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24日,武汉。
一个人,在一座小楼上满面愁容,他是赫赫有名的山东军阀韩复榘。此时,他正在被软禁。软禁他的人大有来头,是国民党头号人物蒋介石。
一个声音打断了韩复榘独自遐想的宁静:“韩主席,何部长有请!”何部长就是何应钦。
韩复榘脸上的愁云继续遍布,何应钦是要干什么?
下楼,到了楼梯底,突然,身后一声枪响,韩复榘中枪后一惊,大喊道:“有刺客!”
接着,又传来一声枪响,韩复榘转过去想要看清楚到底是谁开的枪,第三声枪响了,韩复榘倒在了血泊中。
这是一次有预谋、有计划的枪杀,命令下达人就是蒋介石。
蒋介石为何要处死韩复榘?
1、韩复榘得罪了蒋介石
韩复榘本尊
1929年5月,韩复榘背叛了老领导冯玉祥,投靠了所谓的国民党中央,在他看来,蒋介石的大腿,实在要比冯玉祥的粗。
1930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中原大战,韩复榘表现不错。靠着出色的发挥,39岁的韩复榘成为了山东省主席,开始了长达8年的“山东王”生涯。
能叛变冯玉祥,说明韩复榘和老领导冯玉祥一样,是看利益说话的人。这就意味着,和蒋介石的合作,如果触犯到韩复榘的利益,他也会反目成仇。
不过,比起冯玉祥,韩复榘虽然有相同点,但是少了两个品质,一是爱国,二是圆滑。
九一八事变后,韩复榘看得明明白白,新领导蒋介石对日本人有些“怕”,宁可屈辱求和,不愿直接对战。
上面都这样了,韩复榘也上行下效,他和日本人保持一定距离,绝不轻易得罪,然后在山东地界内大力发展自己的武装。
很快,山东被韩复榘经营得如同一个小王国,军队看起来兵强马壮,实业、金融仿佛也有了起色。
这有点国中之国的意思啊!蒋介石不爽了。
当国民党政府要求韩复榘收回地方银行纸币的时候,韩复榘借口财政困难,拒绝!
不仅如此,韩复榘还截留中央税款,控制了南京在山东的税务机关。更为夸张的是,韩复榘竟然停发国民党在各县的党部的经费,并勒令解散!
到这一步,蒋介石如果不生气,那度量真的是大如海了!
但是,强人蒋介石忍住了,华北当时形势非常复杂,况且,冯玉祥和韩复榘依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他不想山东再出什么大问题。
韩复榘和老蒋对着干的情况,日本人看了个清清楚楚,鬼子们暗喜,这不就是他们的机会吗?
从此,驻山东的日本武官,就和牛皮糖一样,常常缠着韩复榘。
当时的韩复榘有三条路,一是完全听从蒋介石的话,二是独立,三是和华北搞成一片,形成日本所谓的“华北五省三市自治”。
日本人希望韩复榘选择后两种,这样对他们最为有利!
当日本武官花谷中佐给韩复榘提出建议“应该独立”的时候,韩复榘拒绝了。
看来,韩复榘脑子还没坏透。
很快,花谷提出了第二个建议:要求山东参加华北五省三市自治。韩复榘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可以考虑一二。
中国人说话就是这样,如果说考虑一二,那就是保持了风度之后的拒绝。日本人不这样认为,花谷对上司得意洋洋地说道:韩复榘基本应允了.....
此后,韩复榘和日本人虚与委蛇,打着各种太极。但是,日本人过于频繁地进进出出,让蒋介石得来的情报是:韩复榘恐怕和日本有勾结。
这样一来,蒋介石对韩复榘又看轻了几分。
1936年12月,发生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当张学良、杨虎城提出了八项主张的时候,韩复榘很快就表示了强烈的支持。
这样的行为,对蒋介石意味着什么?韩复榘和他不是一条心,和国民政府也不是一条心。
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蒋介石惦记上了韩复榘,让韩复榘的未来开始充满了风险。
2、韩复榘抗日不积极,而且擅自撤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很快,膨胀至极的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
冯玉祥被任命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宋哲元、石友三、韩复榘三部,统统都归冯玉祥指挥。
“不成器”的韩复榘,依然和日本人有来往。当然,卖国是不可能的,但是,消极抗日是有可能的。
看到韩复榘的样子,冯玉祥着急了,和蒋介石通了话,担心韩复榘这一块。
为了激励韩复榘积极抗日,蒋介石直接任命韩复榘为第五战区的副司令长官,也就是李宗仁的副手,同时,拨了400万元,让韩复榘做好黄河以北的防务工作。
钱拿了,韩复榘却保持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看冯玉祥和日军的对垒,也不主动出击,错失大好良机。
11月,冯玉祥给韩复榘写信,主要就是劝韩复榘积极抗日之事,还劝韩复榘,要做岳飞样的英雄人物,要流芳千古。
韩复榘犹豫之际,日军香月清司部开始大举进攻山东北部。
如此一来,韩复榘明白,不打是不行了,否则真成汉奸了。为了稳妥起见,韩复榘下令把省会迁到了宁阳。
韩复榘的想法是好的,既然要战,就和敌人好好掰掰手腕,他开始带兵反攻德州的日军。
很遗憾,反攻不太理想,在济阳一带,韩复榘差点把命丢了,仓皇之间逃回了黄河以南。
从这开始,韩复榘有了心理压力,认为和日军干仗,很难获胜。
韩复榘反攻不利,日军大举向南推进,从黄河北岸,时不时炮轰济南。
韩复榘果断下令:炸了黄河大桥。同时,韩复渠向蒋介石提出大炮支援(之前蒋介石调走了韩复榘的炮兵部队,并承诺会及时调回)。
很不幸,蒋介石的大炮没到,韩复榘内心越发紧张了,一是日本把南京占了,蒋介石等人跑到了重庆;二是日本运来了远程大炮,就在济南对面。
怎么办?如果有血性,就是与城共存亡。
但是,韩复榘是个重利益的人,他曾经不缺血性,此时很缺,特别是南京放弃死战后,更是却。爱国之事,一旦和利益相权衡,那么,就会走入歧途。
蒋介石和韩复榘
李宗仁作为第五战区司令官,让韩复榘部队进入沂蒙山区,对日军形成威胁,让日军不敢大力前进。
韩复榘的的回答是:南京都失守了,南北日军一夹击,自己不成包子了吗?
