炎病故前嘱托
1939年,陈模与刘炎结婚,同时,刘炎因为积劳成疾,军医认为他可能已经得了胃癌。军医向陈毅建议,让刘炎到上海去检查治疗。
很快,刘炎在地下党员吴福海的护送下,前往上海看病。
经过检查,上海方面的医生,排除了胃癌的可能,但提出需要治疗一段时间。
一心牵挂着战事的刘炎却觉得,部队还有很多工作等着自己去做,既然不是癌症,就不需要在上海住院治疗了。
于是,刘炎匆匆赶回茅山,继续带病工作,与粟裕等人,投入到了紧张的抗日斗争中。
1941年,日伪军在与我军争夺三仓河镇、丰利镇的同时,开始对苏中区进行冬季大“扫荡”。
刘炎
为了策应和配合本地区的要点争夺,粉碎敌人的“扫荡”。刘炎、粟裕组织发动了“十团大战”。
在广大民兵以及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向日伪军守备实力薄弱的地方,主动出击。
最终,我军成功歼敌500多人,沉重打击了敌人,振奋了苏中区的抗战精神,与胜利的信心。
不过,由于连年征战,日夜劳累,刘炎的病情也越发严重。
1942年春天,日军在如东县丰利镇集结3000兵力,准备“扫荡”苏中区。
粟裕火速通知正在海滨乡乡长,高亚东家里养病的刘炎,马上回到司令部,参加作战会议,研究反“扫荡”的作战方案。
于是,刘炎冒着倾盆大雨,赶回司令部驻地,听取粟裕讲述作战方案。
经过全面分析敌我情况,刘炎非常赞同粟裕的作战方案。会议结束后,刘炎返回住地,由粟裕指挥部队,粉碎敌军的“扫荡”行动。
自此以后,刘炎的病情进一步加剧。考虑到苏中区条件艰苦,不适合养病,陈毅决定送刘炎到上海去治疗。
陈毅
此时,粟裕已经是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任政治委员,以及苏中区司令员兼任政治委员。刘炎病重后,粟裕又扛过了师政委的重任。
在这样的情况下,粟裕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他依旧不忘关心老战友刘炎。
得知刘炎要前往上海治病,粟裕提议让刘炎的妻子陈模一同前往,方便照料。
但是,刘炎觉得,我军本就经费紧张,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开销。于是,刘炎拒绝了粟裕的好意。
粟裕只能尊重刘炎的意见。
在陈毅的安排下,刘炎顺利到达上海。但是,他并没有直奔医院,而是帮助冯少伯将打入敌人内部的工作安排好后,才以苏北棉花商的身份,住进法租界的虹桥疗养院。
一段时间后,刘炎病情有所好转,他迫不及待想要出院。因为,他觉得住院费太高了,也想尽快投入工作。
于是,刘炎给陈毅与粟裕写信,要求出院。陈毅与粟裕同意了刘炎的请求,同时提出一个要求:出院后,必须有亲人陪同。
陈模
此时,恰巧抗日七君子之一的邹涛奋患上中耳癌,急需前往上海治疗。
为了保证他的安全与生活上的照料,组织上决定派出一个交通员,以及一名负责照顾他的女同志,护送他前往上海。
此时,日军正在对苏中区进行残酷的“扫荡”与“清剿”、“清乡”,正在全力指挥苏中区军民日夜奋战的粟裕,想到了陈模。
粟裕决定让陈模以邹先生学生的身份,去护送他。这样一来,陈模完成护送任务后,就可以留在上海照顾刘炎,一举两得。
根据粟裕的指示,陈模将邹先生护送到上海后,立刻前往虹桥医院去找丈夫刘炎。
妻子的突然到来,让刘炎感到非常吃惊。得知真相后,刘炎感动地说道:“粟裕真关心人,真会体贴人!”
