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山雪峰
那天,我同学会会长曹立明老兄邀请我回去玩玩,说身体康复了回来走走,同学们见见面,对你的心情有好处,有利于康复。对同学的情意我真的很是感激,也能理解老同学的心意。说实话,很久没有回老家了,真的想回去看看。
我的老家紧挨着县城,虽然距离衡水不是很远,没事也很少回去。时常想起老家的一些零散往事,我家那一方小小的院落,总会勾起我许多温馨的回忆。
我们那个村庄过去属于山东,后划归河北,是冀鲁交界的地方,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的臂弯里。在农村家家都有一个院子,四四方方的院落,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都是上一代传下来的。后来由于人口增多,村里会分宅基地。我家属于祖辈传给我们的,比较大的院落。随着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家家就都变成了砖瓦房。
风和日丽的日子,总有一院暖暖的阳光,被丰丰满满地围了一地,很灿烂地洋溢到院子的每个角落。月明星稀的夜晚,天穹幽邃,一轮明月总会悬挂在院落之中,朗照在屋顶墙头之上,仿佛为你一家独享。每天,无论阴晴,无论雨雪,总有一群群的麻雀或是野鸽游弋在院落之上,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悄悄降落在瓦楞上,墙根边,屋檐下,怯怯的在院内草堆间寻觅,在鸡架下窃食,在猪槽边打闹。
乡下人也爱美,院落里总会有几颗老树,我家有好几棵枣树,都是老辈人种的,都不记得它们树龄到底有多大。我父亲当年还栽种了一院子的榆树,还有石榴树、香椿树、桃树等。春有香椿芽,夏有桃子,秋有石榴。院子里还开有一畦畦菜地,丝瓜、豆角、黄瓜、西红柿应有尽有,吃不完的绿色蔬菜。
我母亲是个勤快人,院落收拾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整个院落从大门到北房屋,用砖砌成甬道,我们家东西十间北房,南北五六十米长,院落中间还有两间放杂物的房子,夏天也在那里烧大锅做饭。父亲退休在家没事,偶尔养些花草放在门前,诺大的院子放几张矮凳子。每逢有邻居来串门,如果不想进屋,就坐在小板凳上,聊聊天说说话。时常有说笑声飘出院外,引得巷道里的行人侧耳谛听,参与进来。
我家院落老辈传来,具体故事不知道,但我小时候那四合院让我猜想绝对是富裕家庭,买卖人家,据说我老爷爷在我们县城郑家口就有运河码头,有煤场和盐厂等。文革时期所发生的一切证明了我的猜想,只是后来没落了。
果子口是我老家的村名,吴二爷的传说很神奇的。吴二爷是我爷爷的爷爷,老人们当年说过,吴二爷回家全家男女家眷都得出门迎接,老人家拄着文明棍,回到正屋坐下,其他人才能去忙其他事。据说我们县城三道街的南半条街的门店都是我们家的。现在县城的农贸市场所占的地都是我们家的,这些都是有记载的,可不是我随便所云。具体后来怎么没落我不清楚,解放时分了财产也属于正常。
我从小就生活在我们的老家,老家那方庭院承载了我青少年时代的许多美好记忆。那时的乡村生活是清贫的,艰苦的,大人们时常为柴米油盐而犯愁,但我们家是比较富裕的。虽然也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但我父亲工资比较高,没有太缺少了我们的吃喝,没有饿着我们。
在我们的院落里有我们孩童的自由和快乐,有哭闹和有欢笑。一群孩子,时常会在我们家和邻家的院里跑出跑进,捉迷藏,抓鬼子,挖兔子窝养兔子。母亲去地里干活,顾不得我们,我们就在院子里疯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学会了烧“鸡刨窝”和大锅,替娘做饭,虽然做的不好,但娘还是很高兴。最难忘的是每年春节,我们穿上母亲给做的新棉衣在院子和屋子间跳出跑进,欢天喜地,一会儿放鞭炮,一会儿点灯笼,欢叫声、打闹声、说笑声混杂着爆竹声,响彻院子内外。等到院门上贴了春联,窗户上贴上窗花,院落里挂上灯笼,就觉得满院子都是年味,连周围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过年的氛围。
对老家院落的记忆,除了孩提时那种无可比拟的欢乐感,还在于它带给我们的那份安全感。院子没有大门,夏天就睡在院子里,有夜不闭户的感觉。冬天里,下大雪了,母亲会早早起床扫雪,扫出一条小路,有时候听见鸡的叫声,黄鼠狼子经常来抓鸡。那时候也没有害怕的想法,有娘在身边,什么也不怕。心里还傻傻地想,等长大了,一定修个大门口。
家乡那座的院落,既庇佑了我们平安成长,也给予我许多精神的滋养。自从上学以后,我曾经无数次在这小小的院落里晨诵过唐诗,夜读过汉赋,醉心过宋词元曲,钟情过古今小说。每逢无眠的夜晚,轻着一袭布衣,脚踩一地清辉,静静隐入小院,久久徘徊其间。其时月挂檐,树筛影,庭院芬芳,满屋书香,院外蝉声,院内寂寂。与风月对话,与古人私语,不经意间,心里就有了浓浓诗情,有了通透灵感,有了出入天地的意绪,有了俯察玉宇的激情,有了悲悯万物的雅趣。从这里我读到了高中毕业,没有升大学的机会,我当兵到了部队。
从十八岁入伍去了部队,已经多年远离了家乡的那方小小宅院,也远离了年少时的那份闲情逸致。混迹于茫茫人海中,我的心境日渐苍老。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却时常会梦见小院,回望小院,思念小院,依恋小院。梦醒时分,一丝伤感袭来,不觉泫然一泪,竟至打湿枕上衣巾。
我常想,老家这方宅院有我父亲谆谆的教诲,有母亲殷殷的期望。为什么我们的心灵日渐荒芜,我们的灵魂日渐麻木,我们的思想日渐浮躁呢?也许,大规模全方位的城市化,虽然使我们身居高楼大厦,远离了小小宅院,但却使人们有得有失,从此没有了那堵美善的高墙,失去了那座心灵的院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