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发布啦 0 0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望勿以我为念。


安澜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1942年3月,
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在缅甸同古前线
给妻子王荷馨写下了这样一封

绝笔家书。
可直到5月26日,
戴安澜将军壮烈牺牲时,
这封家书仍保存在他的皮包中,
来不及寄出……

“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寥寥数字,
其饱含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志,

催人泪下。
今天(5月26日),
是戴安澜将军殉国80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再一次用文字追忆他。


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人,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民族英雄、抗战将领。


1904年,
戴安澜出生于

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
家人为他起名“衍功”,
希望他长大后能够建功立业。
7岁时,戴安澜进入私塾拜师识字,
取学名“炳阳”。
在父亲的影响下,
戴安澜非常崇拜民族英雄岳飞。
入伍参军,报效祖国,
是戴安澜儿时的梦想。

1924年初,
在广东粤军任团长的叔伯戴端甫的

来信中,
戴炳阳听闻了

黄埔军校招考有志青年的消息。
久怀报国之志的他辞别父母,
前往广州,

参加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

那时,军阀连年混战,

列强对华虎视眈眈。
国将不国,何以为家!
忧国忧民的戴安澜,
决心力挽狂澜,

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生;
决心像海鸥那般,

不惧风暴,勇敢搏击,
从此,他便改名为“戴安澜”,
自号“海鸥”。

1926年,
戴安澜从黄埔军校毕业,
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
自此,戴安澜开启他
始终战斗在一线的军旅人生。

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抗日战争爆发后,
戴安澜先后参加过
台儿庄、中条山、昆仑关、万家岭等重要战役,

战功卓著。
为表达与日军血战到底、

消灭侵略者的决心,
戴安澜为其长子取名“覆东”,
意为覆灭东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军分兵南进,进逼缅甸。
为避免当时唯一一条
国际援华物资补给线——

滇缅公路被切断,
国民政府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与英国在缅部队

共同抗击侵犯缅甸的日军。

1942年2月16日,
英军请求中国派军迅速入缅,

协助英军作战。
当天,

戴安澜奉命率先头部队200师赴缅。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行军途中,
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的戴安澜

曾作诗感怀。


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1942年3月初,在戴安澜的带领下,
九千多名热血青年抵达缅甸同古。
而他们接到的任务是:
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同古,

粉碎日军的正面进攻。

3月16日,
日军利用空中优势

对同古进行连日轰炸。
17日,

驻守同古的英军却突然通报戴安澜,
英军将在当夜全部撤离,
只剩200师孤军坚守同古。

危急关头,戴安澜沉着布置,

准备战死同古。
也正是在此时,
他写下了那封绝笔家书。

与此同时,在誓师大会上,
戴安澜留下了“师长牺牲了,

由副师长代理,
副师长牺牲了,

由参谋长代理指挥,
参谋长牺牲了就由团长代理,
团长牺牲了就由营长代理,
以此类推,
哪怕只有一个人,

也要战斗到底!”的命令。

同古一战,
日军动用了飞机、大炮、坦克,
但都被200师顽强抵挡。
最终,
戴安澜率200师坚守十二日,
以牺牲千人的代价,
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
歼敌5000余人,
打破了日寇难以战胜的神话。
这也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首次胜利,
这场战役的胜利
大大鼓舞了东南亚地区的抗日力量。

然而,

缅甸的战局并未因此战得以扭转。
5月初,中英盟军全面溃败。
当时,

英美方都建议由英国军队收容中国军队。
戴安澜态度非常明确:
“我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鬼,
宁愿与日寇战死,决不苟且偷生!”

在与军部失去联系,
后有追兵、前路不通的情形下,
戴安澜决心进入缅甸丛林密布的野人山打游击,
把这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带回国。

白天行军,夜间露宿。
疲惫不堪的将士们早已断粮,
只能以草根树皮野果充饥。
途中,

勤务兵曾将一碗苞谷糊端给戴安澜,
戴安澜两眼含泪说:“我不忍心独吃,
我一个人活下来能打仗吗?
走,走出森林,大家一起搞吃的!”
就这样,

200师在丛林中艰难前行了整整20余天。

5月18日晚,200师到达朗科地区,
在通过归国途中要穿过的最后一条公路——西保至摩谷公路时,
200师遭遇到日军的攻击。
在激战中,200师伤亡惨重,
戴安澜胸部和腹部中弹。

无奈之下,

200师只能又退回森林之中。
5月的缅甸天气炎热,常有大雨滂沱,
没有药品可用的戴安澜伤口化脓,
高烧不退,连日昏迷,
将士们轮流用担架抬着他。
26日下午,在缅北茅邦村,
戴安澜伤势恶化,
他感到生时有限,
示意士兵拿出地图来,指示回国路线。
在向祖国的方向艰难凝望良久后,
戴安澜将军壮烈牺牲,年仅38岁。

按照戴安澜生前设定的行军路线,
200师终于在1942年6月5日回到祖国。
1942年7月间,
戴将军灵柩先后经云南、贵州,

运抵广西全州厝葬。
将军灵柩所经城市,均隆重地举行公祭大会,
家家素烛鲜花,人人挥泪,
迎灵队伍多达数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
戴安澜将军

于1956年9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出征缅甸时,
戴安澜曾留下这样一句话:
“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
丰碑矗立,英魂永存!
戴安澜将军爱国精神和崇高风范,
是留给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本文综合公开材料)


作者 _ 郭权祺

本期编辑 _ 张翕然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0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