陈模将刘炎从医院接出来后,夫妻俩人住进了法租界的一家私人小楼里,由作家金人负责掩护。
邹涛奋
那座小楼一共有三层,第一层住着房东一家,第二层没有人住,第三层一共有四个房间,刘炎夫妇与金人夫妇,各住一间房。女佣人阿宝住在另一间,还有一间房是大家吃饭的房间。
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刘炎自从住进这座小楼,几乎不出门,他还和妻子商议,俩人不能同时出门,走在马路上,也要分开走。
去诊所看病时,刘炎也选择步行。因为,按照他当时的装束,坐电车或者是公共汽车,都与他的身份不匹配,容易引起敌人怀疑。
如果雇佣小汽车,又太花钱,太招摇。
即便如此,敌人还是找上了门。
端午节的那一天黎明,睡梦中的陈模,突然听到楼下有脚步声与汽车的声音。
陈模赶紧将刘炎叫醒。随后,刘炎火速下床,走到窗口观察楼下的情况。只见大门外,已经有人手持枪支把守,还有一些人正在上楼,随后冲进金人夫妇的房间,并将房门关上。
左 起 : 楚 青 、 罗 伊 、 陈 模
紧接着,刘炎听到来人询问:“你是张某某吗?”金人大声说道:“不是,你们弄错了!”
来人却说:“我们没有搞错,你被捕了!”说着,开始让人翻箱倒柜的搜查。
听到这里,刘炎赶紧告诉陈模:“你照常睡觉,就当什么也没发生,等有人敲门的时候,你再起来。”
说完,刘炎披上睡衣,悄悄下楼躲进卫生间。
经过一番搜查,敌人将金人夫妇带走。
看到大门口看守的人都走光了,刘炎火速返回楼上,一边穿衣服,一边吩咐陈模:“趁着敌人还没有发现我们,赶紧离开!什么东西也不要带!我先走,你吃过早饭再走。记住,什么东西也不要带!不要引起别人注意!”
临走前,刘炎还叮嘱陈模,到金人哥哥的家里,先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到蔡云娥的家里去找他(蔡云娥也是地下党员)。
如果发现有人跟踪,就不要到蔡云娥家里去了。
听到刘炎不让带任何东西,陈模有些不舍。这些东西,毕竟都是组织上花钱买的,丢了挺可惜。所以,她提出带一个小皮箱。
刘炎果断说道:“不能带,你带了,就意味着不会再回来了,房东就不让你出门了!”
上海法租界老洋房
说完,刘炎从容走出门外,就像平时散步一样淡定。
而陈模平静吃完早餐后,才走出门。房东太太看到她,赶紧拦住不让走:“太太,你们家出事了,你不能走!都走了,我不好交代。”
此时,陈模非常庆幸丈夫特地交代她不带东西。
陈模灵机一动,从口袋里摸出一张随身携带的30元大红色礼券,笑着对房东太太说:“今天是端午节,我是要去给大夫送礼去,一会儿就回来了。”
此时,恰好佣人阿宝走了出来,对陈模说:“太太,今天买菜的钱呢?”
陈模顺势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钱,交给阿宝:“今天端午节,多买点菜。”
房东太太这才没有继续纠缠,陈模顺利脱身。
随后,陈模按照刘炎的交代,与其会合。刘炎分析过情况后,当机立断,马上离开上海。
如果当时刘炎的判断稍有失误,他们夫妇就走不出上海了。因为,就在陈模出门没多久,敌人就再次派人来到了他们的住处。
蒋介石
1946年,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军发起全面进攻。中央命令新四军,向北转移。
此时,刘炎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右腋下的肿瘤,比拳头还大,十分疼痛 。
为此,医生给他安排了一副担架。但他为了节省人力 ,不坐担架,坚持骑马。
有时疼得厉害,他就伏在马背上,宁肯自己多吃苦,也不愿给别人增加负担 。
虽然刘炎一直在强撑,但他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
临终前,看着身边只有2岁的女儿,还有已经病重瘫痪在床的妻子陈模,刘炎实在放心不下。
他对前来看望他的粟裕等人交代道:
“陈模还年轻,以后如果有条件,希望组织上能够给予照顾……送她到医院,把她的病治好……大女儿建华出生一个月,就被寄养在高亚东的家里。她是个女孩,如果被人卖了,陷入火坑,就糟了……请帮我把她找回来……”
粟裕
交代完后事,刘炎于11月20日病故,年仅42岁。
粟裕关心战友遗孀
刘炎的临终遗言,粟裕一直都记在心里。此后的时间里,他一直对陈模母女多加关照。
胶济路打通以后,组织上派人将陈模送进大连医院进行治疗。
但是,当时陈模被安排住进普通病房,而且,半个多月过去了,都没有一个医生去看她一下。
朱毅部长得知后,将这个情况反映给了粟裕。粟裕立即下达指示:安排陈模住进一等病房!