韩复榘的意思是,如果按照李宗仁的交待,那自己就是炮灰。
但,他不愿意当炮灰,既然,蒋介石能放弃南京逃跑,为何要自己死守济南呢?
李宗仁气得无语,这老韩太缺乏格局了!
1937年12月22日,日军过了黄河。
形势危急,韩复榘果断南撤。
不久后,蒋介石发电命令道:死守济南!
可是,韩复榘已经做不到了,他已经到了泰安了。
李宗仁来电:济南丢了,那就死守泰安!
韩复榘还是那句话: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李宗仁继续无语,他管不了韩复榘啊!
蒋介石急了,发电:死守泰安,死守泰安!
对不起,老韩做不到了,人家已经到了济宁了。
李宗仁气得只差吐血了,此人不严办,如何抗日?蒋介石也恼羞成怒,终于下了决心,要严办韩复榘。
3、韩复榘被忽悠到了开封,走上了不归路
韩复榘被捕
撤到了济宁,韩复榘感觉安全了很多,离日本人远了。在他看来,在没有重型武器的情况下,和日军对抗,就是送死。
到了济宁后,日军继续追来,韩复榘只得放弃济宁,将部队分散在了曹县、单县、成武等多个靠近河南的县,他准备着随时进入河南,等待时机,好东山再起。
对于韩复榘,蒋介石气得没话说,李宗仁也颇有微词,就连老领导冯玉祥,也没办法说好话了。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组织召开开封会议,让北方的各路将军们参加会议,商讨抗日大计。
当然,也邀请了韩复榘。
对于这个邀请,韩复榘是抗拒的,也是害怕的,特别是好友刘湘发来消息:开封会议,恐怕对你不利,最好借故不去!
于是,韩复榘坚决不去,推说有事。
但是,蒋介石派出了蒋伯诚,让其务必邀请韩复榘参加会议。蒋伯诚转头找了韩复榘在开封的代表靳文溪,说蒋介石准备原谅韩复榘,共商下一步安排。
本来,韩复榘是不来的,但,自己人来电话,而且说是一个绝佳的和蒋介石交好的机会,因此,韩复榘相信了。
事实证明,他低估了蒋介石的狠毒。
韩复榘一到开封,刘峙、白崇禧、李宗仁都是热情相待,这让韩复榘完全松懈了下来。很快,蒋介石就行动了,把韩复榘扣押了起来。
然后,押到了武汉,关在武昌的一个小楼上。
这边韩复榘被扣押,那边,何应钦、鹿钟麟等人的军事法庭开起来了,最后对韩复榘进行了缺席审判,罪名就是十大罪:
一是勾结日寇,阴谋独立;二是按兵不动,拥兵自保;
三是违抗命令;四是纵兵行凶;五是破坏司法独立;
六是派销鸦片;七是拦截税款;八是侵吞国防费用;
九是收缴民枪;十是扰乱金融秩序。
这十顶大帽子扣到韩复榘头上,不死都难了。
接下来,蒋介石安排人处死韩复榘,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韩复榘剧照
韩复榘死得冤不冤,看似有点冤,毕竟,没有投降日本,只是实力不济,打不过。
而且,逃跑的又不是他一个将军。但是,别人的逃跑,是因为确实挣扎过,不得已才跑的,而韩复榘是主动提前撤退的。
这怎么能不惹蒋介石生气呢?
当然,韩复榘之前,屡屡对抗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和日本往来频繁,这都是蒋介石最后下决定杀他的重要辅助原因。
作为军人,其实在那个场合,只有一个选择,和日本死磕,为了利益逃跑,没人能理解,没人愿意同情!
参考资料:《党史纵横》2008年第二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