后来,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陈模的身体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已经瘫痪近两年的她,竟然能够坐起来,甚至可以站起来。
陈模出院后,粟裕又安排人,将她送进大连的疗养院进行疗养。
次年,敌人对山东进行重点进攻,一部分后方人员转移到大连。
粟裕的妻子楚青生下孩子后,急于返回岗位工作,便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陈模照顾。
济南解放后,粟裕又将陈模和自己的儿子接到山东自己家里。
陈模与粟裕次子在一起
再次看到粟裕,陈模悲喜交加,眼泪就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脸上滚落。
粟裕一边鼓励陈模要坚强,一边将她安排到白求恩医学院工作。这样一来,陈模就可以边工作,边治疗。粟裕考虑的非常周到。
后来,听说临沂要建烈士陵园,粟裕立即表示:“刘炎政委的遗体,应该迁入烈士陵园。”
此时,距离刘炎去世已经过去了3年。粟裕依旧在为老战友操心着。
1949年南京解放,陈模一家人也跟随部队渡江来到南京城。此时,他们和部队中的其他人员一样,坐在宽阔的马路边上,等待管理处分房。
但是,一直等到夕阳西下,所有部门的人员,都住进了各自的房子。唯独他们孤儿寡母四人,依旧坐在街头,无人过问。
粟裕得知后,赶紧派警卫员将陈模他们接到自己家里暂住,还招待他们一家人吃饭。
随后,粟裕叫来相关工作人员,生气的问道:“你们怎么没有给陈模他们分房子?怎么把他们漏掉了?”
第二天,粟裕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去给陈模他们看房子。
临沂市的革命烈士林园
对于粟裕的百般照顾,陈模感到非常不好意思,觉得自己一家给粟裕添麻烦了。
粟裕却说:“把你们安顿好了,我才能放心!”
后来,粟裕还在自己家里,给陈模的母亲庆祝生日。
老太太从未过过生日,这一天,她非常高兴。粟裕为她准备了鸡肉、鱼肉等菜。
席间,粟裕还频频向老人家举杯祝贺。不会喝酒的老人家,高兴地喝了一杯又一杯。
最后,老人家喝醉了,从椅子上滑了下去。粟裕赶紧走过去,亲自将老人家扶起来。
1950年,粟裕还帮助刘炎找到了他临终前牵挂的大女儿。
看着多年未见的孩子,陈模泪流满面……
1978年,陈模到北京去复查身体,顺便前去看望粟裕夫妇。
当时,粟裕一家人住的院子虽然不大,里面却种满了梨树、苹果树等。
粟裕夫妇
陈模住在海军大院时,粟裕让管理员老吴,给她的孩子送去新鲜的大枣以及鸭梨。
看着老吴将一条旧军裤的两条裤腿扎紧,往里面装满枣和梨,陈模感动无言……
后来,粟裕积劳成疾,到青岛去疗养。在青岛教育局工作的陈模,经常前去看望粟裕。
1984年,粟裕去世。陈模得知后,十分痛心。
粟裕虽然走了,但他对陈模一家的关心照顾,陈模从未忘记过。她将那些故事,讲给自己的女儿听,讲给更小的后辈听,让他们永远记住,粟裕将军的有情有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